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隆回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5  编辑:jiangshan

隆回位于湘中偏西南,辖26个乡镇,1005个村(居、社区),共2866平方公里,120万人,有汉、回、瑶等24个民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陵山片区县、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县、湘西地区开发重点项目县和革命老区县。长期以来,省扶贫办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十分关心,今年又将建整扶贫联系点定在隆回,对此我们深表感激。下面,就我县工作情况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的要求,全力实施“四个突出,五大提升”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敢想敢干敢担当,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到12月底,全县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124亿元、增长10.6%;财政收入约8亿元、增长23.92%;固定资产投资约120亿元、增长37.5%;规模工业增加值约31.5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2.09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 13580 元、增长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约3780 元、增长19%。

1.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的力度持续加大。我县成功争取列为邵阳市唯一的湖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县工业园有望成为新能源示范产业园。纵贯隆回南北的呼北高速通过国务院审批,S240线县城绕城公路(北环线)纳入省“十二五”路网调整规划。完成项目包装132个、可研47个,有51个项目进入武陵山片区省级实施规划,崇木凼村入选武陵山片区“六到农家”项目。引进重大项目14个,新开工项目12个。新招商入园项目6个,其中投资过亿的项目3个。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8.3亿元、全市第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1113万美元、全市第3。5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邵阳市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元木山水电站试运行发电,宝莲风电场风预计年底可并网发电,中州水电站厂房完成90%的工程量,友谊国际大酒店主体工程封顶,金六公路全线开工,花六公路和320国道大中修工程基本完成。

2.产业建设迎难而上。超级稻高产攻关试验基地水稻亩产988.1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被央视全程直播。有效处置金银花“舆情”,央视、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和部分专家学者正面发声,牵头召开了南方金银花主产区联席会议,全力推进与国药集团的合作。发展烤烟4万亩,收购烟叶6.8万担。龙牙百合基地面积突破1万亩,总产8000吨。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休闲农业园区16个、休闲农业企业45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9.6亿元、增长22.1%,增速排全市第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86家。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4亿元,新征土地2400亩。南方水泥、湘丰特纸产值突破3亿元;凯迪电力、和诚化工、湘蜜乳业等4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隆回皮革鞋业产业园等5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完成《隆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论证、《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终期评审、虎形山乡政府所在地控规评审。花瑶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完成一期主体工程,白马山森林公园广场进入招投标阶段,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项目正在规划设计。滩头镇、司门前镇获评省历史文化名镇,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

3.城乡面貌逐步改观。成立了县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县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县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规划县城发展。城南片区、城北新区和行政中心片区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城南、城东两个片区详规层面的城市设计通过县规委会研究。电力等专项规划以及白里路延伸段、东环路往北延伸至隆回大道段的设计正在编制。加速城市提质扩容,城区路网管网建设全面铺开。城南隆回大桥下游段堤防工程、城北紫霞园东段堤防工程进展顺利。东环路完成管道铺装、路基土石方回填,西环党校路进行土方开挖。隆回大桥南岸扩孔及道路互通工程完成招投标;沿江北路东段、紫光路以及县城西北新区污水收集干管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深入开展县城规划区建设领域“打非治违”,出台处理办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依法拆除14座违章建筑,追缴相关税费1800余万元。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乡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对部分乡镇进行规划修编,完成县城周边乡镇17个村的集中供水管网铺设,增加县城到周边乡镇的公交路线。

4.民生事业协调发展。2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五类保险总参保90.03万人,新农合参保100.8万人,参合率达98.8%。安排农村低保4.5万人,城镇低保1.2万人,在全市率先将全县一、二级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救助大病患者13万人次,改善农村危旧房1900座,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第二期全部封顶。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合格学校26所、公办幼儿园2所;高考再获丰收,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1808人,应届生上线率全市第一,被清华北大录取3人,占全市一半。文化异彩纷呈,参加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汇演,我县选送的节目分获金、银、铜奖各一名,成为全省获奖最多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文体卫站全部免费开放,完成文化下乡演出18场、“村村通”工程3873户,完成农家书屋建设项目10个。公共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县中医院顺利通过省级二级甲等医院复核。顺利通过省人口计生定量抽样检查,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6.53‰,有望进入全省先进县行列。

5.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社会公众服务热线办复率达100%;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办结省公安厅交办重点信访案件18起,化解率100%,石门乡成为全省群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四个观摩点之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成功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5?6”假药案等,关停非法娱乐场所,取缔居民区及学校周边的赌博游戏网点。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认真抓好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全县没有发生较大安全事故。

