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栉风沐雨六十年 淮上明珠谱新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新闻图片:

淮滨县委书记吴刚(左一)在县乌龙酒业有限公司调研

淮滨县县长曾辉(右四)深入农村调研

楚相遗风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

淮河人家

淮河公园

西湖公园

企业车间

全国杨木基地县

新型农村社区

淮滨县城一瞥

六十年前,这里是淮河之畔的旧码头港——乌龙集;

六十年间,这里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

六十年后,淮上明珠,冉冉升起,华彩灼灼;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

沐浴着共和国初升的朝阳,淮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党的指引和关怀下,淮滨谱写了铿锵有力的命运交响曲,描绘了绚烂斑斓的锦绣华图。她,在峥嵘岁月里高歌;她,在一穷二白中奋发;她,在栉风沐雨中扬帆。迎来六十周岁的生日,淮滨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淮上明珠,在淮河之滨,光彩耀眼,熠熠生辉!

发展篇:

六十年沧海桑田

淮上明珠,古老而年轻。

淮滨,因居淮河之滨而得名。1951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析固始、息县各一部,设置县级办事处。1952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淮滨县。现辖17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县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这里历史悠久。“古城犹说汉期思,土蚀荒阶楚相祠”说的就是淮滨。这里是西周蒋国故址,这里是战国期思古邑,这里是楚国名相孙叔敖故里,这里是中华蒋氏发源地,这里明清时属光州,这里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这里区位优越。淮滨,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誉。

——这里文化醇厚。以盐粮码头为代表的航运文化,以黄祠庙为代表的庙会文化,以刺绣、花灯、龙舟、河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楚相孙叔敖为代表的廉吏文化,以蒋氏根亲为代表的姓氏文化在这里交相融汇,形成了淮滨醇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内涵。

——这里人杰地灵。楚国廉相孙叔敖、清代名士吴士元、国学大师刘盼遂、民国教育家齐未煌……凤翥龙翔,英才辈出。

——这里物华天宝。淮滨资源众多、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油基地县、全国弱筋小麦基地县、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县。乌龙酒、猫爪草、淮半夏、淮砂、杨木等别具特色;黑猪、黄牛、波尔山羊、三黄鸡、白鹅、淮南麻鸭和淮河鱼、鳖、虾、蟹等品质优良。

——这里风景如画。淮滨属暖温带湿润型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沿淮的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信阳市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现已开发的东西湖,四季如画,风景优美。县城景观大道宽阔豪迈,徽派建筑特色鲜明,湖光灯影流光溢彩,园林绿化错落有致,天蓝水碧环境宜人,人水和谐流连忘返,号称“百里画廊,梦里水乡”。

——这里交通便利。淮滨尽得淮河舟楫之利,坐拥河南最大的内陆港口,京九铁路横贯南北,省道信阜路、平长路穿境而过,南临312国道,西接106国道,连接京珠、郑阜高速,与阜阳国际机场相距50公里,淮息、淮固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已形成了铁、公、水、空相互连接的立体交通网。

——这里产业集聚。淮滨以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围绕轻纺、造船、酿酒、粮油食品、杨木加工五大特色产业,加速产业集聚,促进跨越发展。

数据变化见证淮滨发展。

1952年,生产总值仅为1136万元,财政总收入263万元。

1979年,生产总值为5643万元,财政总收入为1475万元。

1983年,生产总值为14293万元,财政总收入3085万元。……

2008年,生产总值为632858万元,财政总收入为10020万元,被评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之一。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淮滨县生产总值719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2010年,生产总值80.46亿元,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由“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全省倒数第一(河南省第108位)上升到全省第66位,上升了42个位次。

2011年生产总值91.6亿元,年均增长12.7%,增幅居全市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2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55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投资42.63亿元、增长26.7%。

“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扶贫开发先进工作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等荣誉纷至沓来。

成就篇:

六十年春华秋实

六十年披荆斩棘是一曲曲撼动人心的旋律;六十年沧海桑田是一部部彪炳千秋的史诗;六十年家园建设是一篇篇扣人心弦的传奇;六十年春华秋实是一座座巍峨不朽的丰碑。

今日淮滨,围绕“现代农业淮滨”建设,农村综合实验区改革稳步推进。全县以粮食核心区域建设为载体,稳定并扩大了优质水稻、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夏粮连续九年丰收。2011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淮滨)弱筋小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研讨会。农业地位强化,成功争取了排涝站更新改造、人畜饮水、沿淮河重点洼地治理等一批水利项目建设,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全县农副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加快,顺利完成了华英集团肉鸡标准饲养区建设,荣获信阳市“华英农业富民计划特别贡献奖”。农村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按照“居住集中、产业集中、土地集中”的要求,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金融创新提速升级,“中国淮滨?福农一卡通”成功发行,标志着在推广应用农村金融IC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今日淮滨,围绕“产业集聚淮滨”建设,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初步探索了一条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轻工、纺织、食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一纺两造”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突出。规划面积14.8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认定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目前,入驻企业62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86亿元,增长24.4%,增幅居信阳市第四位。龙海雨布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工业行业“百高”企业,列入省重点服务企业名单;乌龙酒业、江淮船业2家企业被评为信阳市工业30强;金豫南面粉、龙海雨布2家企业被评为信阳市工业30高。截至今年6月,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3亿元,环比增长28%,实现利税2.173亿元,吸纳就业2.24万人。2009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2010年被评为全省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50强;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一类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居全省59位;2012年,在信阳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位列第三。

