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十二五”期间减少贫困人口24万人
作者:武江   发布时间:2015-12-15  编辑:wubo

多彩贵州网讯  (本网记者:武江)“在家门口就业,既可挣钱,又能照顾好家庭,真是太好了。我长久的脱贫就靠这个!”这是12月10日贵州穿青人公司五一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员工王家义面对记者说出的一番心里话。


王家义是贵州穿青人公司农业生产方面的一名技术工,家住纳雍县勺窝乡五一村岩脚组,距工作地点近在咫尺,可以说是堂堂正正的家门口就业。因为他家所住的小山脚下就是贵州穿青人公司五一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王家义说,以前他是在昆明一家蔬菜基地务工,学到了蔬菜浮盘种苗培植技术,随着贵州穿青人公司五一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成立,他到此工作已有好几个的头,平均月收入超3000元。一家四口人都在此基地务工,加起来家庭月工资过万,相对来说收入算得上可观。不仅这样,王家义在此务工还可以照顾好家庭,家人之间也可相互照料,还能邻里之间可互帮互助,自己学到的技术也就近排上用场,故这些年来的生活已充满了阳光,用自己劳动所得新建起来的两层小楼在山色绿树的掩映下格外引人瞩目。


像王家义一样,在贵州穿青人投资开发公司这样员工还有很多。据公司懂事长宋源介绍,现在公司员工共有200多人,都是来自基地周边的本村农民,他们的致富与公司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许多员工通过在公司的辛勤劳动已实现了脱贫。现在,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公司也义不容辞扛起贵州实施“大扶贫”战略的旗帜,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产品,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一起带领周边和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贫困是人类生存的大敌,脱贫不可回避。产业扶贫仅是纳雍县实施大扶贫工作中的一种,在纳雍县水东乡,这里全乡36000余人的总人口中,就有7300多人处于贫因,而且自然条件恶劣,全境域内山高沟深,生态恶化,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观念落后,可以说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之典型。但虽如此,乡村两级不等不靠,坚定不移地带领群众走脱贫之路。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致富路,186个村民组中,90%的已通路,水泥硬化路已达30%以上。该乡主要负责人孙辉介绍,在全乡上下的若干实干下,今年已积极向省扶贫办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1000万元,用于帮助群众兴修致富路,以全面解决“要致富,先修路”之难题。为此,部分村组公路建设年前可实现动工,到2016年底全乡村级公路水泥硬化有望达到50%以上。


脱贫,国家已提上“攻坚战”之日程,全省各地也在积极行动。纳雍县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智力扶贫、资金扶贫、技术扶贫等综合扶贫方式,团结带领群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实施脱贫攻坚,努力建家园、促发展、迎致富。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纳雍县获得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380.9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05个,其中已完工项目86个,正在实施项目19个。深圳市帮扶纳雍县资金2869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8个,其中已完工项目33个,正在实施项目5个。民革中央帮扶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03.6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0.95亿元,实施项目46个;捐赠物资折款42.68万元;举办培训班89期,培训6125人次。全县“十二五”期间共减少贫困人口24.06万人,百兴镇、阳长镇和锅圈岩乡等18个乡镇实现市级“脱贫摘帽”;王家寨镇、龙场镇和乐治镇等10个乡镇实现了省级“脱贫摘帽”。

内容时间:2015-12-1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