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地处黔东,辖22个乡(镇、街道),辖区人口66.8万,有贫困人口10.4万,是全省、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为了尽快脱贫,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以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巩固贫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全策全力,上下联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基础不断夯实,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措施一:强化组织坚定信心。坚持县负总责、乡村抓落实的分工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实行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三包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三年不变制度,坚定“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的必胜信心。
措施二:强化帮扶资金效益最大化。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增强与企业合作,推动双方深度融合发展,共谋扶贫开发伟业,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兑现企业社会责任、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标。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整合项目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等,助推精准脱贫。
措施三: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目标责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总结经验,创新推出“1234567”脱贫攻坚举措,不断细化目标责任。即,“1”个目标:确保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个指挥机构:镇设指挥部,村设指挥所;“3”个有:有“五个一批”分类工作方案,有帮扶规划、年度计划,驻村干部、村干部要有工作日志;“4”个了如指掌:党政一把手对乡镇(街道)情要了如指掌;副职对包片的情况要了如指掌;村干部、驻村干部对村情要了如指掌;包组包户干部对贫困户的情况要了如指掌;“5”个走到:联乡领导对所有贫困村要村村走到;乡镇党政一把手对所有组要组组走到;包片班子成员对所有自然寨要寨寨走到;村干部、驻村干部对所有农户要户户走到;帮扶部门班子成员进村入户人人走到;“6”个把:把上级要求体现到创新上;把标语口号落实在行动上;把脱贫措施细化到项目上;把乡镇(街道)领导推到一线上;把村干部逼到热锅上;把脱贫对象赶到针毡上;“7”张图:要制作贫困人口分布图、脱贫攻坚规划图、交通设施规划图、水利设施规划图、自然寨道路硬化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垃圾收集设施规划图。
措施四:着力构建“扶持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三位一体捆绑发展模式,重点在官舟、谯家、中界、晓景、新景等乡镇打造茶叶、果蔬、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示范园。创新“农村淘宝+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扶贫产业和淘宝网的链接机制,助推产业扶贫。
措施五:着力抓好精准扶贫,稳步推进精准脱贫。切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扎实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做好贫困户进退识别和 “扶贫云”工作,实行“挂图作战、按图推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该县围绕县、乡、村、户四级“作战图”,紧盯阶段工作目标,准确把握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日程推进各项任务确保如期脱贫。同步抓好“三支队伍”、扶贫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素养、精细扶贫业务水平等工作,确保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
措施六:强化4321帮扶机制(县级干部结对帮扶4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3户,股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通过部门包村和干部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充分集中人力、物力和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动力,拓宽发展渠道,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规模,为民增收,促进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脱贫。
成效一: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该县2015年实现了整县“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6万人。贫困乡镇发生率取得零突破,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2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800元,比2014年增长了2.96倍。
成效二:产业化扶贫初具规模。该县围绕“武陵山区农特产品基地县”建设,以乌江富硒茶为主的生态茶,以沿河白山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以沙子空心李、谯家泡核为主的生态果蔬,以乌江白芨、青钱柳为主的生态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烤烟传统产业为龙头,不断夯实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建成茶园基地19.4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精品水果基地9.7万亩、蔬菜基地26万亩、核桃基地19.5万亩、优质烤烟基地15万亩,山羊存栏量达41.5万只,出栏山羊28.6万只,人工种草19.85万亩,投放基础母羊5.11万只。
成效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该县2015年完成通村水泥路600多公里,硬化入户路200多公里;建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60多处,蓄水池6.5万立方米,铺设输水管道850多公里,解决23万人、1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惠及该县22个乡镇(街道)250个贫困村。
成效四: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该县201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农村医保参合率达96%;行政村通讯畅达律达100%,辖区内所有行政村通电视,解决了广大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和通讯难等难题,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
成效五:贫困群众的劳动素质得到提高。该县围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思路,对一些拥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技能的群众,实施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化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创业就业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截至目前,共培训群众1.2万余人次,推进就业6000余人。(沿河县委宣传部)
内容时间:2016-03-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