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吉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肖子杏 刘靖雯   发布时间:2016-04-05  编辑:jiangshan

一大早,家住大冲乡的刘桂琴从家里一出来就坐上了沿家开往万福镇产业园区的班车去上班,每天下班后还将坐着这趟班车回家。刘桂琴说:在吉安县万福镇产业园区内的许多乡村姐妹都和她一样,每天坐着班车上下班。2014年以来,吉安县把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作为治理贫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瞄准扶贫对象,采取“因户施法”的帮扶形式,确保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产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工程;鼓励园区企业到乡村布点,到乡镇办分厂,一方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建立技能实训基地,采取强技能、搭平台、送岗位、放贷款等方式,精准发力,帮促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厂子办到乡镇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为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的问题,该县围绕产业带动就业,依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的一批电子机械、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服装、模具铸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部分企业到乡村布点,把分厂办到了乡镇,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又方便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目前,有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在万福等7个乡镇办分厂,使许多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经过培训后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了“两栖”农民,为该县加快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2015年该县实施36个扶贫项目,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4900人,就近就地就业137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万人次。

2014年,该县园区企业江西联创电声公司在油田镇办分厂,镇政府协助在原垦殖场内租赁厂房和整修,并负责水、到厂,当年招收员工180余人,员工月工资2500—3000元;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在万福镇办分厂,镇政府免费提供废旧厂房,以零地价给20亩地,用于企业新建厂房1万平米。分厂负责人艾课长说:博硕万福分厂2014年3月正式投产,现有员工380余人,年产税收200万元,每天上午7:50—12点上班,下午1:30—6:40上班,每星期休息1天,员工月工资3000元左右。刘桂琴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刘桂琴家有5口人,但耕地仅有3.5亩,由于人多地少,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2014年,刘桂琴就被乡里列入了扶贫的对象,在没进工厂前,通过扶贫项目她领到了5只“扶贫羊”,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几只了,家里的收入也开始有了改观,但脱贫的步子还是走得很慢。

大冲乡曹乡长说:“我们挨家挨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摸底,按照‘一户一策’调查表,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明确帮扶责任人,做到了精准帮扶”。类似刘桂琴这样的家庭在吉安县农村有很多,她通过养“扶贫羊”和在家门口就业,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刘桂琴说:“我在万福博硕上班,每个月有2800多元的收入,家里还有十几只‘扶贫羊’,只要好好干活,我有信心今年就可以脱贫致富,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家门口有了厂方便更多贫困群众就业

吉安县采取就业扶贫,立足产业带动,通过招大引强一批吸纳就业岗位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桐坪镇陈元祥以前在浙江打工,外出打工的陈元祥心里却常牵挂着家里,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一直是她的心愿,2015年,江西联创光电有限公司将分厂办到万福镇,让陈元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陈秋莲对笔者说:“我以前曾在浙江打工,那时候离家太远,想见父母很难,现在这个厂子就建在家门口,我一个星期回一次家,给孩子做做饭洗洗衣服,再回厂里干活,这里吃、住全免费,来回还有车子接送,条件挺好,我已成为一名熟练的普工,月工资比浙江少不了多少,重要的是每天可以回家看看妈妈,看看孩子,农闲时还可以种2亩田,上班种田两不误,也成为新时期的“两栖”农民。

为鼓励企业吸纳本地人员就业,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落户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除了可以享受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外,子女读职校还可享受助学惠民资金补贴等,不断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就业渠道,仅江西联创光电有限公司万福分厂就吸纳了附近7公里内200余名“两栖”农民进厂务工,人均月工资达2700余元。

打造就业扶贫基地实施“五覆盖”对接就业扶贫

为补齐扶贫的“短板”,吉安县人社局按照《吉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就业扶贫的实施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在实施精准扶贫中,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发现全县贫困人口中有5000余人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并有较强的就业愿望。为此,该县确定以万福镇产业园区为试点,打造就业扶贫平台,以“扶贫”到“服贫”,实现就业“输血”向“造血”转变,并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建成一个集培训、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精准就业扶贫基地。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对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扶贫措施一一落实。

首先是摸清底数,造册登记;其次是要给足政策,整合就业再就业惠及困难就业群众,量身定制水电费补贴、培训补贴等;三是明确牵头单位,健立一个好的班子,把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的干部容进来,把基础性的工作做好做实。

就业扶贫基地筹建以来,工作人员在“精”“准”上下功夫,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等五个全覆盖”。为该县2016年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目标搭建供需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完善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全覆盖。以万福镇为样本,全县各乡镇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掌握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等情况,设立了企业用工联络服务站,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和培训愿望,建立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台帐并进行动态管理。核定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蓝卡户7984户,采取产业扶贫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黄卡户4775户,采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保障扶贫相结合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红卡户4376户,采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帮助实现兜底保障扶贫。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达9000余人,占贫困家庭人数的72%。有就业意向贫困人数8300余人,占贫困家庭劳动力人数92%以上。

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用工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了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实现招工用工对接,其中涉及用工单位152家,企业用工需求6600余人,举办了县内招聘会2场,县外招聘会3场,乡镇专场招聘会19场,企业招收贫困人口就业3400余人;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招工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县招工办、县短信招工平台、乡镇劳保所、乡、村招工宣传栏等招工平台及时发布园区企业、乡镇分厂招工动态,已发放企业用工宣传单60000余份,乡镇、村宣传栏发布用工信息300余条,电子显示屏发布用工信息2000余条,发送手机招工短信1000余条,实现就业信息与扶贫对象对接。

注重实效,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机制,完善“订单式”、“定向式”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大力推广“招工、就业、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将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与技能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扶贫示范点设立了职业介绍服务点,开办了“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培训班,为全县扶贫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扶贫对象创业可优先享受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现培训家政服务业人员220人。

用活政策,实施公益性岗位帮扶全覆盖。一是多形式开发适合贫困人员就业的公益性岗位103个。落实乡村保洁员岗位58个,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员岗位17个,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19个。二是多形式开发适合贫困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县内企业招聘贫困残疾人就业,在福音电子有限公司创建了贫困残疾人企业公益性岗位车间,落实贫困残疾人企业公益性岗位17个。

把握原则,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政策扶贫全覆盖。对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走访,抓住电子产品加工流动性较强这一特点,该县不断加强与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联系,鼓励协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先歌音响有限公司、环球新科技有限公司、力莱新能源有限公司等23家用工企业先后在万福、油田、天河、官田、等7乡镇办分厂,为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条件,并明确县高新产业园企业在乡镇办分厂,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1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照劳动密集型企业政策,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对员工总数50人以上(含50人)、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2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照促进就业基地政策,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并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实施了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联动机制,形成“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的互动模式,实现全方位配套服务,现扶持贫困人口创业40人,其中能人创业19人,向贫困家庭人口创业发放贷款1400万元,共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20人,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由年初的1.7万户5.5万人减少到1.2万户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4.2%下降到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初的7233元增加到8300元。1万7千余人实现脱贫,越过了贫困线。


内容时间:2016-04-0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