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品牌引领 融合发展——井冈山“新旅游”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巡礼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8  编辑:崔月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以非凡意志和智慧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脱贫攻坚的新篇章。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为全国脱贫攻坚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宝贵经验。

所有壮美的名山都有故事,而最壮美的故事无疑属于井冈山。近日,本报记者前往井冈山这个全国率先脱贫之地蹲点采访,深入挖掘井冈山率先脱贫的壮美故事,了解井冈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变化。

□本报记者张建华

“井冈山,我来了!”7月16日,黄洋界景区。如织的游客中一群年轻人兴奋面对群山呼喊。

如果说井冈山的绿韵是生态禀赋、红魂是人文禀赋,那么可以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是时代禀赋。红魂、绿韵、率先脱贫的独特魅力成了井冈山旅游红火的三大资源宝库。

井冈山坚持以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理念,大打井冈旅游牌,深入挖掘各地旅游资源,推进融合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等差异化、个性化的新旅游,构建“大井冈旅游圈”和“湘赣旅游圈”,变单一的“井冈山上游”为“山上山下综合游”,变“过客来了就走”为“常客来了就留”,变“农旅融合潜力”为“农业产业发展实力”,为贫困群众开启了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打造了红色培训领跑全国,红色旅游帮带脱贫的“井冈路径”。

神山、坝上、马源、大仓等村镇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井冈山深入挖掘,创新推出“红军的一天”红色培训体验项目,让游客“现场感受在山村,亲身体验在农户”,既为红色培训打造平台,又为百姓增加收入,实现红色培训与农民增收双向并举。茅坪乡马源村村支书魏成芳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村中打造“引兵井冈”这一新的旅游体验项目,全面包装村中红、古、绿资源,让村集体从零到去年的3万多元,参与村民年增收1万多元。

拿山、厦坪属于居住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井冈山创新推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等旅游项目,吸引附近村民参与,仅此一台戏,就让800多名农民“白天在家种地,晚上红色演出”。茶坪村的黄智华就是其一,他因家庭变故,独自供养年近八旬的老母和一个幼儿,生活十分拮据。自从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推出后,他白天忙完农活,晚上7点多钟便带上儿子来到离家不远的演出地点,每天70分钟的演出,一个月下来,收入有1000多元。过去自卑的他现在逢人就说:“真是想不到,像我这样一个没有一点本事的农民,不但脱了贫,还成了游客夸奖的‘明星’呢!”一年下来 7000余元不在话下,实现创收与休闲“两不误”。

“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井冈山围绕“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重点实施35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容面貌。为此,井冈山独具慧眼挖掘秀美乡村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户外休闲、田园骑行、漂流体验等乡村旅游,鼓励开办农家乐,开展民宿体验、农庄经营,实现农民变老板。

大陇镇西北部的案山村,结合红色圩场打造了“红圩坊”,塑造了多面红色历史故事油画墙,还专门开发了九大碗菜品,使得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特别是打造了咖啡屋等一系列高大上项目,种种元素的有机融合,

让村庄散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大山里的苏莲托”,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成功弥补了井冈山旅游“山上热、山下冷”的单一格局,远至澳大利亚、越南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同时,案山通过“1+8+48”的经营模式,让1家公司联合8个村集体带动48户贫困户,搭建了村民、政府、公司三赢的合作平台,推动旅游产业、农业产业、电商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村内相关从业人员月均收入达4500元左右。

深山区存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窘境,井冈山推进移民搬迁,引导贫困群众向园区、城区、中心村转移,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和公交一体化建设,把城区、园区、景区融为一体。在罗浮移民安置小区,记者见到搬出长古岭林场湘洲村深山区一年的邓兴德。他说,这一年多来的变化感觉做梦一样,原来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生存条件恶劣, 现在白天进园区务工就业,晚上回家照顾家庭。这几年像邓兴德一样通过移民搬迁而受惠的贫困群众共有2694名,实现安居与脱贫双赢,“一个梦想家园”,带活一方水土。

井冈山通过多年培植,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农家乐三级旅游新体系形成,红色培训、绿色观光、休闲康养产业,促使三产共生演进,百姓利益共享,努力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井冈山已改变红色游、白天游、夏季游的单一模式,形成山上山下同步、白天晚上互补、夏季冬季共热、山里山外融合新格局。2017年,由此带动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超过1000家,其中农家乐、民宿旅馆280多家。


内容时间:2018-07-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