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为贫困群众铺就直通小康的“幸福路”——对江西广昌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调研
作者:段宗宝   发布时间:2015-12-23  编辑:jiangshan

2014年以来,地处武夷山西麓的江西广昌县为实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启动实施了一场为期5年的扶贫攻坚“共创·小康”工程,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生活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兜底三管齐下的办法,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役,为贫困群众铺起了一条条直通小康的“幸福路”。

精准识别:摸“穷底”

2015年5月,一场持续半个多月的精准扶贫摸底大调查活动在广昌县展开,该县抽调县、乡、村、组党员干部1200余人,深入全县129个村,挨家挨户对全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为实施精准帮扶、因户施策摸清“家底”。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扶“谁”的问题。为找准“靶心”,确保调查摸底准确,广昌从扶贫对象的家庭人口、居住条件、收入情况、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逐户逐人开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县、乡、村三级公示。把贫困对象分为五保户、因病、因灾、因生产条件制约和因学致贫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贫困类型分户施策。对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恶劣的,通过实施土坯(危)房改造,让其住有所居;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项救助保障措施兜牢“底线”。与此同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县乡村和各级各部门对贫困对象的信息直通和资源共享。

生活扶贫:挪“穷窝”

今年年初,江西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61岁的贫困户邱云生一家六口搬出了以前居住的破旧土坯房子,住进了统一规划新建的安置房中。邱云生老伴曾桂兰介绍说,新房子连装修共花20多万元,政府补贴1.25万元危房改造金和3万多元的旧房拆迁补助,还免费装起了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洗澡。

贯桥村是该县实施苏区振兴与扶贫攻坚打造的示范点之一。两年来,广昌县整合苏区振兴捐赠资金、江西省农行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3280万元,为该村实施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道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60多户贫困群众挪了“穷窝”圆了“新居梦”。

广昌对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村群众实施以土坯(危)房改造为重点的生活扶贫,重点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该县出台了土坯(危)房改造补助办法,采取整村改造与散户改造相结合,在整村改造点同时配套改造道路、用电、安全饮水、村庄环境、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让贫困户挪出“穷窝”住新房。据了解,2014年该县共实施农村土坯(危)房改造2020户,发放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资金达2309万元,投入整村推进扶贫专项资金达1052.4万元。今年,该县启动22个土坯房整村改造点,涉及农户2000余户。

产业引领: 奔“小康”

广昌县赤水镇回辛村农户兰万能以前家庭生活贫困,2014年初,他在县里产业扶贫政策鼓励和包村单位的帮扶下,与全村17户村民一道成立了“兰氏肉牛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投入500余万元兴建了10栋标准化牛棚和料棚等。目前,该合作社共养殖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400多头,每头给合作社带来3000多元收益。他本人被合作社聘请为饲养员,每月可拿工资3000多元,加上分红收益,家庭年收入稳定在四五万元。

在广昌县农村,像兰万能这样参与特色种养奔上致富路的贫困户越来越多。广昌县以“输血”与“造血”并重理念,探索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建基地树样板的办法,示范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务工投劳、租赁生产等方式,参与特色种养产业,实现抱团发展。

为破解资金技术瓶颈,该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600万元,对特色种养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同时,推行“产业扶贫信贷通”等金融产品,整合多部门扶贫项目资金集中使用,扶持示范基地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县政府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6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合作银行6000万元信贷资金,为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供金融支持。在多方面精准发力扶持下,仅一年多时间,11个大棚蔬菜基地、50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牛蛙、火龙果、巴西龟、铁皮石斛等特色种养基地纷纷落地生根,全县已发展合类专业合作社273家,带动2300多户贫困户参与特色种养产业,户均增收上万元。

政策保障:托“底线”

在广昌县甘竹镇光荣敬老院,记者看到新建的综合楼宽敞整洁,院内绿树成荫,亭台、池塘、健身广场、菜园基地等设施齐全,老人们坐在院子里开心地聊天。今年70多岁的低保老人胡玉林一提起在敬老院里的生活,幸福就溢于言表:“我双腿行走不便靠拄拐杖,自从住进了敬老院里,不仅住房条件好,生活上还有人照顾”。

在推进精准扶贫实践中,广昌探索特殊困难对象扶贫攻坚与社会保障政策兜底的有效衔接机制,对2014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丧失劳动能力的“七类”家庭和人员,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项救助保障措施,兜牢“底线”,确保不让一个特困群众掉队。同时,该县组建了129个“连心”小分队,实施“县级领导包乡、县直单位包村、机关干部包户”和“五定”帮扶到户工作机制,实现全县贫困户和干部的双向“全覆盖”,筑起贫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网。

目前,该县已有14129人被列为低保补助对象,安置五保老人910人。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5.1万人减少至2015年末的3.016万人,扶贫对象发生率由2012年的30.7%降至2015年末的14.8%。


内容时间:2015-12-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