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哈尔滨市延寿县产业扶贫筑富路拔穷根 力促群众脱贫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1  编辑:崔月

 传承稻米、大豆、肉鸡等“六大”加工产业,带动城乡1140户贫困户脱贫;构架光伏发电扶贫项目,44万元电费收益用于村级公益设施建设;组建合作社、开办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让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延寿县把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作为促进贫困群众长效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通过到村到户到人,实施整村推进的精准扶贫方式,造福全县3606户10204名贫困人口。

  传统加工产业芝麻开花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延寿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脱贫模式,大力发展稻米、大豆、肉鸡等具有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路子。

  坐落在延寿经济开发区的香其食品有限公司,现已建成5条熟酱生产线,具备年产熟酱4亿袋的生产能力。延寿县种植的大豆全部告别“原字号”进入该公司,受益贫困户达160户。

  近年来,延寿县紧跟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粮牧换位”战略,重点培育以肉鸡养殖为牵动的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全省知名的肉鸡养殖加工基地。

  年可屠宰肉鸡2400万只的哈尔滨延大牧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与全县9个乡镇养殖户签订了养殖合同,肉鸡出栏后,企业统一收购,使村民吃了“定心丸”,惠及1000余贫困人口。

  目前,全县共有亮珠粮贸、鸿源食品、承德果蔬等8家省市级龙头企业,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就地吸收粮食作物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140户,贫困人口3300人。

  生态项目建设兼得青山金山

  作为生态县和国贫县,延寿县一直致力于资源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生态扶贫被定义为“扶贫攻坚的生力军”,坚持走农旅结合、发展乡村养生旅游业的道路。

  年初以来,全县新开办农家乐8家、农家旅馆12家。位于长寿山下、长寿湖畔的玉河乡长寿村,通过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娱等方面服务,村民们基本上家家都过得富足殷实。长寿山景区、蚂蜒河湿地公园年可带动旅游收入3亿元,成为绿色扶贫的重要支撑。

  同时,延寿县还充分利用国家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扶持贫困县脱贫的优惠政策,选取安山乡兴山村村部周边建筑屋顶及空地开发农村光伏发电项目,以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建成投产后预计首年发电量50万千瓦时以上,可实现电费收益44万元以上,在带动80户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剩余资金还能用于村级公益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因故返贫家庭救济等。

  新型经营产业擎起半壁江山

  今年入秋,延河镇团山村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园区一片热火朝天:一车车辣椒、番茄、甘蓝等蔬菜被运往集市,当地越来越多的菜农鼓起了“钱袋子”。

  “今年园区里的各类蔬菜长势特别好,估计年底能分红5000元左右。”贫困户冀铁梅说。据介绍,该园区是省里2015年产业扶贫项目,共投资810万元,其中省里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90万元,村里及合作社自筹120万元。省投690万元建设项目产权归村集体,股权折股量化到全村372名贫困人口。经营方式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按投入比例确定股份,实行按股份分红。贫困户应得分红部分直接打入个人账户。今秋,示范园区共生产各类蔬菜600多吨,产值达180余万元。

  延寿县扶贫开发办副主任于文建告诉记者,全县已谋划“一村一品”多种项目40多个,新型经营产业异军突起,为加快产业项目脱贫注入强心剂


内容时间:2016-11-2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