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道真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大力发展以商品蔬菜、食用菌为主的“短平快”产业,推进脱贫攻坚“吹糠见米”。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6年发展商品蔬菜15.2万亩、食用菌800万棒,其中订单蔬菜5.4万亩,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6万亩,4个农业品牌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现产值 6.42亿元,全县人均蔬菜产值达1888元;二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先后引进省内外客商28人,注册成立裕珍食品、贵州穗农等18家蔬菜企业,引进上市企业1家,经营主体达207家;三是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1+14”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主战场,打造商品蔬菜示范带7条,创建500亩以上商品蔬菜核心示范基地55个共3万亩。四是助推脱贫成效明显。蔬菜产业覆盖2.8万户9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23万户4.3万人,实现了无产业基础的贫困人口人均1亩商品蔬菜和户均食用菌1000棒以上,2016年直接带动2466户8500贫困人口脱贫。
其主要做法是:
强化政策扶持。制定了《道真自治县发展农业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道真自治县商品蔬菜千亩高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出台了企业扶持、基地创建、农业保险、设施补助等10多项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作为蔬菜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016年还发放“特惠贷”1.4亿元,对企业、产业大户实行减税、免税、贷款贴息、融资等扶持,对订单种植基地发放物化补贴,对贫困户实行差异化补助。
强化基础配套。投入2亿多元完善产业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路800余公里、商品蔬菜育苗大棚263栋、食用菌大棚467栋、保鲜冻库6座、辣椒烘房33间。县乡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规范化集中流转分散土地,切实解决了产业用地“细碎化”运作问题。将设施设备投入全部纳入村级统一管理,由企业或大户有偿租用,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既补到了点子上,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避免了资源闲置浪费。
强化企业带动。先后引进重庆、湖北、福建等外地客商,注册成立了20余家企业,大力发展商品蔬菜订单生产,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如闽黔农业有限公司2016年在忠信水石脚村发展了800亩花椰菜、700亩辣椒,涉及7个村民组218户981人,其中贫困户42户189人,按照花椰菜、辣椒最低保护价0.8元/斤、1.3元/斤收购,该村一季蔬菜就收入450万元,实现农户务工收入96万元、土地流转收入22.5万元,户均增收5435元。
强化多元合作。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7家,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市场主体壮大和贫困户增收“双赢”局面。如忠信镇石笋村贫困户马永红就是以“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蔬菜受益的代表,2016年,他种植辣椒30余亩,其中青椒20亩,亩产2500公斤鲜椒。公司以每公斤2元收购,单种植辣椒就挣了15万元。
强化市场培育。强化品牌打造,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6万亩,认证有机食品3个并已进入转换期,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个,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1个。精准市场定位,多次组织企业和贫困户赴重庆、广东等地考察展销,宣传品牌,收获订单,了解场需求。目前,该县花椰菜、辣椒、食用菌不仅直销成渝市场,还远销北京、上海、武汉等国内重要城市蔬菜市场。
内容时间:2017-04-0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