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汝城县贫困状况及扶贫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11  编辑:jiangshan

汝城县贫困状况

汝城县地处湘南边陲,与粤、赣两省交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424.96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374615人,其中农业人口334987人,占总人口的89.42%。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全县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7.83%,创收渠道少,造成低收入人口数量大;自然灾害频繁,抵御灾害能力弱,汝城水灾、旱灾频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由此导致返贫现象严重。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因多种原因,1994年改定为省扶县;2002年初,在上级的亲切关怀下,被重新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及时地派驻了中央、省、市三级扶贫工作队。目前被列入重点扶植村有100个,贫困村人口159052人;饮水困难人数31000人,饮水困难牲畜2800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01元,低于国家划定的贫困线1196元的人口有158455人,占全县乡村人口的45.05%,当前仍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9828人。

汝城县扶贫工作

自从我县列入省或国家扶贫县以来,我县扶贫工作已走过风风雨雨的十多年,这些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主要工作,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目标,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整合各方扶贫资源,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着力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探索和开辟贫困农民增产增收新途径,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以来,我县充分利用“国扶县”政策机遇,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83 亿元,组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678 个,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贫困乡村面貌明显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着重强“基”,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一是城乡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628万元,新修维修公路943公里,解决了7万余人的行路难问题,实现了乡乡通水泥(油)路目标,63.4%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106国道县城至广东桥路段扩改工程于去年11月竣工并通车;途经汝城的厦蓉高速、岳汝高速已全面动工。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山塘、水坝、电排等水利设施958处,增加灌溉面积40298多亩;架设高低压线路189千米,改造高低压线路132.4千米,解决了8271 户农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新修人畜饮水工程188处,解决了4.43万人的饮用水困难。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及有线电视“四通”。此外,我县还从200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通乡公路建设。三是县域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利用信贷扶贫资金支持县域基础项目建设,投入500万元、引资3700万元,完成了城镇引水工程;投入1200万元,改造了土桥镇至仁化县董塘镇60公里输变电线路;投入500万元,对汝城经济开发区输变电线路进行改造,建变电站一座,架设110千伏安输变电专线25公里。四是社会公益事业有新突破。投入信贷扶贫资金480万元、筹资250万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改扩工程;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部列入财政扶贫范畴,已投入187万元为12所乡镇卫生院配套了相应的医疗设备。投入信贷扶贫资金750万元,支持县二中教学实验楼、濂溪文化小区等精神文明活动场所建设;投入1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乡镇有线电视联网建设。

(二)着重兴“业”,舞活农民增收的龙头。县委、政府结合实际,把扶贫方式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坚持扶贫项目到村、扶贫资金到户,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对贫困农户信贷扶贫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集团帮扶”活动,着力发展优势产业,促使贫困农户在短期内增收致富。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促增收。通过以奖代投、以奖代拨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贫困乡村群众在原有生产格局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新种、扩种以锥栗、水晶梨、杨梅为主的优质水果6.75万亩,全县小水果面积达16.5万亩,形成了以文明、附城、土桥、永丰等乡镇为中心的四个万亩连片水果生产基地。此外,重点扶持了以马桥6000亩花豆基地为特色的瓜菜种植业和以竹木加工为主的林业龙头企业。二是发展优势产业促增收。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40万元,启动优势产业扶贫项目35个,县内以小水果、花豆、超级稻、楠竹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和以温泉综合利用为主的旅游扶贫新产业均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水电产业发展强劲,全县共投入信贷扶贫资金6150万元,扶持建成了万年桥、三合两座水电站;旅游产业也有新的突破,投入扶贫贷款1100万元,启动了热水地热度假旅游区首期建设。三是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把组织劳务培训、引导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落实了宣传引导、差旅补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措施;各扶贫村累计选送了3805名适龄青年到长沙、郴州等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参加技能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致富能力;通过宣传发动、培训推动、措施促动,全县扶贫村外出务工农民达1.0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6%,每年可带回劳务收入6400余万元。

汝城需继续扶贫的必要性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制约,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县的贫困程度还很深,扶贫任务还很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比较突出。汝城位于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的交接部,四面高山耸立,地势险峻,境内高差1566.6米,条件恶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尤其目前出入境公路不畅,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县地处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区之一,洪涝灾害每年发生,群众返贫现象严重。2006年遭受“5?6”和“7?15”特大洪灾、2007年七八月间遭受旱涝灾害以及2008年的冰灾、“6?13”特大洪灾,分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4亿元、4.69亿元、20.37亿元、1.27亿元,经济受到重创,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返贫人口增加7.6万。二是经济基础薄弱,项目配套投入的压力巨大。汝城县工业经济刚刚起步,二、三产业绝对落后,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属典型的“吃饭财政”。近年来,尽管国家增加了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但地方配套压力很大,财政拿不出必不要资金。三是扶贫资金筹措机制不畅,路子不多,造成扶贫资金严重不足。多年来,我县扶贫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和中央、省、市机关单位驻点扶持援助资金,没有得到更多的国际和社会各界的善款援助,扶贫资金数量非常有限,每年总数不超过2000万元,扶贫项目只能安排一些到村到户的小型项目,规模效益难以形成,脱贫效果很不明显。

汝城现有全国贫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人口15.8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0.1%,全省贫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1542元以下人口19.7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9.2%。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迫切需要上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尤其是恳请继续将我县确定为下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汝城县统计局:何敏雄 汝城县扶贫办:何双权)


内容时间:2010-08-1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