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我县举行全县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建设奠基仪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3月30日上午,全县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建设奠基仪式在我县柳河镇胡庄村举行。县领导袁其杰、侯公涛、时志强、路绪荣出席了会议,并为扶贫基地奠基培土。各乡镇党委书记、扶贫办主任,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袁其杰一行先后来到刘楼乡陈庄玩具厂、张弓镇小吕集服装厂建设基地、程楼乡郭楼设施农业基地、孔集乡310设施农业基地、柳河镇新鹏泰塑料编织有限公司进行了巡回观摩,对我县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先进乡镇进行了参观学习。
       在奠基仪式上,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时志强传达了《宁陵县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带贫企业设施农业财政支持奖补意见》,就我县精准扶贫帮扶基地建设财政支持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柳河镇党委书记朱永介绍了柳河镇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情况。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侯公涛在讲话中指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的建设工作。此次奠基仪式,目的是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侯公涛指出,几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艰辛努力,宁陵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共有66个贫困村出列,6.2万贫困人口脱贫,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迈入全市先进行列,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今年以来,我县组织扶贫干部到滑县、台前县、范县参观学习。制定出台了《宁陵县精准就业帮扶基地财政奖补意见》,加大投资支持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覆盖全县106个贫困村,带动1920户贫困户发展光伏发电,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计划在全县新建成48个产业就业帮扶基地、10个设施农业基地,所有扶贫基地要求在5月10前必须完成,实行全县统一标识。各单位要以此奠基仪式为新起点、新动力,把脱贫措施落实到行动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共筑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县委副书记袁其杰在讲话中就精准扶贫帮扶基地建设作了六点要求:一是理清思路。要清醒认识到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要把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作为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确定“产业到人、人对产业”的工作标准,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二是标准要高。产业扶贫基地要统一进行编号,要有统一的建设标准,要与村内九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建设,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三是因地制宜。各乡镇要根据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情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实际,选准项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内涵,让乡村能够各具特色、各尽其美。四是注重实效。各地要紧扣实际,尊重贫困群众意愿,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首要条件,想方设法使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条,找到合适的就业渠道和岗位,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五是加强管理。各乡镇要成立产业扶贫专项管理机构,加强对入驻企业的指导、监管,帮助贫困户与产业扶贫基地之间明确责任与风险、合理确定利益分配、及时化解利益矛盾,保障贫困户充分受益。六要严格考核。验收单位要严格督查工程建设,严把质量关,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逐个考核验收,按照奖补办法把奖补资金落实到位。

内容时间:2017-03-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