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风雪难阻扶贫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2  编辑:崔月

1月3日至6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顿时使周口大地气温骤降,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寒冬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揪着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心。市、县、乡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河南省周口市十多万名党员干部、扶贫队员不顾严寒和冰雪道路行走艰难,下乡入村进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全市“大慰问、大宣传、大落实”活动,在暴风雪中拉开序幕。

“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俺这一家咋过呀。”3日上午10点,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此时,商水县黄寨镇曾楼行政村黎营自然村贫困户黎立明的妻子张红梅正坐在屋内看着天空发呆。

“市委领导看望你们来了。”张红梅听见声音,向屋外看去,只见几人人迎着风雪朝着自己走来。当她得知是市委书记刘继标亲自来看望自己时,顿时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家里几口人?有什么难处?”

张红梅哭着向刘继标诉说到,丈夫黎立明今年45岁,29岁时就开始患病,发病时神志不清,常常走失。“我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在新乡上职专,丈夫长期患病,自己也有颈椎病。为了照看丈夫,不能外出打工。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你家都享受到了哪些政策呀?”刘继标问道。

张红梅说:“有教育补贴、大病补助、低保政策、还在爱心超市里领取了米面油和被子等,脱贫措施有土地流转、企业帮扶。”

刘继标鼓励张红梅要自强自立,坚定信心,保重身体,“等你小女儿大学毕业就业,家庭就会好起来!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迎来幸福生活。”雪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然而张红梅的心里却涌上了阵阵暖流。

“要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1月4日上午,市委书记刘继标又顶风冒雪,深入国家级贫困县淮阳县进行扶贫慰问。在贫困户宋雪芳、孙秀梅的家中,刘继标分别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刘继标说,贫困群众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的牵挂,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5日下午,市委书记刘继标在市委副书记王富兴等陪同下,奔赴沈丘县访贫问苦,看望慰问严寒中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队员们。这也是市委书记连续三天冒着严寒深入基层慰问贫困群众,看望坚守一线的脱贫攻坚队员。

1月4日上午,市长丁福浩也冒着严寒前往商水县练集镇中杨庄行政村困难群众家中,看厨房,察寑被,了解家庭致贫原因、收入来源和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3日至6日,周口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别走进各自帮扶联系点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市直各局(委)机关,以及各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各局(委)领导及驻村工作队员,也顶风冒雪分别走进帮扶点,进村入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

“绝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受委屈,一定要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该享受的政策落实到位。”1月5日上午,周口市及时召开了“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会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大慰问、大宣传、大落实》活动的实施方案,全市“大慰问、大宣传、大落实”活动全面展开。

当日上午,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到红花镇龙池头村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被褥、棉大衣、脸盘等慰问品。晚上,连夜召开了驻该村工作队、党员干部座谈会,他整整在龙池头村一天一夜。截至目前,西华县共有6000余名帮扶干部走访慰问贫困群众3.2万余人次,帮助6500多户特困群众清扫积雪,为贫困群众送去价值130多万元米面油、被褥、棉大衣等慰问品。

1月6日,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7度,地面上的积雪冻成了厚厚的冰块,道路湿滑难走。但是,这并没能阻挡住全市党员干部奔赴乡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脚步。

“今儿个村里比过年还热闹。”当日上午,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胡道全带领机关全体人员在淮阳县葛店乡徐集行政村,组织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宣传各项扶贫政策,隆重表彰行政村涌现出的“勤劳致富能手”及“好媳妇”、“好婆婆”、“孝顺儿子”。同时,还为全村255户群众送上了过冬暖被,让徐集行政村的老百姓迎来了村里有史以来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

市委农办领导班子及各科科长一行13人驱车前往驻村帮扶点西华县逍遥镇焦东行政村,各帮扶责任人分别冒雪到贫困户家中,和贫困户拉家常,了解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还为每个贫困户送上了200元的慰问金,帮助贫困户温暖过冬。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邵宏伟带班子成员及二级单位负责同志30余人,来到沈丘县卞路口乡铁佛堂村,慰问看望那里的贫困户,并为他们带去了100余条新棉被。

