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永新县推进“绿色扶贫”战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0  编辑:jiangshan

去年,贫困人口减少1.8万,减幅达2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5669元,增幅14.5%;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0.8%,高于全省7个以上百分点。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县的永新县,在绿色发展和扶贫开发之间找准结合点,实施“绿色扶贫”战略,在绿色崛起中推动精准扶贫,在脱贫致富中实现绿色崛起,逐步走出了一条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多赢的新路。

打开思路:扶贫开发与绿色发展并行不悖

永新生态资源丰富,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拥有“三湾国家级森林公园”、“七溪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名片,散落着“禾山七十一峰”、“碧波崖”、“南华山”等自然生态旅游景点。

今年8月,永新县在该县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确立了“绿色发展与扶贫不是翘翘板两端,并非此高彼低、此低彼高,而是一种并重互容关系。”的新思路,确立了一切“扶贫动作”皆从“绿色实践”开始,以创新升级为突破点,推进“生态+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低碳的绿色工业;以规模品牌为发力点,推进“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以扩量提档为爆发点,推进“生态+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找准路子:生态农业与百姓“钱袋子”同步推进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特征,促成了永新利用山丘、田地的有效空间,纵横两向拉大生态农业发展框架。

永新县重点实施了“四个千万工程”,即千垅万亩绿色蔬菜工程、千丝万缕种桑养蚕富民工程、千秋万代珍稀楠木生态工程、千村万户井冈山蜜柚老乡工程,在“四个千万工程”的全力推动下,“高山种楠、缓坡植柚、田间种菜、河滩育桑”的梯度开发模式初具雏形。

现如今,该县共发展家庭农场83家,成立专业合作社92个,入社社员2.7万多人;培育井冈蜜柚种植大户110多户,绿色蔬菜种植大户180多户,林业种植大户210多户,蚕桑大户380多户,一大批农村能人脱颖而出。同时,成功引进投资过亿元农业开发项目2个,50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订单合同惠及农户4.1万户。

放远眼光:壮大产业与“涵养生态”良性互动

生态,是永新最闪亮的名片。将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对永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工业发展中,该县守住环保底线,坚决把住“四个决不”,提高招商引资门槛,实施严格的项目环保准入制度,真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落实环保、国土等七部门联审制度,推动企业环评落地;制定“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助推企业节能减排,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在城乡建设中,该县守护绿水青山,全面推开“农民上坡”工程,既有效节约耕地,又管控农民建房,呈现出“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画中”的田园生态社区景象;全面推广农村“生态疗法”污水处理模式,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以实施清洁工程为抓手,以县城、集镇、中心村为重点,持续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一项项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的举措,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实效。永新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省级生态功能区,获得了崖雾茶、三湾大米、和子四珍等22个全国绿色品牌商标;工业创新升级企业占26%以上,肯特化学和紫荆颜料列入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和“一企一技”项目。永新县扶贫的动力,全在绿色的底色。


内容时间:2015-11-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