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年年春旱,这是黑龙江省泰来县的真实写照。由于气候干旱,泰来县的发展长久以来受到制约。如今,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建成使用让当地的百姓欣喜不已,老百姓不再靠天吃饭,这一条被老百姓称为“致富渠”的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也成为破解生态型贫困县发展难题的一次有益尝试。
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泰来县,总人口32.9万人,83个村中贫困村就有49个,贫困人口59927人,是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区之一。“干旱”某种意义上成为泰来的代名词,1992年泰来县被列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多年来,戴着“贫困帽”的泰来县从未停止与干旱作斗争,近年来更是大手笔投入。耗时5年时间,投入资金2.89亿元,实施了抗旱灌溉引水工程。据泰来县水务局党委副书记陈宪计介绍,该引水渠渠首位于嫩江与绰尔河交汇的杏花山开山口处,最后引水至宏胜水库及周围沼泽湿地。全长42公里,工程辐射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1.28万人。
这一工程最受益的就是老百姓。距离渠首15公里左右的先进村、齐心村百姓以往种植玉米等旱田作物,今年这里的百姓正在水稻田里忙着最后的“查缺补漏”插秧工作,用的就是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水。村支书张志奎介绍,今年两个村有1.3万亩土地进行了“旱改水”,老百姓将土地加入合作社经营,不仅可以在土地上多收益,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
据了解,引水工程引入的是嫩江水,用嫩江水灌溉的水稻比旱井水灌溉出的水稻产量高、品质好。这一工程可新增灌溉水田8万亩,灌溉旱田22万亩,解决27万亩旱田的抗旱水源,预计年粮食增产1.8亿斤。此外,由于嫩江水质干净,还可作为后备水源,直接供村民饮用。
曾经,嫩江水哗啦啦流过却没能惠及百姓,如今一条“致富渠”让沿线老百姓的脱贫步伐不断加快。可是不能直接享受到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红利的百姓咋办?对此,泰来县有着自己的思考。
在泰来县塔子城镇有一片占地面积500亩的杂粮杂豆示范园区,园区内种有花生、绿豆、红小豆等作物。塔子城镇镇长曲凤友说,这片土地含沙量大,比较贫瘠,种植玉米等产量低、效益差,但却适宜杂豆杂粮的生长,与一般的粮食作物相比,杂豆杂粮生长期短、投入低。因此,塔子城镇先行一步,搞起了杂粮杂豆示范园区,通过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给老百姓“打个样”。目前泰来县也在尝试通过电商平台出售杂粮杂豆,摸索“互联网+农产品”新路子。
来自泰来县扶贫部门的数据,到2014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4亿元,财政收入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94元,减少贫困人口11919人。
内容时间:2015-06-0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