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看万安如何精准扶贫助老乡奔小康
作者:肖莉华 周靖康   发布时间:2015-12-08  编辑:jiangshan

5月19日,记者走进万安县光明村陈家塘移民安置点肖正林家,他母亲孙菊花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媳妇正在给刚满月不久的儿子喂奶,小侄子坐在客厅里看着动画片,一家人其乐融融。

“以前我家住的罗塘乡晓岗村,偏僻不说,路也不方便,还时常发生地质灾害。现在搬了新家,路宽了,孙儿们读书方便了,儿子做工也离家更近了,生活比以前要好百倍。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啊!”58岁的村民孙菊花说到搬迁给她家带来的变化流露出一脸的幸福满足。 万安县是国家定点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立下“愚公志”,结下“血脉亲”,把精准扶贫攻坚做实做细,探索出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模式和经验,要带领贫困群众“一个都不少”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重在“准”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芙蓉镇龙溪村党总支办公楼采访,见到了贫困户袁小年。经了解,她的丈夫早逝,育有3个女儿,靠吃低保过生活,家庭十分贫困。“想出去打工,但孩子小,脱不开身,收入很少很少。”袁小年眼中满是生活的辛酸。袁小年的脱贫愿望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正是龙溪村众多贫困户的缩影。

“但是现在好了,去年,村党总支利用办公楼一楼成立了龙溪鞋厂,我每天就那做工,厂里还负责中餐,而且孩子读书的龙溪小学就在对面,接送都很方便。有了收入,还能照顾孩子,我现在非常满足了。”面对今后的生活,袁小年充满了信心。

龙溪村党总支在对辖区的所有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核定和分类后,才对他们进行不同类型的精准帮扶。对具备自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推荐到鞋厂等企业或合作社做工,计件付酬,时间弹性,在提供了就业岗位的同时,也照顾了家庭,对此类贫困户的帮助真正帮到了点子上。

“不单是龙溪鞋厂,我们党总支还成立了井冈蜜柚合作社、肉牛养殖合作社、立体养殖合作社等一系列合作社,贫困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致富路。经过3年的带动,现在绝大多数贫困户都实现了脱贫。”龙溪村党总支书记廖小平告诉记者。

精准扶贫,就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能撒胡椒面。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现实中,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万安县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至2012年底,全县17个乡镇(场)135个行政村(居),有76个村为重点贫困村,占总村数的56.3%。

然而,万安并没有被现实的困境所阻挠。该县探索并推行了“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入社发展”的扶贫到户“二十字方针”,闯出了一条后发赶超之路。 新常态下,万安县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瞄准扶贫对象,使扶贫资源向扶贫难度大的困难户倾斜和集中,抓住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稳步推进扶贫任务的完成。

精准扶贫贵在“精”

“井冈蜜柚因树势强壮,根系较发达,开挖穴洞要深达60公分、宽达80公分左右,行距应保持在4×5米之间。而且在栽种时,一要解除苗木嫁接口扎膜,二要剪短主根,三要沾黄泥浆,四要保证根系与土壤密接,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联系户刘世发家中,县司法局副局长曾昭君详细耐心地给他讲解井冈蜜柚种植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前两年推行井冈蜜柚种植,我们都不敢下到农户家中,为啥?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懂技术,又怎么能指导农户种植。”曾昭君对记者感慨当年的帮扶窘境,“现在好了,通过干部学用技术,我们先学习技术要领,然后再到农户家中指导种植,这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也让群众更相信我们。”“有了曾副局长的技术指导,我更有信心种好井冈蜜柚。”刘世发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如何扶贫?万安县在营造合力攻坚的扶贫开发氛围上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创造性实施干部“1+2”产业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干部利用自身在技术、人脉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保本增收,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转变了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干部“1+2”帮扶给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聚合效应。 “曾昭君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只是我们众多帮扶干部中的一员,通过他们的努力,从2011年贫困人口72641人降低到2012年的59725人,再由2012年降低到2013年的43391人,2年时间便让全县贫困人口总数明显降低。这让我们对市里提出的决战3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充满了信心。”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郭永光告诉记者。

精准扶贫重在“效”

贫困地区发展终究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只是简单改变村容村貌,没有经济上的稳定来源,发展便很难有持续性。减贫脱贫,关键还在产业。要重点在产业链扶贫上加快突破,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

该县在实施产业结对帮扶工作过程中,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为突破口,坚持“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思路,立足于本县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了生猪、肉牛、野生动物养殖和毛竹、井冈蜜柚种植等为主的短、平、快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发展新模式,有利于当地引导群众选择高效的产业,增强产业扶贫功能和作用。

目前,全县已帮扶591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帮扶429户贫困户发展了种植业,形成了产业基地8个,引导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78个。

让深山群众住进新房,以搬迁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脱离较差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脱贫致富,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如今,已有3024人通过搬迁扶贫走出了大山,告别了贫困,成为“新市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全县76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受扶率达到10%。劳动力转移培训2513人,实用技能培训1608人。1220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410元,比帮扶前增加了622元,其中1031户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3000元,实现了当年脱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万安县精准扶贫重精准、重实效,从而帮到点子上、扶到心坎上,实现了扶贫的目标价值,让贫困群众感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温度。


内容时间:2015-12-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