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以人为本、进村入户、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近5年使10万余人脱贫致富,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先进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和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我县的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先后有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商务厅、省安全厅等11个省直单位在我县驻村扶贫,其中省发改委曾在隆回连续扶贫10年;市委书记郭光文,原市委书记周本顺、蒋建国、盛茂林都把扶贫联系点定在我县。省市单位思路开阔、作风扎实,资金投入大、项目建设多,所驻贫困村面貌变化显著。2013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精神,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扎实实施整村推进。今年,我县共有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村54个,其中国定贫困村14个,比照国定村3个,省定贫困村37个,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召开了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会议,举办了全县54个建整扶贫村的书记或主任培训班,对54个建整扶贫村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市、县共138个单位参与建整扶贫工作。整村推进工作启动后,省、市、县领导和驻村单位高度重视,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多方筹集资金,编制发展规划,启动实施项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除群众自筹外,全县54个村共解决资金计划374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81万元,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以外的涉农部门资金2564万元。各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共硬化公路84.7公里,修建砂石路42.3公里,维修村组公路14公里,维修桥梁2座,硬化水渠29公里,硬化山塘7口,兴建电排9处,维修河坝3座,解决安全饮水2270户8610人,完成农户危房改造108户,3个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1个村新建或维修了村级活动中心。种植金银花5000亩、烤烟3380亩、龙牙百合1140亩、尾参1400亩,发展生猪3440头,养殖鸡鸭鹅等16000羽。

2.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科学编制了《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隆回县扶贫特色优势产业规划(2013—2015年)》,并结合全县产业布局,引导农户主动与我县“南烟北药”产业战略对接,大力实施金银花、龙牙百合、尾参等优势特色产业和烤烟、生猪、蔬菜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让贫困户家庭普遍形成一至两项稳定增收的项目,从长效机制上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今年全县种植金银花面积突破21万亩,总产值7亿元,种植龙牙百合面积已达1.2万亩,总产值3亿元,种植烟叶3.6万亩,交售烟叶6.8万担,产值约7940万元,出栏生猪130万头。

3.尽心尽力办好实事。为切实完成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一为民办实事任务,帮助1.625万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13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帮助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实施方案》,举办了培训班,安排了配套经费,明确了各乡镇的具体指标任务,今年的1.625万帮扶对象共涉及16个乡镇374个村。早在6月份,帮扶对象的识别、登记、录入工作即已全部完成,每人400元的到户帮扶资金均及时打卡到户,共计拨付财政扶贫资金650万元;所有扶贫对象都落实了生产发展项目,共发展超级稻、金银花、烟叶等1.8万亩,发展生猪、鸡鸭鹅等2.5万头(羽),贫困对象人平增收11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重点强化技能培训。坚持把扶贫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积极动员贫困户家庭成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其外出打工或在本地务工,努力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召开了“雨露计划”培训会议,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雨露计划实施方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将指标分配到各乡镇。截至目前,今年省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1270人已全部完成,其中整村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培训30人,农村科技骨干培训36人,中、高职学校学历教育1204人。此外,还举办了种养业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110余次,培训1.81万人次。

5.组织协调社会扶贫。树立“大扶贫”观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今年来,我县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一是做好了湖南大学来我县定点扶贫的协调和衔接工作。从今年开始,湖南大学将依托自身优势,围绕技术研究,规划建设、教育培训、整村推进等领域对我县开展为期八年的定点扶贫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和充分沟通,双方共同选定了近期定点扶贫的10余个帮扶项目,现各项目均已启动实施,进展顺利。二是积极争取上海公益基金会对口支援项目。在杜家毫省长的亲自关心下,经省扶贫办的多次衔接,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已确定来我县开展公益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教育、卫生、产业开发等3类共7个具体项目,预计总捐赠款为205万元,近日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6.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对财政扶贫资金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专人、专户、专帐管理。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放在网上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按要求需招投标的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投标,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县政府召开了县直机关相关单位负责人、各乡镇长、财政所长参加的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通知》,组织财政、审计、扶贫等单位专业人员成立两个检查小组,对全县2010—2012年度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为迎接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积极准备。

三、关于老银村的有关情况

1.老银村的基本概况。老银村位于石门乡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全村有水田757亩,旱地233亩,林地856亩,辖15个村民小组,1699人,其中劳动力650人。全村共有贫困人口119户400人,占总人口的24%,其中农村低保人口65人,残疾人18人,孤寡老人4人,长期缺粮户23户70人,无房(危房)户80户,缺乏劳动力农户30户,长期患病致贫农户10户。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60元。

