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乐业作为国家贫困县,脱贫是一项重要的攻坚任务。近年来,乐业县开始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扶持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来,乐业县按照“十一有一低于”“八有一超”的标准,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列入自治区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和列入自治区提前脱贫摘帽贫困村共7个脱贫村各项指标均达标,全县1336户5674人贫困户脱贫出列,取得了“十三五”扶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7年8月29日至9月1日,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主办的全国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将在乐业县龙云山故事小镇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乐业不仅要介绍有机农业的建设经验,更会介绍有机农业脱贫奔康的现实成绩,而“有机乐业”将通过这次会议,正式走向全国,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有机乐业”在世人面前绽放别样的风采……
精准扶贫,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着眼现实,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贫困地区地理条件差异大,资源类型丰富,小规模的特色产品较多,适合发展区域性的特色产业。二是由于工业生产不发达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贫困地区总体上污染程度较低,具有发展绿色和有机生产的巨大潜力。三是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不少地区生态环境好,绿水青山多,具有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的良好条件。四是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和高品质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休闲旅游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这是贫困地区发展高质量特色产业的市场基础。
从我国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看,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生产技术水平总体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缺乏对小规模特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从而导致生产能力和技术标准难以提升。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根据资源条件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能力。贫困地区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过于分散,生产规模小,难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形成适度的市场规模。三是市场能力低。贫困农户缺乏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能力,产品没有品牌,尽管绿色无污染,但消费者的认可度低,导致附加价值低。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的需要,也难以抵御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
做好产业精准扶贫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大贫困地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首先是完善产业规划和布局,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品,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是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在硬件和软件上齐发力,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新互联网扶贫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把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激发出来,风险和成本减低下去,使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能更多惠及贫困家庭,保证脱贫攻坚战任务顺利完成。
有机农业,助力乐业脱贫奔康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的乐业县,向来与略有污染的企业保持“安全距离”。然而,偏僻的地域和闭塞的交通,一度让乐业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穷则思变。乐业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全县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90%的土壤达到富硒水平。背靠大石围天坑群生态长廊和高达77.84%森林覆盖率等优越的资源,让仁智的乐业人发现“有机”可寻。
乐业的好生态得益于先天优势,更离不开后天的精心呵护。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3.94%,人均公共绿地达9.77平方米, 水质、大气等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 5个,是桂西北地区的一片净土。“良好的生态是乐业靓丽的名片,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资源优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贫困人口将全部如期脱贫。“精准脱贫、不落一人”这是党和国家面向全国人民、面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和难点,也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这是乐业县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扶贫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精准二字,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机制体制。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既要加大投入,又要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不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贫困就将是一个周而复始、反反复复的过程。
一、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推动绿色产业扶贫
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收入迫在眉睫,如何培育可持续的增长点?出路在于创新。以创新引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是带动欠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乐业就走出了一条有机脱贫的特色奔康之路。
2003年以来,乐业县充分利用区域内无工业污染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先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守住“绿色底色”,让群众吃到绿色、健康、有机的食品,还找到了一条大石山区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的双赢之路。
为了明确规划和目标,乐业县在2005年编制了长期规划——《有机农业10年发展规划》,布下“一圈五带”(有机产业经济圈以及茶叶、水果、水产养殖、中药材、畜牧养殖产业带)产业发展格局。
通过14年的艰辛探索,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使偏远小县城和国际国内大市场紧紧联结在一起。在乐业县同乐镇当顶猕猴桃基地,去年收获了二十多万斤红心猕猴桃,根据果品的不同,最贵的能卖到30元一斤的价格,因为走的是有机猕猴桃的发展路线,人工成本要比其他的更高。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肥和人工管理都投入很大,这也使得很多贫困户能够来到基地打工,再加上土地流转,每个月有了不错的收入。目前,在该基地固定工作的贫困户有40多个。
在乐业草王山茶叶基地,3千亩认证有机茶,在云雾间自由生长。这几年,还没到采摘季,茶叶就被订购一空,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迪拜。由于海拔高长势慢,加上基地采取绿色有机管理标准,茶园需要用大量的人工进行养护,以此也帮助贫困户脱贫。
为把有机农业做优做强,乐业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由企业来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和市场开发,同时,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盟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升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
