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张振忠的愿望,就是尽早搬出莽莽大山。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60岁之前,他从来没离开过劳作的土地,连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住着环境优美小区房,过着安稳的城里人生活。这一切还要从国家推行的移民搬迁政策开始说起。张振忠的老家普定县马厂镇黄店村,属地质灾害多发地,符合移民搬迁政策,当地政府动员村民搬迁到穿洞街道办事处玉兔山易地扶贫安置点。张振忠成为入住玉兔山小区安置点新房的获益者之一。
像张振忠一样,去年以来,普定县有5722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入住到了玉兔山安置点。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我市一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最大程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度63个安置点全面建成,搬迁入住7239户29792人,搬迁入住率100%。提前建成2017年安置点6个,搬迁入住220户888人,其余8个安置点完成住房主体工程。
出大山 有盼头
“原来住在山旮旯头日子苦,活不出个样子来,搬到小区头住以后,生活不晓得要强好多倍。”在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移民管理服务中心,来自新寨村一组的78岁老人吴文荣在请求中心工作人员帮助的同时,向记者感慨道。
吴文荣说,2016年腊月二十九,在搬迁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三口离开了住了大半辈子的“破瓦房”,顺利住进60平米(两室一厅)新房,还免费领到了电磁炉、电饭煲、炒菜锅等生活物品。
新寨村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条件落后,村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有不少贫困户和吴文荣一样搬迁到了猫营镇镇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首先是要确定“搬迁谁”。围绕这一问题,我市根据实际情况,以扶贫部门最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础,将居住在偏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贫困边民等纳入搬迁重点对象,对有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大力宣传。
工作中,严格按照选定搬迁对象目标区域、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群众申请、入户核实、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复议公示、乡镇政府复核再公示、县区扶贫部门牵头审定等步骤进行搬迁对象识别,把每一个贫困家庭的人口、财产、就业、生活等信息搞清楚,确保应搬尽搬,避免出现“不该搬的错搬、应该搬的不搬、不想搬的被搬”等情况。
迁新居 变新貌
2017年12月25日一大早,在普定县易地扶贫搬迁鑫旺大市场安置点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喜气洋洋,2017年普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鑫旺大市场安置点第一批抽签分房仪式在此举行,200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天喜领到盼望已久的新房。
只见安置点内,一栋栋崭新别墅式楼房格外整齐。“安置房比老家的房子强多了,我们村有些村干部住的房子都比不上这个安置房。”放下行李,搬迁户李明桂就开始打扫新屋,准备开始新生活。
64岁的焦志明是定南街道贫困户,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与老伴带着精神障碍的小儿子挤在危房里,这次幸运地赶上了国家好政策住上了新房。“做梦都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有一套宽敞漂亮的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焦志明老人高兴地说。
良好的居住环境,加上政府的帮扶,越来越多拿到钥匙的搬迁户打算尽快搬迁至安置点。
据悉。普定县定南街道鑫旺大市场安置点2017年为859户4050人进行了搬迁安置,挪出了穷窝窝,过上了新生活。
易地搬迁,关键是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2017年,在安置住房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全市共计完成道路工程130111公里,供水工程管道40公里、水池869立方米,供电工程线路62.62公里、变压器50台,绿化面积155193平方米,市场建设总面积达60999平方米。进一步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幼儿园24所、小学22所、初中16所、卫生所(室)19个。
挪穷窝 换穷业
搬出来的生活该怎么办,生活怎样才有奔头?这一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最终目的。
在普定县穿洞街道办事处玉兔山易地扶贫安置点,见到搬迁户王可琼时,她正在整理商铺货架上的货物。王可琼告诉记者,小区内的铺面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给搬迁户的,不用租金,生意做起来成本低,能赚钱,生活比起以前好多了。
今年44岁的王可琼是入住玉兔山小区新房的获益者之一。王可琼全家六口人从秀水村水潮组搬到县城的新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以前老家的房子在半山腰上,耕地少,路不通,水不通,一下雨,山路全是泥巴,从山上到山下挑一担水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过着穷困的日子。”说起以前在老家的穷日子,王可琼心里有许多感慨,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许多年来,老百姓只能守着少有的耕地解决基本问题,大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为生。
“刚搬迁时,心中也有顾虑,到了城里离开了土地吃什么?靠什么维持生计?”王可琼坦言告诉记者,在政府动员村民们搬迁时,自己也有过顾虑,但没想到的是,搬进城里后,政府不仅补助资金帮助解决了住房问题,还提供了免租的商铺。
如今,王可琼不仅在小区内拥有小卖部,在普定县城还拥有一个卖农机的商铺。“如今搬进城里,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家里还购置了小汽车。”王可琼高兴地说。
在位于紫云自治县猫营镇产业园区的集中安置点,搬迁入住908户贫困户。在搬迁过程中,当地政府首先考虑的是解决搬迁户劳动力就业问题。
猫营镇依托镇产业园区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多可为搬迁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同时,该镇通过“校企合作”,紫云职中为猫营镇产业园区合同制培养150名技术工,三年后到园区企业就业,保底工资不低于3500元,其中,贫困毕业生优先录取。计划通过结业培训安排劳务输出就业500多人。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方面,我市通过统筹各类资源,拓展产业就业渠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截至目前落实就业14196人,实现劳动力家庭户户均2.14人就业,就业落实率达100%;落实产业项目134个,总投资达22817万元,项目涉及电子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食用菌种植、特种养殖等行业,产业覆盖率达100%;适龄子女全部就近入学;享受低保3668人、参加医保28858人、养老保险参保13467人。
“易地扶贫搬迁以脱贫为核心,搬迁一户必须脱贫一户,真正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动力,搬出了活力,赢得了民心。
内容时间:2018-01-0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