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普定县“六个精准”推动同步小康驻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30  编辑:wubo

今年以来,我县在选派“第一书记”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注重从选派、调整、培训、管理、服务、帮扶等方面入手,着力在“精准”上做足功课、做大文章,确保“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真正选得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有成效,有力地助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


一、 精准选派,人力资源下沉一线


我县要求,挂帮“第一书记”原则上从副县级以上干部、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中选派,着力解决人财物资源下沉的问题;驻村“第一书记”要从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一年以上党龄的正式党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中优先选派;驻村工作组成员则不要求具有一年以上党龄的正式党员,其他条件原则上与驻村“第一书记”相同。通过对选派标准作出了原则性要求,把人力资源下沉到农村一线,让优秀人才在农村全面小康进程中充分施展才华。同时,我县在选派工作中,坚持按需选人和按质选人相结合的方式,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和热心农村公益事业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以“有力突破”为目标,把优秀人才、资源优势部门人员优先选派到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民族地区村等各方面条件较差的村,既做到全覆盖,又使优势资源在这些村汇聚,共同铸就同步小康大业。对其他各方面条件好的先进村,致力于“巩固提高”的目标来选派人员。对条件较好的中等村,着力于“增比进位”的目标来选派人员。目前,我县162村,其中贫困村117个,非贫困村45个(含先进村、中等村)。共组建11个驻村工作分队,162个驻村工作组,324名挂帮“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699名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成员全部选派到位,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43名,科级干部267名,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农村知识青年等共713名,实现全县农村全覆盖。


二、 精准调整,发挥各类人员所长


我县的“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人员,没有一派了之、一成不变,而是结合全县中心工作、每个乡(村)发展需要实际,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党政干部到难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政法干部到乱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改非干部到原籍村”的原则,综合考虑选派单位特点和工作优势、选派对象能力素质和专业特长与派驻村之间的关联性和匹配度,切实做到人员精准调整,充分发挥选派的各类人员所长。利用党政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长来解决“软弱涣散”、工作推不动的“难村”的突出问题。利用经济干部善长抓经济发展工作、手中掌握较多的项目资源等优势来解决“穷村”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发展存在“短板”、“瓶颈”等突出问题。利用政法干部懂法律、善于抓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工作的优势来解决“乱村”群众之间人民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基层民主政治、生产生活秩序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状态的突出问题。利用技术干部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将其调整到全县重点打造、培育“产业村”,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技术“保姆式”的服务,帮助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等。利用“改非干部”在“原籍村”有一定威望、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熟悉本地乡土人情、倾力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优势,结合本人意愿,将他们调整到其“原籍村”,帮助协调资源促进快速发展。如针对猴场乡精准扶贫工作中,着力打造畜牧业大乡的实际,将热爱本专业、有畜牧业技术特长的政协副主席调整到该乡挂任村“第一书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 精准培训,提升工作业务水平


我县按照“丰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着力于为‘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明确工作职责思路目标”的要求,及时制定培训计划,把“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整合县委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采取专题培训的形式,从选派“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重要意义、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纪律要求及目标考核等方面对全县1047名“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员进行“岗前辅导”,着力解决部分人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力丰富拓展培训内容,邀请领导、专家对党的政策理论、“精准扶贫”、“一事一议”项目申报与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邀请优秀“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员现身说法讲经验、谈体会,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讲解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等驻村工作经验,用工作典型事例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增强了“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县还结合部分村个别需求,协调培训资源,对部分村工作组开展“点题式”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抓村级经济发展的能力。如针对猴场乡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实际,组织该乡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水城县考察学习该县抓集体经济的思路办法等。目前,我县已开展集中专题培训2期,培训“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成员2000余人次,切实增强了他们的履职尽责能力。


四、 精准管理,充分保障职责履行


我县为调动“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将“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和派出单位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内容,对派出单位、乡镇、任职村和“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实行“捆绑”考核,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明察暗访、实地查看、电话抽查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严格执行省、市、县有关管理规定,执行好请销假制度,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挂帮“第一书记”每月到所联系村一般不少于2天,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在村工作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做到“四个有”即:请假有依据、会议有记录、办事有台账、到岗有考勤。驻村工作分队和临时党支部定期召开月例会,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同时,县、乡(镇)党建办联合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驻村干部信息公示、走访群众、开展帮扶、维护稳定、信息直报等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督促指导,对存在有“走读”、“两头跑”或者“两头找不着”、“名驻实不驻”等现象视情节给予通报或进行约谈,确保驻村干部认真驻村,扎实办事。目前,开展专项督查4次,对入村开展工作落实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等单位驻村干部进行了督促整改。造成不良影响的,约谈了相关人员,进行全县通报,强化了舆论监督、督促推动。


五、 精准服务,解决驻村后顾之忧


我县从关爱驻村干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入手,积极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努力为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在确保驻村干部原职务、职级、工资待遇等不变的情况下,派出驻村干部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给予驻村干部每月600—1000元的吃、住、行、通讯等方面的补贴,县直各单位为驻村干部均解决了600元以上的补贴。为驻村干部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当好“娘家”。各乡(镇)党委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适当给予驻村干部中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知识青年的补助。同时,统筹解决好驻村干部的食宿问题。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积极配合,帮助解决驻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驻村干部能真蹲实驻、扎实开展好工作。据统计,县直以上单位为驻村干部购买保险率为100%,为驻村干部解决1000元补助的占10.2%,800元补助占15.34%,600占74.46%。县委党建办制作1100本《普定县2015年同步小康帮扶工作民情记事本》,并发放到每一个驻村干部手中,方便他们记录所开展的工作。同时,派出单位还力所能及地帮助驻村干部解决任职期间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子女上学、家人就医等,为他们安心开展工作提供支持援助,使他们对搞好今后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六、 精准帮扶,同步小康大有希望


我县“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摸准、建好、用活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紧紧围绕“六个一批”(帮助农村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帮助培养一批带富能人、帮助培育一批致富产业、帮助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帮助完善一批管理机制、帮助解决一批社会矛盾),抓住“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利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结合“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行“五民工作法”、“一公里干部”、开展“六必访、四弄清”活动(即:极贫户、上访户、退伍军人、五保户、老党员、离任村干部必访,弄清其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反映诉求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法及措施、解决问题落实的情况)等重点工作创新,并着力帮助农村解决基础设施滞后、“并村不并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壳村”、村历史遗留问题等瓶颈问题。他们立足村情实际,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为民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充分利用自身部门和人脉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等扶持,帮助任职村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已走访群众45036人次,培训党员群众4911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1749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2640条,协调解决资金2540.93万元,解决困难问题1522个,协调项目98个,建设基础设施236个,培养带富能人345人,培育致富产业235个,集体经济增长203万元,办实事好事1927件,建立完善管理机制124条,化解矛盾纠纷183起。

内容时间:2016-03-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