今日淮滨,围绕“生态园林淮滨”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县城从1952年的“一条街,土坯房,一只喇叭响全城,一支香烟转一圈”的码头港口发展成了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的“水景生态园林文化名城”,城区路网“九纵五横”格局建设完善,淮息、淮固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结束了淮滨不通高速的历史。规划13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建设加紧进行。“走读淮河项目”正式开工实施,东西湖景区和淮河公园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六城联创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绿化率达39%,绿地率达34%,城市污水日均处理1.8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0%以上。城区面积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万。全县小集镇面积27.8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25.1万,城镇化水平36.2%。

今日淮滨,围绕“活力开放淮滨”建设,招商引资成绩斐然。近年来,淮滨县坚持以“四一”招商引资为统领,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筹建淮河淮滨物流园区,全面打造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造船产业园区、淮河文化产业园区、教育园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乡镇民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六区联动、城乡互动的大平台。成功引进了大地复合材料、万和纺织、裕盛体用品、艾伊宝服饰、浙商纺织等一大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实现了淮滨工业发展“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跨越。

今日淮滨,围绕“特色文化淮滨”建设,淮滨形象持续提升。近年来,淮滨县以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围绕“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内涵,积极推进“走读淮河”暨淮河文化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淮河文化、孙叔敖廉吏文化、蒋氏根亲文化、走读淮河等文化品牌,文化事业一片繁荣,连续五年成功组织了中华蒋氏寻根恳亲和学术交流会;201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活动;小说《孙叔敖》已印刷出版;肖营村彩绘泥叫吹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镇怀布雕画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淮河文化系列丛书《淮河明珠》、《淮河之子》、《淮河风情》等出版发行,文化发展已经成为淮滨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

今日淮滨,围绕“幸福和谐淮滨”建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淮滨县始终坚持把惠民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同比增幅均为信阳市第一位,与2006年相比均实现了翻番。201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1亿元,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五年累计实现11万人口脱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铺开,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并使用了信息系统办理业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顺利建成启用,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和平安淮滨建设,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优秀县”、信阳市“十一五”期间“平安建设优秀县”、“信阳市县委书记大接访先进县”等称号。

今日淮滨:水绿天蓝,田园飘香;绿水绕城,高楼倒影;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安居乐业,人民幸福。

展望篇:

六十年继往开来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来,勤劳、智慧的淮滨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拼搏进取,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克服了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又一道险阻,取得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进步。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淮河明珠见证了淮滨儿女“辛勤画年轮,真情写春秋”的壮志豪情;六十年的朝朝暮暮,淮河明珠铸就了今日淮滨“锦绣添华彩,风正好扬帆”的美好局面。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未来五年,淮滨县委、县政府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立说立行,善做善成,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强基固本;拉高标杆、激活细胞,跨越奋进,稳固推进“六大建设”。未来五年淮滨将实现:

——经济更加繁荣。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平稳较快发展,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

——产业更加集聚。力争“十二五”末,淮滨产业集聚区将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入驻企业80家以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税收5亿元,吸纳就业3万人的发展目标。至“十二五”末,造船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引进关联配套企业100家,年船舶生产能力达到1000艘,产值120亿元,发展成为淮河流域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中小型船舶制造中心和全国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之一。

——基础更加完善。城镇功能得到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基础交通得到提升,县乡公路标准化、乡村公路网格化,“公—铁—水”一体化交通架构优势初步显现。淮河干支流堤防得到有效治理,淮河、洪河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白露河、闾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环境更加优美。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森林覆盖率达29%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左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95%。

——人民更加富裕。人民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社会更加和谐。教育科技优先发展,就业相对充分,交通更加便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普遍提高,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六十年磨砺,是前辈披荆斩棘创下的丰功伟绩,几代人奋斗打造了淮滨淳厚的底蕴;六十年沉淀,是后人开拓进取奏响的拼搏乐章,几代人奉献铸就了淮滨今日的辉煌。六十年的栉风沐雨,如今的淮河之畔,淮上明珠正冉冉升起,华彩灼灼,她承载着75万淮河儿女的殷殷期盼,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大步向前,走向下一个崭新的光辉征程!

策划 宋国军 统筹 赵 刚撰稿 韩 浩 吴晓睿 王凌云 摄影 邱彦文 宋同杰 肖传厚

内容时间:2012-11-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