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全国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江西乐安县坚持聚焦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大力实施“产业增收富民工程”,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分清贫困类型、找准致贫原因,因村施策、因户施策,集中政策、资源、资金和力量,细化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完善贫困村组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加快整体脱贫和可持续脱贫步伐。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产”的原则,因地制宜,出台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重点鼓励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以烟叶、油茶、蚕桑、毛竹、大棚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乐安花猪、茶山鸡、肉牛、水产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引导扶持山区贫困户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积极策应旅游扶贫试点县建设,支持地处旅游景区的扶贫对象以建农家乐、休闲农庄和经营旅游产品等形式参与旅游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扶贫产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加快建设一批扶贫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每个贫困村有1-2个脱贫主导产业并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参与发展1项致富产业。
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以扶贫产业为依托,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村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流转,鼓励贫困户以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其它物权作价入股,参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组织的规模化生产,增加他们劳务、租金、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每个贫困村发展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加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培训。在抓好扶贫产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建立贫困户就业创业培训部门协调机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户及其子女开展特惠或免费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推进培训、鉴定、输出一体化。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加大“两后生”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对创业人士和科技示范带头人的培训,逐年提升培训补助标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实现新增“两后生”和有需求的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80%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掌握1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每年帮助3000名以上扶贫对象实现转移就业,帮助500名以上扶贫对象实现创业。
加大产业扶贫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完善产业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奖代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将资金使用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让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受益。其它部门产业项目资金也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政策,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设立“产业扶贫信贷通”,加大扶贫产业信贷投入力度,对在县内从事扶贫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扶贫对象,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5万元以内的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对贫困户参与率达5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审核合格后,优先给予20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扶持。加大对贫困户吸纳率高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对它们在信贷、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加大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产业发展、科技扶贫、土地整理等方面政策资金整合力度,力争每年整合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
内容时间:2015-07-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