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抓吉镇抓吉村地处美丽的乌苏里江畔,在这里生活着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赫哲族群众世代捕鱼为生,制作的鱼皮衣、鱼皮画所体现出的精湛的鞣制技艺更是堪称一绝。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古老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生活日显贫困。爱民固边战略实施以来,抚远县公安局抓吉边防派出所官兵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用实际行动与赫哲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被亲切地称为“莫日根”。(赫哲语:英雄)
一、完善基础设施,铺就致富路。一个地方贫穷落后,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贫穷面貌,必须加快改变困难群众的生存环境。爱民固边战略实施以来,抓吉边防派出所立足改变该村水、电、路建设滞后的现状,以创建模范村为契机,积极联系协调政府部门优先安排该村第一批进行改造,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促进脱贫,促进致富。抓吉村紧邻乌苏里江,赫哲族群众世代饮用江水,抓吉边防派出所官兵为抓吉村争取资金30余万元,率先在全镇安装自来水设施。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抓吉村赫哲族群众吃上了自来水,从此,抓吉边防派出所的小伙子们也有了一个共同的赫哲族名字――“莫日根”。2009年初,抓吉边防派出所又争取资金27万余元,为抓吉村主要道路新铺了水泥路,被村民称为“爱民路”。2009年底又帮助赫哲族群众实现了家家通电话。2011年,抓吉边防派出所又多方协调将村里的水泥路面进行了加宽,更加方便了农用机械和村民的通行。
二、改变传统观念,寻求新突破。做好扶贫帮困,最终要靠发展,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抓吉边防派出所民警村官与村委一同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因地制宜,找准适宜产业,加大开发力度。赫哲族群众曹佰军擅长制作鱼皮衣、鱼皮画等赫哲族特色工艺,该所民警就为他联系了销售门路,现在曹佰军的赫哲特色工艺品热销佳木斯、哈尔滨等城市。一位来抚远县旅游的俄罗斯朋友购买了他的鱼皮画并称赞道:“不可思议的艺术精品。”抓吉边防派出所民警成功帮助抓吉村赫哲族渔民王有申请小额贷款8万余元,购买了农用车跑运输,效益不错。
三、拓宽就业渠道,摘掉穷帽子。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协助政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转移就业的积极性成了抓吉边防派出所服务民生的思考点。赫哲族小伙子陈军聪明好学,在抓吉边防派出所的帮助下学习了电气焊,并在中铁大桥局找到了一份工作,参与抚远县黑瞎子岛大桥建设,月收入近六千余元。今年“六千里边关铸堡垒”警地共建联创活动开展以来,抓吉边防派出所又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开办了“农民夜校”,及时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维权知识等,还邀请了县劳动部门人员为赫哲族群众进行就业指导。今年以来,抓吉边防派出所累计组织就业指导讲座6场次,受教育群众167人次,提供就业信息33条,组织招聘会2场次,帮助14人走上致富路。
四、发挥教育优势,找到新出路。贫困家庭要真正脱贫致富,没有知识是很难的,挖掉穷根要靠教育。抓吉边防派出所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创新工作形式,举办了“民警课堂”,一方面,加强扶贫帮困,加快脱贫;另一方面,抓好农村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防止返贫。赫哲族群众郭彦超前几年在抓吉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种植中草药,又在“民警课堂”学习了计算机知识,通过上网学种植、找信息,提升了自己的中草药种植技术,还为自己寻求了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效益大增。抓吉边防派出所民警还与驻地学校共同创办了“第二课堂爱心补习班”,在工作之余无偿为辖区儿童补习功课。抓吉镇中心校校长梁启江对该所民警大加赞赏:“赫哲族孩子教育,抓吉边防派出所民警功不可没。”该所的“爱心补习班”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五、加大帮扶力度,彰显爱民情。对于特殊的贫困群体,要通过救助来实现脱贫的目标,抓吉边防派出所时刻将群众装在心里,积极协助驻地政府通过规范审核、努力提高农村低保覆盖面,同时尽量减少低保人口,带动赫哲族村民通过双手勤奋劳动来脱贫。赫哲族群众曹秀贤老人家中老两口身体都不好,靠打零工供儿子上大学,生活十分拮据。抓吉边防派出所官兵为曹秀贤老人申请了农村低保,同时又为老人在赫哲族风情村建设工地找到了一份合适的零活,民警离开老人家时,老人激动地喊着民警的名字――“莫日根”。抓吉边防派出所结合当前开展的“六千里边关铸堡垒”警地共建活动,发动官兵深入辖区走访,了解群众困难,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赫哲族群众陈军家中耕地少,打鱼收益也不好,生活很困难,想养猪却没有资金。抓吉边防派出所官兵集资为陈军买两头母猪先闯闯路子,陈军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过年,所里的孩子们都来我家吃杀猪菜啊!”
六、推进新村建设,改变旧面貌。抓吉村依江而建,没有进行过规划。抓吉边防派出所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2010年初,在了解到抚远县民族委员会要对赫哲族居住条件进行改善的消息后,抓吉边防派出所对抓吉村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建设优势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最终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决定将赫哲族风情村建设投资点放在抓吉村。在抓吉边防派出所官兵的努力下,抓吉镇政府又确定了一批居住条件差、生活相对困难的家庭先期入住。目前,赫哲族风情村建设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赫哲新村已见雏形,看着一栋栋整齐、漂亮的房子拔地而起,即将搬进新居的赫哲族群众崔永江激动地说:“我活了六十多年,现在政府为我们建房子,多亏了我们的边防官兵,我们的‘莫日根’”。
内容时间:2016-04-1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