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整合资源 先脱贫后带动脱贫 ——马山县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探索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24  编辑:蔡旭莹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全县234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56.3%),耕地面积22601公顷,总人口54668人,人均耕地0.63亩,全县辖7个镇4个乡,145个村,6个社区,2663个自然村。全县贫困人口22.812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5.2%,“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39个。从地理环境来划分,马山县大致分为东西部,东部辖古零、古寨、加方、里当、金钗等5个乡(镇),东部属大石山区石漠化边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山多地少,有些地方人均不足0.3亩,不具备人类居住的基本条件,地无三尺平,天无簸箕宽(四周都是高山),抬头看见山,走路看见山,天不下雨缺水,天下大雨水涝。因此这些年来,马山的扶贫开发大多数精力都投放在这一地方。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石头里没有冒出多少火花。路是修了且有些硬化了,水柜、水池也建了不少,但缺水依然严重,贫困群众的生活仍然变化不大。西部辖乔利、林圩、周鹿、永州等4个乡(镇),这些乡(镇)算是马山县的富裕乡(镇),是马山县的粮食基地,有水田、有耕地,山以土丘陵为主,自然环境比东部相对好一些。但比平原地区还是差得很远。因此,这些年来西部乡(镇)是我们扶贫开发工作的缓中带,投入比较少,群众自给自足。总之,马山县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匍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创造许多奇迹,尤其在特色种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被誉为全国“黑山羊之乡”,南宁市“百香果之乡”。

一、马山县发展特色种养业之现状

(一)自给自足,粗放型传统种养业

马山的自然环境制约或且说决定了它不可能大规模大面积种植农作物来实现脱贫致富,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大石山区的东部乡(镇),寻找一块像模像样的田地都没有,玉米多数种在石缝里。再说西部乡(镇)虽然有些水田畲地,但西部乡(镇)人口众多,占全县人口80%以上,这里的农民首先考虑的是口粮问题,无粮不稳,在这一些百姓心中根深蒂固,要发展种植什么作物,他们首先考虑留足耕地来种足全家要用的粮食。过去曾在西部乡(镇)发动大面积种植甘蔗、茉利花、西蕃莲。当时的出发点除了让农民增收外,种植甘蔗可以保证糖厂的原料蔗,提高国家税收,实现双赢。但是由于耕地少,各家各户要用好的畲地来种粮食,有些家只种两三分地的甘蔗,最多也是种上一两亩。后来由于种植分散,糖厂的服务跟不上,群众砍下来的甘蔗不能及时派车去拉进厂,农户砍下来的甘蔗留在地头路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要派人去守,过路人啃的啃,拿的拿,群众怨声载道。有些群众的甘蔗即便能运进厂了也没有及时拿到钱,拿到一张白条,有些白条两三年都领不到钱,有些领到钱了也兑现不到农户手中,乡村两级扣这扣那。因此第二年再次去发动群众种甘蔗,群众不但不扩种,还把种下的一代蔗挖起来,群众说,政府给糖果都不吃。那年同时引进横县的茉莉花、西蕃莲进来,马山和横县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适宜种植茉莉花和西蕃莲。但群众就是不接受,主要原因还是土地少,种粮都不够吃,哪有闲地来种花种果,政府发放下去的花苗果苗(免费),有些群众拿到菜地去像种韭菜一样种,有些群众干脆捆起来放到房前屋后置之不理。结果种植茉莉花的成效是可想而知的。西蕃莲倒是有些果收上来,但量太少,没有人收购,也就不了了之。在养殖方面,马山也几经折腾,过去每年政府都进一批特种母猪和小鸡免费发放给贫困户饲养,多数农户精心饲养,但个别农户由于粮食问题,把领到的猪苗和鸡苗转给他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马山还是过着鸡犬相闻的生活,东部大石山,各家各户自己养几只羊几只鸡种几分地的玉米,有的玉米种在石缝缝里,天旱的年头,玉米包像小孩卵包那么大,秋收的时候,老人带小孩背着背篓上山收玉米,成年男女外出务工。鸡羊都是放养,早放晚回。那时候还没有黑山羊这一品牌。不管白羊、黑羊、黄羊、斑羊一律赶上山。山上经羊一光顾,光秃秃的,石头裸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户所养羊鸡,主要用来解决逢年过节或接待亲戚朋友,很少上市交易,自给自足为主。西部因为有水田就比东部多种有水稻、多养有水牛、黄牛,西部牛、东部羊。西部的畲地比较平坦且肥沃,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红薯、木薯等,土山上主要种有松树,当时还不知道割松香,也就不知道松树的价值,现在知道松香一斤六七块钱了,但大多的松树也被绿油油尾叶桉所代替。

