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湖北宣恩县“决战”贫困,精准扶贫强力推进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28  编辑:董纯静

(通讯员:刘入潮)宣恩县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深入,有序推进,一些重点政策和项目落实取得了预期效果。宣恩县“决战”贫困暨精准扶贫推进会召开,再次铆足干劲,吹响号角,为完成今年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做出了详细部署。会议着重强调具体政策的落实,重点关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真正需要,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把“精准”二字落到实处,不搞“花架子”。

今年扶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按照相关要求,需要减少贫困户9735户、贫困人口31019人;全县整体脱贫84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全体党员干部都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敢闯敢干,勇于挑战“贫困藩篱”,敢啃“硬骨头”。只有端正思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完成目标任务,促进脱贫致富,助推宣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抓紧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

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基础和保障,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宣恩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自身地域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扶贫工作增添了新引擎。   

2015年,宣恩县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控制在州定目标以内。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宣恩县为落实好产业兴县,产业强县战略,重点推进恩施州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统筹兼顾,促进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为巩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的创建成果,该县今年在特色产业建设中,紧紧抓住“绿色”和“品牌”,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以“烟、茶、畜、果、药、菜”为主的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进一步发展。以高罗、李家河、沙道沟为代表的贡水白柚经济带,以万寨、长潭、晓关为代表的茶叶经济带,以椿木营为代表的药材蔬菜经济带具备一定规模;全县烟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烟农受益明显提高;生猪养殖等后劲十足。

在品牌建设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注重打造重点品牌。目前全县已拥有伍家台贡茶、木龙寨贡米、大派火腿、大派腌腊肉制品、贡水白柚等5个湖北名牌产品,为财税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景区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目前,狮子关景区基本具备迎客条件;伍家台景区扩容提质,省旅游局已于8月12日,对其进行4A级旅游景区的初评和指导;施南府旅游景区建设正在进行;宣恩(椒园)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进入规划落实阶段。综合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为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服务。

宣恩县今年计划实施项目210个,新开工建设114个,续建项目61个,推进项目35个。根据各项目的不同性质,组织专班,分类负责,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层层管理,强化监督,及时化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民之家”、县民族体育馆等项目稳步推进,建设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建设呈现繁荣景象,产业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兴,则经济强。经济强,则人民富。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是扶贫脱贫的关键,已作为该县重点工作强化落实。

完善综合立体扶贫体系建设

扶贫工作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向贫困宣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扶贫是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从本质上讲,综合扶贫是落后地区“五化同步”发展过程。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相协调,共同发力,最终实现脱贫摘帽。

2015年,宣恩县出台并落实系列扶贫政策,坚持多元投入原则,打“组合拳”,完善综合立体扶贫体系建设。实施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老区建设综合推进。针对部分重点贫困村,采取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树立典范。组织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与贫困户、贫困人口对接,促进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精准到位。在财政、金融、电商等领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扶贫环境。

从2015年到2020年,宣恩计划实施70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减贫2.8万人。宣恩已发展特色产业约60万亩,建成“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伍家台贡茶”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生猪养殖年出栏量达60万头。目前,该县有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个,乡村文化广场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雨露计划”培训和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年补助自己200余万元,资助2000余名学生和青年劳动力就业创业。全方位发力,宽领域协作,多层次推动,构建起综合扶贫“立交桥”,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让更多的贫困户和平困群众从中获益。

为改变山高路险、地薄民穷的局面,宣恩县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州扶贫开发政策。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布局,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农户也有相对稳定的增收渠道。

强化村级组织和民主建设

村级组织和民主建设直接关系到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效。强化村级组织和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扶贫工作的公平性和民主性,让扶贫资金公开透明,阳光运行。村级组织在贫困对象的确立, 相关数据的统计,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发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该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也是全局性的。只有健全的村级组织和民主的氛围才能确保这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宣恩县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和民主制度建设,围绕“五个基本”狠抓落实。即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强化村级组织和民主建设,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把真正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同时也有利于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让群众满意,为扶贫工作把好第一道关和最后一道关。

确保资金、政策精准到户到人

8月5日,全州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主持会议并强调,要聚焦92万贫困群众,精准施策,将扶贫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宣恩县认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自今年4月起,组建专班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3次检查督办,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方案落实整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个性化扶贫,为贫困户谋发展、找出路;通过制定“十表一册”检测表,建立贫困户脱贫台帐档案;对照时间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圆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精准扶贫工作重在到村到户到人,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扶贫资金、政策精准到户到人,有利于扶贫攻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内容时间:2015-08-2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