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魅力鹰城之鲁山县旅游兴县 精准扶贫带动群众致富
作者:蔡长伟 孙超   发布时间:2016-04-20  编辑:wubo

核心提示:阳春三月,应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之邀,河南省属驻平媒体走基层,看发展、观变化。今日起,大河网将陆续推出“魅力鹰城”系列报道,挖掘鹰城近年来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工作中的先进人和事。展现各界在保护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实现全面脱贫,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目标,那么效果如何呢?就让大河网记者带您去看看。


大河网讯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现在也发展不了这么好,国家不但不收税,还提供小额贷款,这么好的政策群众咋能不致富呢!”4月8日下午,鲁山县尧山镇想马河村的爱心农家院老板柯小安谈起近年来的发展连连感慨。


尧山镇想马河村,位于鲁山县西部,地处平顶山、洛阳、南阳三市结合部。北临汝阳县王坪乡、西接嵩县车村镇,南靠南召县马市坪乡、崔庄乡,东临鲁山县赵村乡、四棵树乡,全村村共324户人家,其中农家乐就有60家。


“今年我们又确定了50户贫困户,根据每户的贫困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对深山区独居户、散居户采取异地搬迁方式进行扶贫。”尧山镇想马河村支部书记樊新介绍说,在搬迁扶贫方面我们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科学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鲁山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动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鼓励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早年,我曾经干过建筑工,司机,厨师等职业。收入仅仅只能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跟现简直就没法比。”柯小安说,近几年,跟着政府的政策走,这才过上了好日子,尤其是提供的小额贷款非常的实惠。


据鲁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银行信贷规模,撬动企业参与扶贫,最终达到财政资金效应扩大、金融机构风险可控、企业融资难题破解、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四方”共赢目标,从而不断扩大我县扶贫资金来源和渠道。


“从发展产业、找准门路入手,进一步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 “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等方式,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切实把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我的农家院有两层,面积250平方米左右,同时可以容纳200人左右就餐,住宿房间有10几个,可安排40多位客人休息。”柯小安介绍说,经政府引荐,从山东引进的中华鲟帮我们解决了特色菜难题。我们下一步要逐步扩大农家院的规模,实现自产自销模式,安排更多的群众到我这里来就业。


去年以来,鲁山县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职责,统筹规划。制订了脱贫规划、年度脱贫计划,精准到户,精确到人。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落实。明确考核办法、奖惩措施,以严格的督查和考核奖惩推动工作。实现2015年脱贫25000多人,超额完成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计划在2018年底前实现全面脱贫,按时摘掉贫困县帽子。

内容时间:2016-04-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