市委办公室人员在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迟彦带领下,深入到张老家村,顶风冒雪分组走访慰问了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棉衣、棉被等慰问品,并帮助贫困户家庭清理院内积雪和杂物,将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到群众心中。

“太感谢你们了,恁冷的天,路还恁滑,还来看望我们这些困难户。”项庄村是东新区许湾乡拆迁户临时过渡安置点。当日上午,许湾乡党委书记李培华、乡长张宏志抱着棉被、大衣走进拆迁安置户家中看望慰问,拆迁户张龙福接过棉衣棉被,激动得简直说不出话来,嘴里只是一个劲儿地道谢。在搬口办事处毛寨临时安置点,搬口办事处党员干部也在挨家挨户慰问住在那儿的临时安置户,查看他们的供水、供电等生活保障情况。

“老干部局领导还记着我们,冒雪送来棉衣,我从来没有穿过这样的衣服,感谢党、感谢国家”。当商水县张庄乡杨庄行政村68岁的贫困群众徐莲英从周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周黎明手中接过暂新的棉衣等慰问品时,激动地眼噙热泪,激动地说道。

徐莲英的儿子因病去世,媳妇改嫁,自己养活一个5岁的孙子,家中非常困难。在驻村帮扶中,市老干部局长驻村队员经常到她家看望,为她送去生活用品。在当天的风雪中,老干部局长周黎明亲自前往看望慰问,让徐莲英感到特别的温暖。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哲带领局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及联络员30余人冒着严寒,踏着积雪赴帮扶村项城市南顿镇高洼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党的政策好,你们帮扶的好,我们生活的好。”在贫困户高家朗家,刘哲拉着高家朗80多岁老母亲田美灵的手问到“最近身体怎么样?天冷了怎么取暖?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老人不停表示谢意。

在冒雪查看了高洼村的村容村貌、道路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后,刘哲现场要求帮扶队员要落实好庭院、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利用交通行业优势,完善村内道路路网结构,方便高洼群众出行,做到通路、通邮、通车,帮助高洼村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做到亮化、美化、绿化;帮助贫困户搞好庭院卫生,以此来增强脱贫信心,全面助准高洼脱贫致富。

风雪之中见真情

1月2日,当商水县委党史研究室驻谭庄镇肖杨行政村扶贫工作队员从天气预报中得知将降大雪的消息后,工作队长殷文华当机决定,对全村29户贫困户的房屋逐一排查,为6户政策兜底户每户送去一条棉被。

3日,一场暴雪如约而至。当日晚上,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所有帮扶责任人,冒着风雪再次走进贫因户家中访寒问暖。贫困户李应珍家中灯泡昏暗,影响到了她上小学的孙子写字,工作队员发现后,立即买来了节能灯给她家换上。

4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工作队殷文华、张向阳、吴磊、殷俊红就来到贫困户王妮、杨铁林、王银等家门前清扫积雪。这时,村民王铁块前来求助,说他们家的养猪场被大雪压塌了,几十头母猪、膘猪、小猪都被砸在猪棚内。听到汇报后,工作队员们二话没说,立即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前往猪场抢险。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他们将压塌的猪棚全部清理结束,并将跑出去的生猪一一追回。看着清理干净的猪棚和全部追回的生猪,王铁块感动的哽咽起来,连说:“谢谢!谢谢!”

时近中午,有村民给工作队送来了方便面,有村民把热腾腾的馒头给工作队吃。第一书记张向阳感冒咳嗽,贫困户李文成的爱人用红糖、姜丝炒芝麻(农村治疗咳嗽偏方)做了两大碗,送到了他手中。看着手中的馒头,帮扶队员们感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

据不完全统计,1月3日至7日,周口市10余万名党员、干部、扶贫工作队员等顶风雪、冒严寒奔赴在乡村,深入全市23万余户贫困群众家中进行看望、慰问,为贫困户赠送了价值近亿元的棉衣、棉被、米、面、油等慰问品,为贫困户做好事不计其数,有效催生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走在帮扶济困的路上,狂风暴雪阻挡不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全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充满激情。


内容时间:2018-01-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