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虞城县鼎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虞城网讯(通讯员 何文学)在虞城县,森林木华食品、双洋食品、绿源食品、科旺食品等320多家主要从事速冻食品、速冻蔬菜的生产加工企业,发挥1260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优势,企业利用荠菜、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的特性,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主要发展甜玉米、荠菜、青豆种植。每年的10月底种青豆,第二年5月20日之前回收;随后播种甜玉米,8月20日左右回收甜玉米;再播种荠荠菜,10月20日左右回收。改“一年两熟”为 “一年三熟”,且甜玉米秸秆还可以卖给养殖场作为青储饲料。目前全县按照这种模式,已发展了3万亩,带动1万农户增收,亩增收2000元左右,其中贫困户3000余户。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联动,基地建设推动”为指导,一手抓产业规模壮大,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出产业来,农业长出工业来”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

科学研判,理清发展思路

如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科学决策,决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把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把符合农民种养习惯,且有一定基础的奶牛养殖、肉鸭养殖和蔬菜种植作为全县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三大主导产业,明确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和引导贫困群众走“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多业并举、连片开发”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

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虞城县产业扶贫发展规划》、《虞城县肉鸭养殖发展规划》、《虞城县十万头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虞城县关于发展蔬菜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贫的政策性文件,确定了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创新“四位一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贫模式,与中原农险、河南农信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入担保金1000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贫带动企业提供担保,目前,已发放脱贫企业贷款2.6亿元,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成立了虞城县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防控办公室,出台《虞城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在金融机构投入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撬动1亿元,为贫困户创业提供担保,创新了“农户一家亲”助农贷、“特惠贷”等金融品种,目前,全县完成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000余万元,覆盖14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乐为牧业是我县集育苗、养殖、宰杀、销售为一体的肉鸭龙头企业。贫困户养殖肉鸭,由乐为公司为其提供抵押担保贷款,贷款由公司统一使用,统一偿还。农户发展肉鸭养殖所需鸭棚、鸭苗、饲料,技术指导、药物防疫等,均有乐为公司垫资统一提供,贫困户不需资金投入,只需投入人力喂养,等37天成品鸭出栏公司统一回收后进行统一结算。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又解决了贫困户缺致富项目难题,实现了银行、公司、农户三嬴之目的。

创新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机制组织保障。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四项机制,保障了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统一指挥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产业化扶贫推进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工作,负责产业培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资金整合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产业扶贫考核奖惩等。二是领导干部负责制。实行县领导包乡、县直有关部门及驻村工作队包村的产业发展包保责任制。明确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具体负责人,人人有任务,层层抓落实,做到了产业扶贫工作有谋划、有督促、有落实、有考核。三是项目带动机制。产业化扶贫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带动上。为此,每个产业我们都通过实施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在奶牛、肉鸭两个产业发展中,我们都是通过建设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将农户吸收进来、扩大养殖规模,扩大覆盖面,推动了产业发展。四是多元联动机制。在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县委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的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撬动金融资金支持。使全县形成了政府调控,扶贫统揽、市场引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多方促进、多元联动的产业发展机制。

招商引资,大力培育龙头

产业扶贫离不开企业带动,为此,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来抓,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壮大。目前,全县共有龙头企业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36家。在具体工作中通过“一扶、二引、三培育”的工作思路,壮大扶贫龙头企业,提高其带动能力。一扶,是通过政策扶持、撬动本县企业家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了16个奶牛养殖基地、40家肉鸭养殖场;二引,是通过引荐148家上市企业负责人任148个贫困村名誉村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辛迪纺织有限公司、恒鑫纺织品有限公司、汇丰棉业有限公司、森林木华食品等龙头企业入驻,使产业直接链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了种、养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业水平。今年6月份,科迪集团投资20亿元,新上80万吨液体奶项目,桂柳集团总投资2亿元,建设种鸭孵化、肉鸭饲养、饲料加工、肉鸭屠宰、熟食加工多环节一条龙生产加工项目,为我县产业化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培育,是县委、县政府采取组织县直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组织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所需,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扩规模、上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诚信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组织农民,实现抱团发展

扶贫产业的基础是基地,基地建设离不开农户,为使分散的农户建成有组织、有规模、统一的种养基地,我们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有效地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了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小群体”“弱群体”与“大龙头”“大市场”的有效链接。目前,全县在三大扶贫产业中建成农民合作社650家,吸收贫困农户14500户。合作组织在“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模式中,起到了协调组织作用。

全县16个奶牛基地,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了“四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进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分户饲养,不但实现了奶牛养殖的标准化生产,保证了奶源质量,而且保证了养殖户的稳定收益,养殖户每头奶牛年收益4000多元。杜集镇史桥村150户村民自愿报名参加成立的蓝云肉鸭养殖合作社,自筹资金60多万元,享受到户增收项目资金120万元,集中建设高标准鸭棚40座,作为养殖基地与乐为牧业公司合作,公司派技术人员入驻基地,对肉鸭养殖过程进行全程服务,对基地统一投放鸭苗、供应饲料,指导防疫、饲养和管理,统一回收。合作社指导社员对每棚鸭子专门设立档案,进行肉料转化率评比分析,以达到最高效益。该合作社饲养的肉鸭37天左右出栏,全部由乐为公司收购,刨去饲料、人工和水电等费用,每只鸭子让鸭农挣到1.5元多钱。短短四个多月时间,该合作社就为乐为公司饲养肉鸭20万多只,出栏 14万多只,鸭农获利20余万元。小小的肉鸭养殖一下子就让史桥村群众抱上了致富的“金娃娃”。合作组织推动了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

创新模式,打造六大板块

抓好产业支撑,在工作中探索“四种模式”,即:“企业+农户” 居家式灵活就业带动模式、“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订单农业增收模式、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打造出了六大板块经济,即以科迪食品集团、通宝食品为龙头的利民镇食品加工区;以阿姆斯果汁厂、乐为牧业为龙头的林果、畜禽加工区;以稍岗镇、郑集乡为中心的五金量具加工区;以站集镇、闻集乡、杜集镇为中心的纺织工业区;以界沟镇、黄冢乡、木兰镇为中心的筛板、通风设备、粉皮、猪毛加工、中药材生产加工为主要产业传统工业区;以县产业集聚区、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园共六大经济板块。按照就近进厂务工的需求,全县六大块状经济圈可直接吸纳、带动周边近20万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1万人。

土地流转,做好土地大文章

紧紧抓住土地这一资源,在木兰镇、利民镇、稍岗镇和店集镇、郑集乡等二十多个乡镇,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等形式,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土地经营方式,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农民的收入却有三份:一是流转的土地地租收入,二是合作社分红收入,三是再到合作社打工收入。通过政府引导,发展 “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流转经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齐力攻坚,扶贫成效明显

产业扶贫整体推进,链式扶贫结出硕果。通过努力,虞城县依托奶牛、肉鸭、蔬菜三大扶贫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了辛迪纺织、恒鑫纺织、汇丰棉业、森林木华食品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钢卷尺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建设扶贫奶牛养殖基地16个,肉鸭养殖基地40个,蔬菜种植基地148个,组建各类扶贫专业合作社650余家,注册资金1.3亿元,幅射带动1.5万户贫困户。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修公路249公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改造危房267户、完成了1350户贫困户“六改一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县已有20个贫困村达到了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贫困村美丽乡村推进工程荣获“全国2016最佳民生工程奖”,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农民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共开展农民培训9000余人次,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村文化活动室和学校建设,既提高了群众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素质,又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扶贫格局.

内容时间:2017-01-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