2.老银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该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产业支撑脆弱。首先是水利条件差。一方面,老银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全村仅有3处固定露天水井,且都是地表水,90%的村民仍然喝着黄泥水,靠挑水过日子,人畜安全饮水困难。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全村耕地面积990亩,可浇灌和旱涝保收的耕地面积少,全村56口山塘和32条主水圳大多淤塞渗漏,无法满足灌溉需要。其次是交通极为不便。该村目前仅有硬化公路一条,全村15个组有9个组未通公路。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佳。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影响,该村仍沿袭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传统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等经济效益低下的传统作物,由于水田较少,人均产粮仅140公斤。养殖主要是家庭养猪、养鸡,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三是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村民整体素质不高。全村现有党员32人(预备党员1人),平均年龄59岁,其中60岁以上19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4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带富能力不强。村民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能,青壮年大部分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幼妇孺和病弱残障人员。

3.前段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了建整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县委、县政府对该村建整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县直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把建整扶贫当作本职工作来抓,为确保老银村建整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协调好各部门关系以及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县乡联合成立了老银村建整扶贫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马立军任组长,县扶贫办主任谭持跃、石门乡党委书记胡德伟任副组长,县扶贫办副主任廖泽堂、石门乡政协联工委主任王哲等为成员。二是制订了建整扶贫规划。根据省扶贫办提出的建好“三个平台”(整村推进村示范的平台,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创新的平台)的总体目标,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群众满意的要求,我们重点抓好老银村建整扶贫规划的制订。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和村支两委一道,深入全村各组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召开大小会议47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老银村建整扶贫的整体目标,制订了《老银村建整扶贫工作规划》,绘制了《老银村发展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了老银村2013至2014年的十大建设项目,共需投入资金307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1765.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8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2.5万元。在此期间,省、市扶贫办领导多次来村调研指导,为老银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三是摸清了贫困对象情况。该村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通过召开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按照户主会议—核实群众申请—群众代表评议会议确定初步名单—村委会审核—群众代表投票确定正式名单等程序,报乡、县批准后张榜公示,共评出贫困对象400人(其中特困对象71人),贫困对象情况做了详细记录并建立了专门档案,为到户帮扶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四是完成了部分项目建设。该村的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已制订的规划进行,村支两委克服上级资金尚未到位和扶贫工作组尚未进村的困难,组织带领村民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完成了山塘硬化前的清淤、村组公路硬化前的路基建设、群众种植烤烟所需的烤房和机耕道建设等前期基础工作,共投入资金446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06万元,尚需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40万元。已完成的项目建设任务有:①村级公路。群众自筹43万元完成了1、2、8、9、10、11、12、13、14等9个组6.3公里的通组公路路基工程,投入67.5万元完成了全村15个组22.5公里的机耕道建设,实现了组组通路的多年夙愿,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②农田水利。投入80万元完成对牛栏塘的先期清淤和深挖,比预算节约资金70余万元,预计可蓄水10万立方左右,可灌溉农田近200亩,不仅为烟稻轮作提供了保障,也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解决了人畜饮水及安全消防等问题。此外,还做好了其他3口小山塘清淤和水渠建设的测量和初步规划。③人畜饮水。投资10万元挖掘水井一口,暂时缓解了4、5、6、7、8、12、15等7个组近500人的饮水困难。同时,完成了自来水工程的初步设计。④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投资16.5万元在中心地段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5盏,66户危房户搬迁集中新建已选好址并做好土地调整工作。⑤老居民点危房改造。老居民点修建于70年代末期,因年久失修,共有26座民房需要改造,现已动工10座,完工8座。⑥烤烟产业。2013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210亩,交售优质烟叶520担,新增纯收入37.8万元。为适应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今年该村已投资15万元修建了烟基路,投资25万元修建了17座普通烤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烟农的种植积极性,2014年计划种植烤烟500亩,现已全部翻耕完毕,落实烟农65户,预计2014年全村可交售优质烟叶1250担以上。⑦其余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村级活动中心和农贸市场的规划设计、选址和土地调整工作;已规划好了种植和养殖项目的区域。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力搞好协调服务。省扶贫办驻村工作组到位后,县委、县政府将积极配合驻村工作组开好现场办公会议,明确责任,整合资金。县、乡、村三级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上交,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扶贫工作环境。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建立抓落实的机制,强化执行力,着重强化县直各职能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扶贫开发的执行力度,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做好建设扶贫项目实施,确保建设扶贫工作早见成效,对该村规划的十大建设项目,力争2014年全部完成主体工程,2015年竣工验收。三是努力加强项目管理。一方面,对已实施的项目,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验收和报账。对未实施的项目,待省扶贫办工作组进驻后再启动建设,在工作组的指导下确定建设项目内容和规模,搞好工程招投标,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在工作组的指导下,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内容时间:2013-12-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