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乐业县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先进事迹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3  编辑:崔月

在乐业县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中,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鲜红的党旗下履行着共产党员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他们吃苦在前、名利在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在庆祝建党92周年之际,推出乐业县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先进事迹系列报道,激励广大党员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他们为标杆,“从自身做起,学习身边人、做好当前事”。

 

大山姑娘的追梦人生

——记乐业县甘田镇马浪平茶叶生产合作社理事长丁小妤

今年34岁的丁小妤,是一位勇于追求梦想、勤奋创业的山里姑娘。通过多年艰辛努力,如今,她在乐业县甘田马浪平创办了茶叶种植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年利润达70多万元,成为该县远近闻名的致富女强人。她先后被评为百色市“党员创业标兵”、乐业县“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乐业县“十佳经济女能人”、乐业县“优秀共产党员”等。

寻梦,外地打工谋出路

丁小妤就读于百色卫生学校护士专业,1999年7月毕业后便在一家私人诊所做护士,开始了打工身涯。那时的她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向往着外面的精彩世界,总想到广东沿海城市捞一把。2002年8月,她辞去护士工作,满怀信心地跟随同乡姐妹一起到广东中山市一家玩具厂打工,从事玩具元件加工工作,月收入2500元。当时对于一个山里姑娘来说,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块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然而丁小妤却不满足于现状,她总觉得这离她的梦想还很远。尤其是随着打工的时间越长,更加深了她对家乡的思念,心中那个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梦想就愈发强烈。

追梦,大山深处创基业

“干什么好呢”,自从丁小妤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后,她一连几个月都睡不着,一直在琢磨自己回到家乡后能为家乡做点什么。2004年5月,当地党委政府出台外出返乡农民工优惠政策,提供创业“绿色通道”,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大胆创业,带领群众致富。丁小妤得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毅然辞职离开了工厂回到家乡,开始寻找家门口创业致富的新路子。

在甘田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丁小妤看好家乡那片长势茂盛的茶叶基地,对发展茶叶产业生产加工有了一定构想,但又不敢贸然投资。为了办好加工厂,2004年6月至8月,她多次自费到外地考察茶叶市场,并请教县直茶叶种植技术员和有关专家,在得知自己的家乡辖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辖区内种有一定规模的茶叶时。她把自己打工留下的3万元积蓄,尝试着办起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加工厂。初试取得了成效后,她对办厂有了信心,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了把加工厂办出特色,办出品牌,达到做大做强茶叶加工业的目标,她把原来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厂正式注册为乐业县甘田镇小妤茶叶加工厂,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成为甘田镇规模最大的私营茶叶加工厂,现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产值487万元,年利润达70万元。

圆梦,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致富不忘众乡亲。丁小妤在自己生活日臻改善的时候,一心想到的是如何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2009年,她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挂牌成为马浪平茶叶生产合作社,把一些茶叶种植大户作为社员加入到合作社中,带领他们一起种植和加工茶叶。平时,她除了将茶叶种植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一些茶农外,每年还组织茶叶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实行包片分工形式,走村串户,与群众拉家常,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在她和社员们的谆谆引导下,周边许多群众纷纷把自家的土地拿来种植茶叶。

为让新茶农掌握茶叶种植技术,丁小妤充分发挥“农家课堂”培训户传帮带的作用,结合实际制定了学员的培训计划,建立了新品种、速生丰产、无公害栽培等三个茶叶示范基地250亩,作为当地茶农培训、教学、指导基地。积极推广高山平台密植、开深沟保水抗旱、重施基肥、追施有机肥、速生丰产等五大项新技术。截止目前,她共举办“农家课堂”培训班20余期,培训学员达1000多人次。在她的培训下,许多农民都成为了茶叶种植能手。丁小妤告诉笔者:“我办这个加工厂,不仅要圆我自己的梦想,重要的是想以此为龙头,带动和帮助广大父老乡亲们实现致富梦想。”

