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吉林汪清:黑木耳产业链开拓扶贫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11  编辑:崔月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木耳被百姓喻为“牡丹”:春末摆放落地的白色菌包被称为“白牡丹”,盛夏成熟采摘的黑木耳被称为“黑牡丹”。“把木耳称为‘牡丹’,是因为它们给汪清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汪清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宋学忠说。

  地处东北边境的汪清县是吉林省8个“国贫县”之一,如今9.8万农村人口中有近4万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2017年,当地黑木耳栽培总量达6.5亿袋,产量4.75万吨,产值34亿元,带动9000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汪清县常务副县长卢立国介绍,汪清已初步形成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为一体的黑木耳全产业链循环发展体系。

  一场“太阳雨”后,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桥岭村一处摆放基地的“黑牡丹”更显晶莹剔透。这里共摆放了200多万袋黑木耳,场面壮观。天桥岭镇木耳产量约占全县总产量的一半,镇党委书记文善红说,镇里共有摆放基地43处,摆放能力在500万袋以上的基地有12处。

  天桥岭镇桃源村贫困户王跃东由于腿部残疾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如今,他在黑木耳摆放基地找到了新工作。“平时我在基地看护、浇水,每月给我开工资。”他说。

  2012年,汪清县天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天桥岭镇成立,并建设了天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公司为农户提供完善的交易平台,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有劳动能力的进入园区参与生产经营,最终由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公司董事长祝凤秋说,6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靠黑木耳赚得了实惠、改善了生活。


内容时间:2018-06-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