(二)从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特色种养业初具规模

2000年后,也就是“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头一年开始,马山认为再不能过着这种鸡犬相间的日子了,再也不能过着“人穷是穷,脸上有笑容”的穷乏生活了。贫穷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贫穷不光荣,贫穷有羞于人。过去马山东部山区有一句口头禅,白天有饭吃,晚上有酒喝,这就是小康生活。这句口头禅虽然俗了一些,但它体现了大石山区贫困群众希望脱贫致富的最朴素的要求。马山整整用了十年时间,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打造自己。在东部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但地理位置适合种植竹子、金银花。这里种植竹子、金银花历史悠久。于是确定在东部大石山区“山上造林,山坡种竹子和金银花,山下种粮(玉米)和养鸡羊”的发展路子。在西部土丘陵上发展种植速生丰产林,畲地种植甘蔗和百香果的发展路子。

路子带动步子,步子加快发展。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到2011年底,特色养殖方面,里当鸡投资1784.96万元,养殖492416万羽,覆盖90个村,10944贫困户。黑山羊投资1940.145万元,养殖4579万只,覆盖48个村,2120贫困户。杜东母猪投资1279.31万元,养殖6149头,覆盖40个贫困村,6149贫困户。特色种植方面,竹子投资1226.72万元,19693亩,覆盖49个贫困村5535户;金银花295.3万元,27315亩,覆盖90个贫困村14219户;百香果164万元,750亩,覆盖3个贫困村500户。速生丰产林2.1529万亩,西部的速生丰产林主要由个体老板承包,投资金额无法统计,在此不表。种植金银花、竹子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而且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作用也很大,有效地避免了岩石表面土地裸露导致泥土流失,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实现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双赢。

马山弄拉的生态保护闻名全国。现在开车从马山县城出发,过去那些沆沆洼洼、灰尘满天的泥沙路变成了平仄仄的水泥路。公路两边的山头到处绿油油的,看不到以往那光秃秃的石头了。它们全被一株株竹子、一丛丛金银花所覆盖。如果暂且搁下经济效益不说,光是保护生态环境也就不辜负这十年来的艰辛努力了。况且经济收入还蛮可观的。在这里举个例子。加方乡琴让村拉结屯曾克育一家6口人,种有21亩金银花,一年收上生花1500公斤,一斤生花卖7元,单金银花一项收入就达2万多元。往西,沿路的土陵看到到处都是挺拔的速生丰产林。种植丰产林,经济效益来得快,三至五年可以砍伐第一批,现价每平方米500元。十年间,马山不仅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还不断地创新种植模式,马山争取得到自治区扶贫办“十百千”项目百香果项目落户马山,在乔利乡兴科村搞试范点,投入资金420万元,种植百香果1700亩。

在落实百香果种植过程中,马山克服以往送种苗给贫困户自己种植的模式,创新采用了新的种植模式,即“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和异地扶贫开发模式相结合,覆盖39个贫困村1000户贫困户,覆盖面广。具体做法是:要发给贫困户的3000元扶贫资金,不直接发给贫困户,而动员贫困户自愿同意拿这3000元来参加合作社,开发种植百香果,由合作社跟公司联合经营,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定期或不定期到果场来参加劳动,公司照样发给工钱,每年公司按股固定分红。据统计,每年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年纯收入(含参加务工和固定分红)达1950元以上。这十年来马山在打造山绿水清、家畜兴旺、农民增收的同时,还打造出响当当的品牌,旱藕粉、金银花、里当鸡、周鹿香牛、黑山羊等,被誉为全国“黑山羊之乡”。

