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关岭: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生活
作者:李隽   发布时间:2016-03-25  编辑:wubo

“十二五”以来,关岭自治县在花江、顶云、永宁3个乡(镇、街道)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分别建3个安置点,共搬迁了1402户6104人,项目总投资到位资金9670.6万元,项目总完成投资25326.48万元。如今搬进新居的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还有多少村民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笔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1月21日上午,笔者在关岭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李伟的陪同下来到花江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小区。


“搬到镇上来,吃水不发愁,娃娃上学也方便。”走进花江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小区,笔者遇到正回家来的移民谢兴敏,今年已58岁的谢兴敏看上去头发已有些花白,他告诉笔者,他们家是在2013年搬迁到镇上来住的,他原是花江镇曾家湾村村民。


“以前住的地方吃水太困难,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取水完全靠马驮。”谢兴敏说,经济来源就靠种植包谷和养猪,现在,在镇上打零工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孙子就在镇上上学。


移民刘俊原是花江镇源半坡村村民,也是在2013年搬进移民安置小区的,笔者参观了他的新家,100平方米的房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屋里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刘俊告诉笔者,搬迁到镇上生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家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花江镇党委副书记何雄为笔者介绍,为了让安置点村民离开土地还有事干,政府采取免费培训方式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积极支持他们就近转移就业或创业。目前已开展厨师、电工、妇女刺绣等各项技能培训12期,200多人接受了培训。


离开花江镇,笔者来到顶云街道办事处胜利村坡嘎组。目前该组有134户人家,通往组里的路是一条崎岖的小路,勉强容得下一辆小车驶过,车子爬到半山坡停了下来,只见村民们的房屋靠山而建。笔者采访了解到,坡嘎组曾发生过山体滑坡,为了村民安全,政府已动员村民易地扶贫搬迁,目前,坡嘎组安置点正在选址。


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村民是否愿意搬迁?村民刘红告诉笔者,他非常愿意搬迁,因为担心出现自然灾害,去年,他就把家搬到山下,自己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住。


易地扶贫搬迁,村民向哪里搬?怎么搬?搬迁后怎么发展?


笔者从关岭相关部门了解到,易地扶贫搬迁首先是引导、鼓励、支持贫困户优先向顶云新区、各乡镇中心村和园区搬迁。二是坚持政府、融资平台、银行、农户四位一体战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承贷、统一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优先搬迁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三是村民易地扶贫搬迁后原来的田地、山林使用权不变,同时支持他们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享受扶贫的相关扶持政策,以确保村民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2015年,在顶云新城区下良寨建1个安置点,搬迁规模为200户800人,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预计在今年6月就可建成搬迁入住;今年,该县拟将易地扶贫搬迁八德、岗乌、板贵、断桥、花江、新铺等8个乡(镇、街道)12个村24个组737户3144人,建10个安置点。 

内容时间:2016-03-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