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汝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作者:袁喜宝 赵军   发布时间:2015-11-24  编辑:wubo

汝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片区连片开发工作重点县。近20年的扶贫开发,使该县大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但是还有些居住在偏僻深山区、石山区的农户没有脱贫。由于这些农民大部分是独居户,生存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从2009年开始,该县强力攻坚,另辟蹊径,投入资金对这部分农民实施易地搬迁式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10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近期将对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回眸 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


付店镇西坪村的村部位于省道临木路旁,该村的一些农户却居住在离村部5公里外的深山沟或山梁上。

西坪村斗虎组组长李全是个40来岁的汉子,说起生产生活的不便,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那地方就根本不能生存!”他家住的地方是一个大山沟,离村部6公里,离最近的住户也有500多米;家里5口人,只有2亩多沙礓石薄地,辛辛苦苦种上的庄稼,要么遭受旱涝灾害严重减产,要么被野猪、獾等动物给糟蹋了,连口粮都不能保证;前些年还可以上山砍点木材换钱,这些年,汝阳县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政策,这条“财路”也断了。因为组里大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外出打工,有些人好几年都没有添过新衣服。

通往他们自然村的路,是一条仅能步行的羊肠小道。5年前,一个李姓妇女患急病,找了几个壮劳力轮流往村部附近的省道背,好再找车往县城的医院送。结果几个人还没有把她背到省道上,那位年轻的妇女就停止了呼吸。

笔者曾经采访过牌路村搬迁户唐文会,说起以前的情况,他眼里闪着泪光。

唐文会原来的家在深山里的小雷草沟,离汝阳、鲁山两县的交界处仅有几百米。从小雷草沟到牌路村,再到省道临木路,是唐文会和家人唯一的出山路。这是一条几乎难以辨认的小路,要翻几座山,路程达10多公里。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他的妻子和父亲都因突发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离开人世。

据汝阳县发改委的资料显示,到2010年年底,全县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7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54%;有扶贫开发重点村7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5%;有贫困人口12.57万,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3.3%。这些贫困村全部分布在南部山区和大虎岭周边地区,大部分是深山区、石山区,山高路陡,居住分散,还有1664个自然村不通公路,6.17万贫困村人口没有用上自来水。


攻坚 让贫困农民走出大山


经过对这些贫困人口的详细摸底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汝阳县的决策者们认为,要让这些农民尽快找到一条改变贫困面貌的路子,就必须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走出大山,到一个人员相对集中,交通、医疗、饮水、教育、购物等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居住。于是,该县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对他们进行易地搬迁。

在龙隐景区的山门里边,几十座房子正在同时施工,这是西坪村易地搬迁的建筑工地。在工地上,笔者见到了西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成东,他向笔者介绍了该村易地搬迁的情况。

该村这次规划搬迁132户,主要是斗虎石寺、竹园沟、老母猪峡7个自然村的独居户,这些自然村距村部都在7.5公里以上。这些农户家的房子、树木都由龙隐景区作价购买,责任田也租给了景区。这样,农户能拿到5万元至15万元的资金。另外,对于搬迁户,县发改委给予每人6000元的补助,县扶贫办给予每户1.5万元的补助。2016年,该村将再搬迁63户185人,项目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张成东说,这些房子全部按家庭宾馆的样式设计,每层的建筑面积是140平方米,搬迁户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的建3层,有的建2层。如果今年冬天不因为下大雪耽误施工,春节前主体工程就能完工,明年4月大部分搬迁户就能够入住了。搬到这里后,村民们可以依托景区的游客资源办家庭宾馆,还可以开办商店、从事景区服务,就有了挣钱的门路。

在付店镇泰山村西头,宽阔的水泥路两旁,整齐的3层小楼格外抢眼,这是汝阳县建设的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社区。该社区于2012年动工建设,安置了周围偏远自然村的258户1033人。

从2009年至今,汝阳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投入资金5165万元,建搬迁安置点13个,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464户6376人,新修搬迁安置点乡村公路35公里,新建饮水工程9处,铺设排污管网2.45万米,护砌河堤700米,建文化广场800平方米。


模式 因地制宜建新区


据汝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潘峰介绍,该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要求,主要采取5种模式进行。

——依托小城镇建设。付店镇依托小城镇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火庙村、马庙村、拔菜村等257户853名群众搬迁出来,集中安置在镇政府所在地周边,既解决了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问题,节约了建设用地,又扩大了城镇规模,有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依托矿山资源开发。付店镇东沟村和拔菜村位于金堆城矿区,该镇依托矿产开发,将3个组70户292人统一搬迁到马庙村,将拔菜村的4个自然村65户235人就地安置,并与金堆成公司达成协议,优先安排搬迁贫困群众进公司务工或承包矿产品运输,还给予适当补助,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依托旅游资源。结合西泰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县将牌路村散居在景区内的130户467人搬迁出来,在炎黄峰下建设风情小镇。目前,这个风情小镇已成为当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开创了扶贫搬迁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依托农村新型社区。西泰山社区规划整合6个行政村1372户5160人,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所、超市、便民服务中心等,让以前的深山独居户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依托中心村。王坪乡将两个自然村53户293名散居户、独居户、贫困户搬迁,集中安置到洞沟中心村,并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配套齐全的社区服务,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成效 搬迁铺开致富路


在泰山村易地搬迁社区,笔者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主人金石娃眉飞色舞地讲了他家现在的“4个100米”:距省道临木路100米,距学校100米,距超市100米,距卫生室100米。

在金石娃家最大的房间里,地上、货柜里摆满了根雕艺术品,他的儿子金书伟正忙着加工根雕。看到有客人到来,金书伟停下手里的活计,一一介绍他的艺术品:梅花鹿、麒麟、龙凤呈祥、大鹏展翅、扬帆远航……金书伟说:“原先在山沟里的老家,每年种的粮食都不够吃,日常的各项花费要靠打工来赚。搬到这里后,我学了根雕手艺,今年已经净收入5万多元。”

在炎黄峰下的风情小镇,有107家搬迁户开办家庭宾馆。黎营家是2011年从10公里外的小雷草沟搬来的。黎营告诉笔者,他的家庭宾馆每年可获得纯收入8万元左右,人均1.6万元。据牌路村村委会的资料显示,经营家庭宾馆的农户年人均收入1.63万元,高出全县农民年平均收入近万元。剩余劳动力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有的在景区做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有的在景区建筑工地打工,有的成为景区管理人员,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2500元增加到1.1万多元。牌路村村委会主任齐学说:“在搬迁后的4年里,俺村原来的26个光棍汉都娶了媳妇,80%的农户买了小汽车。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地之别!”(袁喜宝 赵军)


内容时间:2015-11-2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