二、马山县特色种养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之问题

(一)规模小,后劲不足

应当说,经过这些年的扶贫攻坚大会战,马山在特色种养方面迈了一大步,也打响了一些品牌。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市场的冲击力,还没有像模像样的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产品占有市场,虽然摆脱了过去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但是还没有形成合力。比如金银花,目前为还没有一家金银花公司,全程对金银花的培育种植、采集、深加工进行统一管理,都是由花农各家各户,你种十亩我种二十亩,你今天收上十斤八斤生花,我收上二三十斤生花,今天有人来收购,明天不一定有人来收购,今天一斤生花6元,明天一斤2元,这样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无法保障花农的平稳收益。

(二)产销脱节,销路不畅通

老百姓生产出来的东西,种也好,养也罢,除了吃就是卖,只有卖出去了才能得到钱。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有什么用,吃又不能吃那么多。这些年,马山重生产,轻销售,虎头蛇尾,开始种或养的时候,暴风骤雨,力度很大,投入很大,有一年发动冬种,冬种马铃薯,调种子调肥料,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种了大片的马铃薯。结果要耙田种早稻了,马铃薯也熟在田里了,却没有人去收购,政府也联系了多方进行收购,但是效果不明显,群众怨声载道。比如金银花、竹子,这些年,政府育苗,免费送给群众种植,投资了好多钱;群众也付出了心血,现在满山满地都是竹子,却没有去管了,没有人去收购,竹子就像韭菜一样,你不去砍伐,它就不长芽出来,你越砍它,它越长得茂盛,金银花也一样,花农辛辛苦苦地种植,辛辛苦苦地一朵一瓣地收上来。收花季节是梅雨季节,雨天多,没有烘干机,如果一两天没有人收购,生花就会白白烂掉,多可惜。

(三)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培训不配套

这些年来,马山在特色种养方面培训班办了不少,每年都举办多期科技培训班,投入经费也不少,养羊技术培训,养杜东母猪培训,百花果种植培训,但收到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学与用脱节,真正种养的人不来参加培训,来参加培训的人不种养,每次培训扶贫部门下发通知,下达人数指标,每个村要多少人来参加,村干部、乡干部为了凑够人数,干脆全体村干部来参加,反正现在到群众去找人去培训也很困难。如果在乡(镇)培训,村干部就随意找人去报到签字,参训领补助,充够参训人员,扶贫部门没有科技人员,每次举办培训班都去聘科技人员来上课,上完课科技人员拍拍屁股拿走教案和上课补助费走人,没有负什么责任。另外来参加培训的人员也随着技术员的离开而离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丢在回家的路上。因此,这些年来马山的特色种养业的科技含量低,产量少。比如,由于农户没有掌握杜东母猪的生活习惯,饲养技术以及发情交配时间,错过交配机会,因此,杜东母猪的繁殖能力只达到70%。

(四)产品没有实现深加工,原产原卖,经济效益低

这些年来,马山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忽略了如何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目前马山种有两万多亩的速生丰产林,十多万亩竹子。速生丰产林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砍伐下来,以原材料的方式出卖到外地去,每平方米木材卖500元,外地人又对原木材进行加工,使之变成成品或半成品(合成板),再卖给造纸厂或出口,利润翻几番,如果这些速生丰产林和竹子能在马山就地进行深加工再卖出去,那经济收入不是更加可观。再说马山的黑山羊闻名全国,但也主要是马山餐桌上的肉食品,要想吃到温补滋养的黑山羊,只有到马山来才能吃得到,在其它地方很难吃到,如果能对黑山羊肉进行深加工,制成黑山羊鲜肉罐头、黑山羊干肉片等产品,产销国内外,那样不仅提高经济收益,而且不枉全国“黑山羊之乡”的品牌。