话语虽然朴实,却道出了她为实现心中梦想而不懈追求的人生。为一步扩大覆盖面,丁小妤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分期分批吸收邻近乡村的茶农加入到她的茶叶加工厂接受各类技术培训。刚开始的时候,前来参加培训的茶农只有甘田镇九洞一个村,现在辐射到该镇的四合、达道、夏福以及新化、凌云玉洪等周边乡镇一些村屯。通过合作社的“传、帮、带”下,合作社周边的农村党员和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创业,现全镇已有800多户群众发展了茶叶种植,茶农年每户均增收3000多元,大部分农户都已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走上了小康之路。

“三叶青”种植致富领路人

——记乐业县逻西乡个马村党支部副书记杨通流

在乐业县,说到逻西乡个马村“三叶青”种植大户,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说到一个人,他就是逻西乡个马村副支书杨通流。近年来,他在村里带头种植“三叶青”,带领乡亲们走上种植“三叶青”致富路。他成了群众公认的“三叶青”种植致富领路人。

在种植“三叶青”之前,善于思考的他从报刊杂志上捕捉到中草药——“三叶青”潜在着巨大商机的信息。凭着多年经商的经验,杨通流知道个马村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三叶青”的生长,于是种植“三叶青”的计划在他头脑中形成并付诸实施。

2009年5月,杨通流动员全家用十多天时间到山上采集了65公斤种苗,向亲朋好友租了4亩地开始种植“三叶青”,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每亩收入达2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种植“三叶青”致富人。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富才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自从他2003年当选副支书以来,致富后的他并没有忘记乡亲,心系贫困户。看到杨通流通过种植“三叶青”富起来后,个马村的黄光初、黄妈仁等5户贫困户也想种植三叶青,但没有钱购买种子,杨通流知道后,无偿为他们提供“三叶青”种子,还主动上门指导他们进行种植。今年,这五户贫困户种植的“三叶青”长势良好,预计户均年纯收入达3万元左右。

在个马村,只要有群众在种植“三叶青”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总会耐心地解释。为了让全村群众致富,他把自己的“三叶青”种植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人,并对种植“三叶青”各个环节技术进行具体指导。为附近村寨作出了示范。在他的带领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个马村还成立中草药种植协会。目前,个马村种“三叶青”面积达500多亩,杉木1万亩,八角5万多亩。2013年全村村民“三叶青”种植收入达60多万元,杉木收入达570多万元、八角收入60多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100万元,全村平均每年人均增收380元,会员尝到了种“三叶青”的甜头。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村民们对今年的“三叶青”种植更有信心了。

杨通流不仅乐于助人,且是一个特别热心公益事业的人。致富后的他不忘记家乡人,带头集资投劳,带领群众修路架桥,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他热心服务村民的举动,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在前进的道路上,杨通流又有了新的打算:利用自己和本村的技术及经验,进一步带动周边村寨发展种植“三叶青”,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把种植“三叶青”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大石山区里的致富引路人

——记乐业县花坪镇浪筛村党支部书记周大邦

乐业县花坪镇浪筛村,是个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然而,就在这么一个到处是石头的山旮旯里,在村党支部书记周大邦的带领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608元。

围绕村民选职业

1979年,经过上级党委、政府的批准,浪筛村正式成立。由于村里缺少文书,上级组织部门找到周大邦谈话,希望他从民办教师队伍中转到村里担任文书。当时浪筛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村民基本上没什么经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去村里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之。而教书育人却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既不得罪人,又是国家的一个铁饭碗,如果工作做好了,还有转正的机会。连续几天,为“小家”还是为“大家”,这个问题不停在他脑海出现,考虑再三,他认为一个人生活好不算好,全村人生活好了才算好,最终他选择了到村里担任村干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围绕村情定思路

浪筛村纯属大石山区,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13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屯,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只有181亩干水田,分布在岜木村和烟棚村的辖区内,生产极为不便,由于山高石头多,加上水土流失厉害,农作物产量很低,人均口粮不足300斤,大部分村民口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面对这一困难局面,周大邦积极组织村干、队干及党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他认为目前浪筛村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两个事情,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二是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只有这样,村民用粮用钱才不用向政府要,群众生活才会得到根本转变。

