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贵州印江县何家村:发展蜜蜂养殖助力群众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7  编辑:崔月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杨柳镇何家村以精准扶贫为统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结合本村资源特点制定发展集体经济计划,通过发展蜜蜂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杨柳镇何家村属于二类贫困村,全村有人口278户1045人,贫困人口46户116人,寨子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农业村寨。这里空气清新,远离污染,花草资源丰富,蜜源广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健康的食材,天然、生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蜂蜜被誉为“软体黄金”,营养价值高,具有美颜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一直以来,何家村的部分群众都有养殖本地蜜蜂经验。品质虽好,但规模小,并没给该村群众带来更多收益。


  2017年,市人大干部刘志宇被派驻到杨柳镇何家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大量走访了解得知何家村群众有养殖蜂蜜的经验。结合村情实际,与村两委商议后,计划利用扶贫资金来发展蜜蜂养殖,打造健康安全食品,实现经济和生态双效益。


  发展思路有了,剩下的就是干。发展前期,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先后多次前往万山大坪和印江缠溪、板溪、峨岭等地考察学习中华蜂养殖经验。


  最后通过市场研判分析,引进了200箱中华蜂在对门山、上寨、陈家寨三个村民组蜂场进行养殖。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分包给三户村民代养,理事会对养殖、产销进行监管,监事会对集体经济运行全程监督。


  按照村两委牵头、综合开发农场具体组织实施的原则,通过召开群众会议与贫困群众签订产业扶贫协议,将25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起始资金投入中华蜂养殖。


  综合开发农场则采取“代养、分销、技术保障、统一监管”的模式,避免发展中的技术风险和营销瓶颈,充分保障集体经济安全和有序发展。产生的效益按照“721”原则分配,即:贫困群众占利润的70%,用以分红;综合开发农场占利润的20%,作为发展基金;村集体占利润的10%,用于实施公益服务项目。


  现如今,百花盛开,蜂起蜜涌,绿水青山中一群群忙碌的蜜蜂穿梭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吸取大自然馈赠的芬芳,酿出诱人的香甜蜂蜜。


  “经过这几个月养殖,蜂蜜已经实现了第一次收益,采蜜220多斤,实现产值3万多元。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预计今年年底能产纯天然优质蜜2600斤以上,蜜蜂繁殖新增120箱以上,保守估计每户贫困群众获得分红850元以上。”何家村党支部书记何承许对这个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何家村将以中华蜂养殖为重点,不断深化养殖业结构调整、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通过产业流通平台和载体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把蜜蜂产业做大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内容时间:2018-05-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