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忻城产业扶贫为大石山区农民谋出路
作者:童政 朱柳蓉 陈自林   发布时间:2015-08-25  编辑:李琳

连片种植的百香果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挂在大棚上。“百香果是滥生植物,种植的技术含量也不高,很适合大石山区生长。”忻城县三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少鑫告诉记者,“每亩果产量可达到2500公斤,公司保底收购价为1.5元每斤,农民亩产可收入7000元以上,是种植甘蔗收入的10倍。”在广西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千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带来好“钱”景让农民喜上眉梢。该基地目前已种植百香果2000多亩,聘请周边村民100多人帮工,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带动一大批村民合作种植。

这是该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的一个缩影。忻城地质环境素有“七分石头三分土”之称,全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地,自然条件极为恶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这是过去忻城的现实写照。

但是,忻城人民并不气馁。在近年来的扶贫攻坚大会战中,该县以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必由之路,借金融扶贫、培训扶贫挖掉“穷根”,把产业“种”下来,让产业成为大石山区的“绿色银行”。

“大石山区脱贫致富得靠特色产业,没有产业支持的扶贫开发等于空中楼阁。”忻城县县委书记谢大研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虽然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下滑严重,但是在产业扶贫这一块只会加大投入,不会减少。”

城关镇范团村育黄牛养殖场老板樊献才是产业扶贫的最大受惠者之一,“政府以我的养殖场为龙头,贷款给我扩大规模,让我负责引进优良牛种,把牛仔赊给农民饲养,养大后统一回收、统一出售,按统一标准去除牛仔成本,剩余资金全部给群众,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

这是今年该县实施金融扶贫工程的重头戏,由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三农”金融服务信贷专项担保基金,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在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业务提供风险担保与增信,支持当地“三农”发展。

在马泗乡,种果大户欧高龙指着336亩长势良好的果蔬生产基地对记者说:“今年我贷款了90万元买树苗、雇工、承包地费用都不发愁了。要不是银行的支持,建设这么大的果蔬基地,想都不敢想。”

为了帮助贫困户拔掉“穷根”,该县还结合农技校、“农家课堂”、送技下乡等平台,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培养新型农民,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今年3月,红渡镇西江村板客屯柠檬种植基地现场,来自南宁的专家组就柠檬种植技术进行现场培训,为农户答疑解惑,吸引了来自周边村屯广大群众到场听课;4月,马泗乡部分村干和群众代表受县挂点领导邀请进城看变化,先后来到育肥牛基地、百香果种植基地等产业基地学习培训……

“产业扶贫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而是把农户们面临的‘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落实到实处,精准扶贫,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打开贫困群众幸福生活的大门。”忻城县县长李朝晖说。


内容时间:2015-08-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