三、壮大发展马山县特色种养业之对策

过去的十年,马山的扶贫开发工作,把重点放在“扶贫”方面,把“开发”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没有很好地摆正“扶贫”与“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只帮助贫困群众打开房门,而没有把打开房门的锁匙交给贫困群众,教会他们自己打开脱贫致富的房门锁。当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样做并没有错,首先让贫困群众吃上饭,不饿死冻死,无可厚非,然而当贫困群众摆脱了这些,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开发”工作上,使“扶贫”工作具有强有力的后劲。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返贫,而且使“扶贫”工作上档次,高效益。

(一)整合资源,先脱贫后带动脱贫

过去十年,马山的扶贫开发总投入资金79598.3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53.00万元,扶贫贷款17526.00万元,山区大会战资金25405.42万元,市财政资金2529.80万元,瑶族乡项目资金6960.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在大石山区的基础设施和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上。的确,这些年来,马山东部大石山区贫困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不仅路通了而且还硬化了。要致富先修路不错,水、电、路是人类生存的起码的条件。但是大石山区基础设施改善了,而贫困群众的贫困生活依然没有解决,依然家徒四壁。因此,后十年马山的扶贫工作要好好整合资源,重点放在“开发”工作上,更加注重扶持特色种养,重点扶持在特色种养方面有潜力的能人和公司,采取合作社的方式,整合资金。全力投入到特色种养业的事业上。如果说马山过去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是打基础,全面铺开,那么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就要树典型、上档次、出品牌。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大打歼灭战,让一部分贫困农户先脱贫致富,然后带动周围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计划十年内建设十个1万头杜东母猪养殖场,十个10万羽里当鸡养殖场,十个1万只黑山羊圈养基地,五个1万只竹鼠养殖场,把满山的竹叶、竹杆变成鲜美的竹鼠肉。连片种植十万亩金银花,两万亩百香果,从种植到深加工到销售一杆子插到底。为此必须严格认真整合资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特色种养业上,把马山真正建设成南宁市的后花园,人间饮食的天堂。

1.培训资金针对性整合

将来的科技培训及转移就业培训要改变方法方式,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并不是说过去十年的培训工作不正确,而是因为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要大胆创新,过去要培训的时候由扶贫开发部门发通知,各乡(镇)负责按通知要求组织人员参加培训,这样就容易出现愿望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没有种养,种养的人员基本上不参加培训。据统计,过去十年的科技培训总共投入99.08万元,举办42期培训班,参培人员达3039人次。应该说这样的投入培训力度并不小,但取得效果却无法评估。以后的培训要更加注重效果,要与培训特色种养业挂勾,技术员要全程跟踪服务,技术员的报酬与种养项目挂勾,到点上去,到现场去传授知识和技术,克服空洞说教,不再采用“通知——报到——领补助”的培训方式。比如培训饲养竹鼠技术,就要技术员和参训人员到点上去上课,现场培训,而且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是家里养有竹鼠或准备要养竹鼠的人员。

2.以工代赈资金要灵活整合

过去十年马山的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道路硬化、修建桥梁、人畜饮水工程等,总共投资631.00万元(后来由发改局实施的以工代赈资金不计在此)。加强改善贫困村屯的生活环境条件没有错,但在实施这些项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村屯有没有产业开发,有没有特色种养业。大山里有那么几户人家要修一条几十万元的水泥路,路修好了硬化了,却与我们要致富先修路的愿望不符。以后的十年,马山要灵活整合以工代赈资金的用途,项目要跟产业开发走,项目要跟特色种养业走,否则,暂不考虑。比如有百香果种植的村屯优先考虑安排项目。

3.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整合

过去十年,马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2944.73万元,主要用于硬化屯路、修建桥梁和砂石路、人畜饮水工程、科技培训、产业开发(种植养殖)、水利和其它。其中产业开发(种植、养殖)投入963.8万元,仅占总投入的32.7%。这样的投资比例有些本末倒置。正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你给他穿上再漂亮的衣服,最终还是饿死。在贫困面偌大的马山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资金投入应该首先注重产业开发,注意特色种养业的壮大发展,保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然后才考虑其它事业的发展。连温饱都不能保障,何谈搞什么建设?因此后十年,马山要重点整合财政资金,把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在特色种养业方面,所有的项目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特色种养业的发展。

