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新田县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8  编辑:崔月

2015至2017年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2亿元,富硒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带动一大批贫困户稳步脱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同比增长11%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2016年、2017年被评为扶贫综合考核先进县。

优化顶层设计,汇聚工作合力

完善工作责任体系制定出台《新田县产业扶贫实施意见》《新田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以及年度实施细则等文件,确保各项工作及时有效落实。将产业扶贫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明确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

精准谋划发展思路突出烤烟、蔬菜、新田大豆等高效精细种植业和生猪、家禽养殖产业。依托富硒土壤和富锶矿泉水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硒锶产业开发,完善产业链条,促其扩大产能、提升产品,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网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重点投入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按贫困户实际种养情况,直接对生产成本资金给予“以奖代扶”,对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实现产业资金帮扶全覆盖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抽调1000万元,用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支持农(林)企业安排贫困农户就业。

完善工作机制,破解发展瓶颈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强化要素供给保障坚持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争取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县等项目。引进中农批电商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集商品贸易及展览展示、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健康休闲和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将有效整合全县扶贫产业,开创新田农特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商贸新格局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狠抓土地流转“一平台三体系”建设,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7.5万亩,涉及流转农户5万余户,其中贫困户2万余户创新《湖南省新田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模式,发放327本、放贷3亿元,农地抵押贷款工作成效领跑全省。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群众受益保障建立“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培育脱贫主导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式发展和订单式联结以及项目契约式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受益、产业前端受益、保护价格受益、利润返还受益、务工就业受益、股份合作受益一方面,有效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重点扶持一批产业扶贫示范企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遍地开花依托硒锶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多个特色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已达650余家另一方面,有效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以S215沿线新圩镇长富村、新圩居委会以及S215沿线陶岭镇仁岗村、周家村为重点,发展食用菌、陶岭三味辣椒、八月瓜、优质稻、富锶矿泉水等产业,采取“现代农业+美丽乡村”集聚发展,打造硒锶特色产业带动示范带。

健全产业服务机制,强化提质增效保障引导成立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有效解决贫困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展精准培训通过全省万名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一户培养一名产业工人”等工程,组织以贫困户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陶岭三味辣椒”和“新田大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新田五月黄”等商标被评国湖南省著名商标,“新田大豆”成功入选湖南省十大农业公用品牌。2017年,新田县被省政府评为“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创建成效明显的县区”。

注重扶持“三到”,提升工作实效

直接帮扶到人2017年投入1060万元,对在家务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515户、40274人进行产业直接扶持。门楼下乡改造楠竹1万亩,带动270户贫困户增收100多万元全县430户贫困户订单种植烤烟5900亩,增收120万元。枧头、骥村等镇发展青蒿、颠茄核心种植面积近1万亩,产值近3000万元,800户贫困户增收2017 年出列的27个贫困村,依靠产业发展的贫困人口达1.7098万人。

特色产业到户按照贫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思路,全县共建蔬菜基地18.5万亩、烤烟基地5万亩、富硒优质水稻基地18万亩、水果基地2.3万亩;共出栏生猪52万头、山羊8.5万头、家禽210万羽。扶持新型经营主体46个,共计带动3081户、11057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

新型业态到村在骥村镇黄栗山村、大坪塘镇火柴岭村、新圩镇梧村开展光伏产业示范建设,2017年在全县贫困村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成后每个贫困村发电站可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4万元以上。以成功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硒锶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依托农村淘宝、京东电商、1号店、绿湘网络等平台,2017年完成农产品销售额3.5亿元,“醋水豆腐”、“三味辣椒”、万家鹅业熟食等农产品在网上非常畅销。目前集体收入达到和超过3万元的村115个,村集体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15个,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服务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内容时间:2018-07-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