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通讯员王洪涛 记者毛红平
10月3日,红安县八里湾镇旺家田村养殖有5000多只波尔山羊和湖羊的云氏农业示范产业园急需劳动力。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镇迅速与云氏产业园对接,推荐30名精准扶贫的贫困户直接就业。这是该镇以云氏农业示范产业园为平台、引导贫困户种植牧草和玉米等作物增加收入的又一产业扶贫模式。
云氏农业示范产业园负责人云飞说:“公司300多名农民工中有227名是此次精准扶贫对象。在帮扶贫困人口的同时,也会促进我们公司的发展。”据悉,目前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达51个,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协议投资额达15亿元。
该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严格执行“八个依托”:依托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工业企业扶贫;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业产业扶贫;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扶贫;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民生改善扶贫;依托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智力扶贫;依托部门资源整合,实施行业扶贫;依托融资方式创新,实施金融扶贫;依托社会扶贫机制创新,实施全民参与扶贫。重点突出“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从而唱响精准扶贫工作“三部曲”。
八里湾镇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在企业、大户、能人与贫困户之间寻找利益契合点,构建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扶贫格局。目前,该镇已有8家农业产业基地和30多个小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实施项目扶贫也是该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又一举措。10月4日,县长田胜辉深入高桥镇专题督办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高桥镇夏家湾村和占店村是该县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试点村,该项目由省发改委、省能源局每户给予补助2万元,自筹4000元建设,户均年发电量3000多度,实现经济收入4000余元。前期150户已安装完毕与电网并网运行。目前,还有150户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的支持,两村群众都积极踊跃申请项目,力争早日脱贫致富。
要脱贫,先修路。红安县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规范客运经营行为,在湖北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
国庆节期间,全长37公里的永佳河镇桃花村至八里湾镇红安火车站“桃八线”通村公路硬化完成,并顺利通车。至此,红安县12个乡镇396个村实现村村通客车。
该县先后研究制定《农村客运村村通发展实施方案》及《管理细则》,出台《农村公路建养管实施办法》,除按国家规定落实燃油补贴外,还筹措100多万元补贴给通往偏远山村的公交车,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对县道、乡道、村道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候车亭、招呼站、绿化、排水、安保等设施。每个行政村明确2到3人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确保通村公交行得畅、留得住、运营稳。
解决群众吃水难也是该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举措。该县投资900多万元,在火连畈茶场东部建设火连畈水厂,设计日供水1600吨,供水范围覆盖七里坪镇、杏花乡以及火连畈茶场的17个行政村,目前已有部分周边村组率先通水。今年以来,红安县已新建改建火连畈、烟宝地、桐柏、永河4个水厂。
推行农企合作,实施产业扶贫,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金秋十月,该县高桥镇六家边村田地里的稻子一片金黄,农户余学新正忙着和梅霖粮贸公司员工一起秋收,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家庭农场主余学新介绍,他是2014年成立家庭农场的,承包六家边村、高楼村和邓家湾村田地面积200余亩,所生产的稻谷全部卖给公司,每亩多卖出150元钱左右,每年能够多收入三四万元。
梅霖粮贸有限公司集种植、烘干、储存、加工于一体,流转土地3000余亩,是产业链较长的科技龙头企业。该镇有300多名贫困户在公司就业。
以工促农,达到产业扶贫。该县通过贷款贴息、融资引资、税费优惠、政策服务等方式,大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扩大订单生产规模,推广高效农业科技。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扶持加工企业,带动万名贫困户就业,另外还能辐射周边10万人左右发展农业产业,能带动人平增收千元左右。
该县上新集镇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基地市场主体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新集镇王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黄世华说:“通过4个企业来带动贫困户,目前已安排44户81人在这4个企业打工,这44户每年通过打工再加上农副产品收入,在2016年可以脱贫。”
目前,全县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四大类336个市场主体,初步形成结对帮扶带动3849户贫困户、9708人致富脱贫。本土知名企业家、省政协委员钟必林在该县八里湾镇投资建设金碧园生态农业科技园小龙虾养殖基地,将带动刘明秋村和旺家田村两个重点贫困村产业脱贫,带动整个袁岗片区4个村8000多名群众增收、15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内容时间:2015-11-2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