4.扶贫贴息贷款要明确整合。

过去十年马山县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874.94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的用途是用来发展种养业。如果那么庞大的扶贫贴息贷款都用在发展特色种养业方面,那么马山的特色种养业就不是这样零碎了,就会有模有样,蓬勃发展了。因为大多数群众拿到扶贫贴息贷款后,并不放在种养业上,而是改变了它的用途。因此后十年的扶贫贴息贷款要明确整合,再不能像羊拉屎一样到处乱拉,雨水一来便冲走干干净净。要集中贴息贷款投入特色种养业,要改变扶贫贴息贷款资金发放的审批权限,由扶贫部门派人实地调查,扶持有条件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专业户,给这些专业户优先办理贴息贷款,保证资金充足。

(二)大力扶持种养能人发展特色种养业,树立品牌,形成规模上档次

1.鼓励扶持当地种养能人发展特色种养业

事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资金;二是人才。经过如上的整合,为马山的特色种养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特色种养方面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培训和扶持,现在马山有许多在特色种养方面有建树的人才,如黑山羊、里当鸡的饲养,金银花的种植。这些人才之所以没有能够把特色种养业做得更大更强,主要的瓶颈是资金不足。通过整合资金,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特色种养业方面了,资金已经不是瓶颈了。但仅靠现有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还要大力号召具有特色种养技术的人才回乡创业,这些人才过去由于苦于没有资金发展种养而出外打工,他们在外地也学到了不少技术,他们本乡本土,不仅熟悉情况而且比较可靠和稳定,要充分调动返乡能人的种养积极性,要让他们通过我们的扶持,艰苦创业,先富裕起来,然后由这些能人组织合作社,把贫困户的扶贫贴息贷款等资金投到合作社来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红利,共同致富。

2.扶持特色种养企业,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业

笔者把深加工特色产品的企业称为特色种养企业。马山要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还要特色种养企业的支持和带动。过去十年,马山在不断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同时,还积极培植和扶持特色企业的发展。东部在古寨乡、加方乡兴建了4个竹子加工厂。从厂房租用的土地到税收政策,政府都给予最大的优惠。通过建厂,把满山的竹子砍下来,经过加工成半成品后再卖出去,这不仅使农户不愁竹子卖不出去,而且增加了当地税收。西部在林圩镇、周鹿镇兴建6个木材加工厂,把大批的速生丰林,经过工厂加工后卖出去。虽然十年来马山在扶持特色种养企业做了不少工作,但力度还不够,特色种养企业还少得可怜,规模还很小。后十年,马山的扶贫开发工作,应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让特色种养企业更好更快地反哺特色种养业。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如南宁市的绿城企业,百香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落户马山。通过特色种养企业租赁农户的土地,连片规模开发优质高效的特色产品(如金银花、百香果、旱藕粉、黑山羊),形成特色,形成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形成南宁市的最佳绿色食府。同时贫困农户也可以将自家土地和自留山的经营权入股,与特色种养企业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贫困户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值中获得分红,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3.改变土地经营方式,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

有基地才有辐射,有榜样才有力量,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贫困农户有样可学,看到希望,就要建立特色种养业基地。按部就班,你耕种你的地,我养我的家禽,老子不互相往来,这样的自足封闭经济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中,马山要树立大种植意识大养殖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根据马山地域区别,自然条件区别,划片开发,东部山区要划片开发种植竹子和金银花,西部丘陵的土坡要划片种植速生丰产林、百香果,果树下种植名贵中草药材,形成真正的“一村一品”的特色种养业,并且做好产销一条龙服务。在确定产业的同时,创新“产业+培训+贴息贷款”的模式,培训与贴息贷款全程跟踪服务产业。

结束语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马山要乘着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东风,敞开大山的胸怀,齐心协力,扩大视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整合资源,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马山的特色种养业,随着特色种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扶贫开发的不断加大,配套服务逐步完善,马山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和谐生活指日可待。


内容时间:2014-01-2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