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麻城:精准扶贫的“夫子路径”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6  编辑:蔡旭莹

黄冈新视窗网消息(通讯员尹杰)随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誓师大会的召开,一场扶贫攻坚战、脱贫大决战的号角在荆楚大地上吹响。

麻城市夫子河镇是原湖北省长张体学率领的抗日队伍新四军五大队坚持抗日的根据地,亦是首任中共麻城县委书记蔡济黄的故里。全镇属革命老区的村有25个,占总村数的80%,肩上担负着2000余户、6000余人贫困群众的热切企盼。

在扶贫攻坚中贯穿精准要求,实现扶贫攻坚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全面帮联向精准扶贫、整体推进向点上突破、“集团作战”向“单兵突击”转变,这既是该镇扶贫工作的总体路径,也是全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把握要求,选准扶贫项目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该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贫困山区、贫困农户家中走访调研,摸情况,找出路。

2012年西垸村、2013年熊家沟村作为重点贫困村启动了整村推进,新建了养猪场一个,羊牛场一个,两个村共安置贫困户51人。如今,在这两个产业每年的收益中又拿出10万元,对其他贫困户进行精准产业扶持。

2014年8月,在麻城市委、市政府及市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该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以土库、胡城寨、付兴为项目村的鱼面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项目。

傅兴湾村请回本村外地经商致富能人投资兴建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成立湖北垄上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0万元,经过专家可行性研究,将传统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与农产品加工、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结合。项目总投资5180万元,第一期项目投资500万元,已完成第一期360亩丘陵岗地土地流转,每亩400元支付村民租金。修建4栋示范性羊舍,满足1000只黑山羊养殖规模,首批购进黑山羊200只种羊开始养殖,发展百亩草场围护工程完工。发展林果、有机蔬菜与农家乐和餐饮业,建设苗圃基地100亩。村党支部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求,将全村62户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的农户建档立卡安排劳动力参加古村保护投资和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


突出传统,重推产业扶贫


夫子河鱼面系夫子河传统特色美食,因孔子食用过而得名,是麻城市乃至周边县市逢年过节、居家宴请必备的上等佳肴和馈赠佳品。

2006年6月,夫子河鱼面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麻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荣获全国武汉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11月在麻城市首届消费者最喜欢商家评选活动农产品类中评为消费者最满意商家;2014年5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夫子河鱼面(夫子河捶鱼)”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由于鱼面加工一直是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制作,原材料消耗大,产量低,价格不高,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增收困难。

针对鱼面产业存在的有优无势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产品销售半径小等问题,该镇确定了以鱼面产业化发展为核心,增点、延线、扩面建设鱼面产业带的扶贫思路,大力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民整村推进,不断扩大鱼面产业上游红薯、精鱼种养植面积和规模,利用扶贫资金建设红薯粉加工厂,努力实现产业兴村、产业富民。

为做大做强鱼面产业,2013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库村建设高标准的鱼面加工厂,安装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据统计,2014年全镇鱼面产量过300万斤,产值超6000万元。

可以说夫子河鱼面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发展前景良好,是当地广大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规划引领,明确扶贫思路


按照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夫子河镇迅速成立了项目专班,抽调专人进行项目调研、组织申报和实施,制订了以鱼面产业为基础的扶贫连片开发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了鱼面产业化扶贫工作思路,即重点突出鱼面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坚持“一个方针”,即连片开发;实现“两个目标”,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抓住“三个关键”,即整合资金、责任落实、群众参与;搞好“四个结合”,即连片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连片开发与建设鱼面产业相结合、连片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连片开发与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突出“五个重点”,即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实用技术科技培训,统筹推进鱼面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

通过利用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支持老区村项目建设,预计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项目村通村组公路硬化、传统鱼面加工产业化、饮水安全化、通信电视网络化、生活水平小康化,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立体扶贫,改善群众生活


在鱼面产业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将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旅游建设、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群众素质等有机结合起来,对项目区及周边实施综合立体式扶贫,彻底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14年底,围绕绿色、秀美、宜居的目标,镇党委政府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在付兴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中心,通过硬化巷道、绿化环境、整修塘堰、整治乱堆乱建、建厕所、垃圾池,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秀美乡村。

2015年4月,为了缅怀英烈,传承红色文化,进一步扩大秀美乡村建设成果,镇党委政府又整合资金对项目区周边的杨畈村(麻城第一任县委书记蔡济黄故里)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和打造。

2015年5月,付兴村与黄冈市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建设黄冈首个林业苗木培育基地,主要用于种植培育绿化苗木、荒山苗木、名贵树木等。通过返乡招商引进资金1亿元,计划建设中国传统村落付兴村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

通过利用项目区内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民俗体验、红色旅游和乡村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与鱼面产业一起构成多种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按照规划要求,在项目村发展红薯、精鱼种养殖基地,建设冻库及红薯粉加工厂的同时,该镇还积极开展村组道路建设、贫困户房屋改造等公益事业,深入项目区村开展红薯种植、精鱼养殖、品牌鱼面制作、商品包装,红薯粉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精准扶贫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工作大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夫子河人正以自己特有的担当、实干和智慧砥砺前行,一定会书写出精准扶贫的圆满答卷。


内容时间:2015-11-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