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瑛)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察右前旗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工程,在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推进“十个全覆盖”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扶贫攻坚和后续管理相结合,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注重新农村建设与“十个全覆盖”相结合。借助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契机,按照因地制宜、实际实用的原则,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为重要内容,坚持旧址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贴、项目支持、贷款协助、农民自筹等方式,加快旧房新建、危房改造步伐,推进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等重点工作,逐步改善农村脏、乱、差面貌,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截至目前,完成危旧房改造4900余户,整治院落2700余户,硬化街巷173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10000户,新建卫生室、文化室各25所、便民连锁超市30所,解决了12147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注重产业富民综合推进与“十个全覆盖”相结合。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产业支撑同步推进,根据每个乡镇地域差异和产业发展实际,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在“种养结合、多种经营”上下功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村。在种植方面,平地泉镇南村坚持“产村融合”理念,依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把发展蔬菜种植业与“十个全覆盖”紧密结合,坚持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条件并重,以基础设施建设促动产业发展。全村年蔬菜交易量达2万吨左右,交易额1300万元,人均纯收入13300元,其中来自蔬菜的收入人均占85%以上。巴音镇水泉村依托民丰薯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进了北京融青、中以光伏农业等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基地建设,促进了全村冷凉蔬菜等产业发展,解决了村民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资金问题。在养殖方面,巴音镇针对当地奶牛养殖产业,突出棚圈改造项目,同时对因牲畜养殖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达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同步提升。
注重扶贫攻坚与“十个全覆盖”相结合。把扶贫项目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认真落实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帮扶举措,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贫干部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借助区、市两级领导帮扶和京蒙对口帮扶等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和金融富民工程。年内完成13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完成扶贫、生态移民746户、2480人,发放扶贫支农贷款2.2亿元,实现9000人以上稳定脱贫。
注重长效管理机制综合建立与“十个全覆盖”相结合。把管理提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前谋划后续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卫生保洁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主维护管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作用,确保及时维护、长久运行。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倡导村风民俗新风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内容时间:2015-09-2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