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八旬庄稼汉照顾仨病人 看滑县的精准扶贫是咋做的?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1  编辑:崔月

一个是全国知名的红色贫困县,一个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

  兰考和滑县,今年要实现脱贫的率先摘帽。省里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首战必胜”。

  脱贫攻坚,事关全局。两个省直管县以及更多地区,脱贫路径有哪些?现实困境又有哪些?

  连日来,河南商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持续关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你带来这组最沾泥土、带露珠的“脱贫样本”系列报道。

  河南商报记者 高鹏

  老伴患上慢性冠心病,大儿子因脑溢血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二儿子患上尿毒症,需要常去镇上做肾透析,三儿子也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很难想象,作为一家之主的农民王天敬,该如何以他83岁的高龄,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

  今年,我省提出兰考、滑县率先脱贫“摘帽”的硬任务,王天敬家这样的重点贫困户如何脱贫,关系到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

  【能拼肯干】

  最能干生产队长连年拿奖状

  从滑县县城驱车沿东南方向行驶20多公里,便是慈周寨镇北李庄村,进村往西走大约300米,就是王天敬的家。

  种地收粮,是贯穿王天敬一生的重要“使命”和“工作”。也因为种地,他们很早就过着不为饿肚子担忧的生活。

  “从小我就知道种地,也只知道种地。”王天敬说。因为干活拼、积极性高、能吃苦,村里人选举王天敬为生产队长,那时他刚满30岁。“当时就想着把生产队搞好,把活干好,怕丢人啊!”王天敬说。

  早上6点打铃,8点下地,一天最少要干10来个钟头的农活,王天敬都不敢怠慢,“我必须比他们多干活,人家都看着哩。”他说。

  苦干之下,王天敬带领的生产队不仅保证了村民们基本的温饱,也获得了些荣誉,连续6年,他每年都会领到上面领导发来的奖状,“有劳动模范,还有带头好模范,反正就是领导的夸奖吧。”

  【因病而贫】

  多位家人接连病倒致贫

  上世纪80年代,王天敬所在的北李庄村按人头分地,平均每人分1亩多地。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王天敬一家的生活是“饿不死也吃不饱”。“别说肉,连米都很少吃,吃个窝窝头、喝碗玉米糁就不赖了。”王天敬说。

  北李庄村村支书刘洪选说,因为老实、不精明,王天敬的大儿子王西发今年65岁了仍然未婚。不过王天敬却认为,儿子没结婚,是因为穷。

  6月22日,在王天敬家院子东侧的一处墙角,王西发坐在一个镂空木凳上方便,结束后,王天敬帮儿子提起了裤子,将他搀扶到一个小椅子上。

  “我在院里给他绑了几根棒子,他每天都扶着锻炼。”王天敬说,9年前,王西发患上了脑溢血,随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起夜时需要搀扶,“冬天的话,稍一不注意会摔倒在地上。”

  王天敬一家似乎中了厄运“魔咒”:二儿子患上尿毒症,隔一天得到镇上做肾透析;三儿子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老伴因慢性冠心病常年吃药。

  【政策帮扶】

  滑县的精准扶贫是咋做的

  家人接连生病,没有击倒这个庄稼汉,王天敬始终“提着劲儿”生活。

  去年2月,王天敬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事后他才从别人口中得知,那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因为在河南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汪洋进村入户,详细了解了他们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对王天敬来说,一家子的饮食起居不是难事,如何照顾好老伴和孩子的身体,才是他心头的疙瘩。

  刘洪选说,王天敬老伴最近停了药,6月22日又开始难受了,急得王天敬赶紧将老伴送到镇上输水。二儿子每年光透析费就得花10万多元,正是大病医疗保险让王天敬减轻了压力。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滑县是我省最早开始扶贫工作的县区之一,为做到精准扶贫,他们将全县贫困户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劳动能力和产业意向的;第二类是有劳动能力能外出务工的;第三类是劳动能力弱、生活特别困难的;第四类是无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人员。

  对这些贫困户,他们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对号把脉,通过“扶、转、带、保、救”等举措进行分类帮扶。

  【攻坚战果】

  贫困户由500多户降到15户

  让王天敬不敢想的是,他家的房子竟会“大变样”:粉刷一新的墙壁,重新硬化的水泥地面,电、水俱全,儿子用的简易床也换成了新床。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跟滑县提出的“六改一增”个性化扶贫政策关系密切。今年以来,滑县着力对扶贫工作实施攻坚,针对特困户居住生活环境差的状况,进行改院、改厨、改厕、改门窗、改墙面、改照明、增添简单家具的“六改一增”个性化扶贫,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

  针对特困户、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等具体情况,滑县开展“光伏扶贫”、“司法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扶贫,“输血”的同时,还要让贫困家庭可以“造血”。王天敬一家就是“光伏扶贫”的受益者。 所谓“光伏扶贫”,就是利用农户屋顶、闲置空地、荒坡等安装光伏设备,在满足自家用电的同时将多余的电上网销售。产权和收益归贫困户所有,每年每户固定收入1200元左右。

  “光伏发电很稳定,持续性长,村民们‘躺在床上就有钱花’。”刘洪选说。
在北李庄村内,每隔数十米,就能看到该村2016年脱贫攻坚台账的公示牌,像王天敬这样因病而贫的贫困户,还有15户,也是村里仅剩的贫困户。而在2012年之前,该村贫困户曾多达500多户。

  脱贫故事

  从“基本温饱”

  到年赚约10万元

  李红标也是北李庄村民,20多年里一直在努力甩掉贫困“帽子”。但靠家里几亩地种粮,仅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为了改变家庭条件,李红标开始琢磨法儿。他跟媳妇买来高粱秆,趁农闲时编扫帚,编好后骑自行车拉到70多公里外的新乡市卖,每次能挣100多元,但十分辛苦。

  2000年,李红标外出打工。打工一天挣10元,每年能打8个月工,能挣2000多元。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5年。

  后来,他一咬牙花200多元买了头母猪圈养。养猪近5年后,李红标再次放弃了,原因还是不太挣钱。 2012年,村里鼓励种大棚,李红标心动了。村里帮他联系了银行,贴息贷了3万元。村里还给他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购买塑料薄膜、种子也有补贴。

  2015年,李红标扩大了种植规模,他主动找到扶贫的领导请求“摘帽”。目前,他4个大棚一年能卖10万元左右。

  “扶贫有产业,村民才能有钱挣。”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洪选说,2012年之前该村贫困户有500多户,如今剩15户。

  截至2015年底,通过产业扶贫,滑县实现5.7万人稳定脱贫。滑县县长陈忠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滑县将创新精准管理机制,加强贫困户脱贫与返贫动态管理,坚决避免边脱贫、边返贫。

内容时间:2016-06-2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