目前有机茶基地周边的群众到有机茶业公司务工者,年收入有1.8万元左右,群众人均纯收入6000元/年,比乐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959元/年增长203%。同乐镇上岗村万安屯自2005年发展有机水稻以来,农民销售稻谷从2.00元/公斤增加到6.00元/公斤,从普通大米的2.4元/公斤增加到有机大米40元/公斤,经济收入增加了16.7倍,普通大米年产值只有60万元,现在生产有机大米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有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全县优势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时至今日,有机农业已发展成为乐业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14年来,乐业县累计投入资金达5亿多元,扶持培育龙头企业6家,建成示范园区9个、产业基地18个,截至今年7月底,乐业县已有茶叶、大米、猕猴桃、玉米、大豆、肉牛等14个类别51个系列有机产品,有机原料产量达3万吨,面积达9万多亩,有机农产品产值实现3.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有机产品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各类奖项200多项次。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欧美各国,带动众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乐业红”有机茶产品成为2016年巴西奥运会运动员用茶。
二、开展休闲农业旅游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服务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我国农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精心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园”。以产业精准扶贫,建成一个产业融合,利益共同体,生产供销互相促进的“第六业”。即以农业发展为基础,融合第二、第三产业,创造出新的附加值。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连接城市、辐射乡村,贯穿一二三产,将极大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工业发展上,乐业按照“资源换产业、产业换效益”思路,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盟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升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
“顾式”茶、“高野”刺梨汁、有机米……经过数年的探索,一个个乐业有机农产品品牌出世。2012年,该县成为国内第一个综合类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乐业人成功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然而,坚持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不仅需要高成本投入,更需要决策层的届届接力。“历届班子坚持生态立县理念,才有今天的乐业。”该县县长李荣能说。
“我们在2005年开始打造有机观光旅游园,第一次试卖‘乐业高山有机空气’就尝到甜头,当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在乐业县龙云山顾式有机茶园,广西顾式有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家熙说。
长期以来,乐业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加大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力度,境内遍布原始森林。独特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植被资源优势,为乐业空气负氧离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乐业境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达3000-20000个/cm3,是标准清新空气的3-13倍。所以,行走在乐业的田间地头,山间林里,满目都是青山绿水,仿佛让人自身于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
境内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让乐业荣获“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岩溶与洞穴科考基地”“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等殊荣,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经过14年的努力,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渐入佳境,进入换挡提质阶段。一方面,乐业县将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产品的发展规模,同时推进有机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另外一方面,乐业县生态农业“有机嫁接”到全域旅游上,大力发展养生、休闲、度假等衍生产业,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
三、互联网+休闲农业 助推精准扶贫
“互联网+”开启的是新一轮经济革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福利。这将是破解“三农”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5年12月底,农业部召开了休闲农业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休闲农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并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将电子商务、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引入,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大大缩短了供求距离,降低了经营成本。“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线上交流与线下运作模式。可以说,信息的交互流通是“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乐业县也率先借力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销售模式,大力宣传推介有机品牌。并先后在杭州中华农业电商博览园设立了乐业有机产品展示馆,在淘宝特色中国百色馆设立乐业馆。在县城中心建设了有机产品专业市场,集中展示营销乐业县有机产品,铺面摊位企业无偿使用3年,实现产销对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效扩大了有机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面。
为做强做大有机农业,联动发展旅游业,乐业县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目前,该县已经种植有机红心猕猴桃2.4万亩,年产值1.2亿。乐业县红心猕猴桃已经成为该县有机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年8月18日,百色市乐业县红心猕猴桃采摘上市暨2017年“‘互联网+’乐业猕猴桃节”启动仪式在乐业县文化广场举行,标志着乐业红心猕猴桃正式上市。乐业猕猴桃将接力百色芒果,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继续百色特色农产品在区内外新一轮的火热销售势头,据了解,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乐业猕猴桃的销售战场正由线下转往线上,当地县委、县政府不仅主动对接各大平台资源,大力支持本土网商、微商,对乐业红心猕猴桃进行全网营销,同时还把乐业红心猕猴桃列为了今年全县重点特色产业来抓,目前,乐业已有20家企业及网商,共20种农特产品入驻淘宝百色馆。
启动仪式后,乐业县还进行了红心猕猴桃长寿果王评选活动。乐业电子商务公司、乐业天都奇果专业合作社、乐业庄房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十几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果王大赛。
有机是一项长久事业,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只有把有机这个长久事业做出成绩,才能更快帮助乐业摘掉贫困的帽子。只有把脱贫这一惠民工程做成实事,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精准扶贫,不仅是乐业有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更是乐业早日脱贫奔康的历史责任。
总的来说,乐业县在有机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不俗的成绩,而有机农业在精准扶贫、脱贫奔康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有机产业的效益还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与其他国内外先进的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引导、推动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走向“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是乐业山区农业新变革的起点。通过这次全国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乐业的胜利召开,也必将为乐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加快乐业有机农产品走向全国的步伐。
内容时间:2017-09-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