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三穗:“党社联建”让产业扶贫与乡村旅游比翼齐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8  编辑:崔月

“今天在这里看到三穗县脱贫攻坚的成效,到处绿树成荫,有如此美好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真是太幸福了。”5月30日下午,参加2018年第一期全州新闻通讯员培训暨“新时代新作为·脱贫攻坚看三穗”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组的通讯员们在实地采访活动中,不禁对三穗县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拍手称赞。

培育品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桃王简介:2016年2株桃王产量940斤,当年收入7520元;2017年2株桃王产量705斤,当年收入5640元;2018年预计2株桃王产量800斤,预计收入6400元。”走进桐林镇半溪村精品水果种植基地,一块立在果园路边的牌子格外醒目。

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给水果套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现代化的农业画卷徐徐展开。园区内纵横交错的道路宽敞整洁,金秋梨、黄桃等压得树枝弯下了腰,等着成熟后人们去采摘。

正在园里劳作的果农马康亮看到这么多带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前来采访,他高兴地告诉大家:“我家种有4亩金秋梨、5亩黄桃,已有五六年了,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今年肯定也能实现大丰收。”

近年来,桐林镇坚持把精品水果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做大做强水果种植业,项目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统一供苗、农药、肥料、技术培训及销售,通过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开拓市场、富了农民的发展路子。

据桐林镇镇长杨斌介绍,目前半溪村全村种植金秋梨780亩、黄桃450亩、半边红李130亩,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221户774人。2017年全村金秋梨总收入234万元,黄桃总收入30万元,人均增收3410元,水果主要销往广西、湖南、贵阳、遵义等地区客商,形成固定销售。同时,通过多年的种植和产生的效益,形成了“桐林金秋梨”、“半溪黄桃”的品牌效应。

今年48岁的宋远明种植金秋梨、黄桃已有十多年,他颇有信心地说:“以前在外面打工,挣不了几个钱,于是回家种植果树,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资金的补助下,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形成了品牌,一点都不愁销路,每年收入至少也有三四万。”

依托资源 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到了木良,不思爹娘;到了桃场,不想家乡。”木良村因有这样一句俗语而名扬山外。

来到桐林镇木良村,大家都陶醉这里于集自然山水、天然湖面、田园风光、民族风情、美丽村貌、古树名木、地方特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尤其对该村通过“公司+村两委+群众+贫困户”方式,引导群众通过旅游发展脱贫致富的做法表示赞赏。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接到厨房、卫生间,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昔日的古老乡村处处焕发着现代生活气息。

据了解,木良村历史底蕴厚重,有浓厚的传统习俗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三月三歌场”、“五月端午赛龙舟”、“六月六山歌联谊”、“中国侗族·三穗圣婆文化节”等民俗活动。近年来,该村依托自身独有的北侗文化元素和山水生态资源,率先启动乡村旅游,通过“公司+村两委+群众+贫困户”发展方式,成立了木良村旅游协会和旅游公司,发展入股会员211户股金100余万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如今,三穗县在“党社联建”发展模式的引领下,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的富民强村之路,力促产业扶贫与乡村旅游比翼齐飞。


内容时间:2018-07-0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