围绕产业抓发展

如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这个问题自周大邦上任做村干部以来一直在思考。但村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经过多次到其它先进村实地考察和到农业、林业等部门了解,他发现浪筛村适合种植核桃、白凤桃、石榴、花椒等产业。想到就做,他积极带领群众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尝试种植核桃、白凤桃、石榴、花椒等产业,当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胆提出大面积种植核桃、白凤桃等优势产业。有些村民提出:没有技术,到时候亏本怎么办?面对群众的质疑,他表态,技术我们可以向其它村学习,也可以向县里农业、林业等部门请教,而且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没有启动资金,政府还帮我们担保向银行贷款。如果我们不去做,那我们的生活只能停滞不前,每天只能通过向政府“等、靠、要”的方式过日子,这种日子大家应该不想再过了吧?经过他耐心分析,最后,村民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目前,该村共种植核桃400来亩,白凤桃1200多亩,石榴138亩,花椒3万多株,群众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围绕民生抓扶贫

基础设施差、缺粮、看病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一直是浪筛村首要问题。为了尽快解决村里面这些困难问题,周大邦多次到县里反映情况,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该村争取到桂西项目建村级卫生室一座,村民看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兴建了80多座容量6000多平方米的水柜,有效解决了村里吃水和部分土改田用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用五年时间修建水利六条,砌墙保土500多亩,初步解决村民口粮严重短缺的问题。

面对新一轮扶贫攻坚有利机遇,为了改变浪筛村村容村貌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年近61岁的他,打败了其他村竞争对手,用个人几十年为村民服务累计出来的生动故事打动了在场所有评委,最终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170万元等多个扶贫项目,为浪筛村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俯首甘为孺子牛

——记乐业县花坪镇运赖村小学校长岑光录

在乐业县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里,有一名平凡的教师,四十年如一日,安贫乐教,艰苦创业,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师生和群众的一致称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就是乐业县花坪镇运赖村小学校长,左脚残疾,走路极为不便的岑光录,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    

与教师结下不解之缘

    说起他的教育生崖,岑光录始终忘不了他的恩师陈忠南。记得岑光录还读小学三年级时,一次上山砍柴不慎砸伤了左腿,当时村子里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家里又很困难,没钱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因此,那一次意外给他留下了终身残疾。因为残疾,生性内向的岑光录听从父母的意见退了学。

    十五岁那年,岑光录认识了在运赖小学执教的陈老师。陈老师家住花坪镇,而运赖村距离花坪镇政府所在地24.8公里,由于当时没有通公路,步行需要6个小时。所以陈老师周一到周五都在运赖村居住,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于是他便委托岑光录在周末的时候帮忙照看自己在运赖村的房子。在和岑光录的相处中,岑光录的忠厚老实赢得了陈老师对这个残疾孩子的喜爱,经常邀请岑光录到他的住处去玩。在陈老师的帮助下,岑光录又在这间狭小的屋子里继续开始了中止几年的读书时光,完成了小学的课程,并且练就了一手漂亮的书法。

    山村小学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当年的陈老师一个人就要负责五、六十个学生的教学工作,这样沉重的教学负担让陈老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决定推荐岑光录为该校的民办教师。1970年3月3日,16岁的岑光录从此踏入了教育之门,一干就是43年。

 俯首干为儒子牛

自从当上了民办教师后,岑光录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山村里的交通极为不便,走访同村的一户村民有时候就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然而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学生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辍学现象很普遍。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岑光录踏遍了山村的家家户户,把辍学在家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动员回校。43年,他已记不清做了多少位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学生返校了。但岑光录告诉我们,因为他腿残疾,所以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很奏效,每当他一拐一瘸地赶辍学学生家里时,家长们都会为他的行为而感动,第二天就会把小孩送回到学校。

    对家境困难的山里娃,岑光录注入了更多的关爱。现就读于运赖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氏金和五年级学生王功荣姐弟俩就是其中之一。姐弟俩因父母早逝,跟随伯母一起生活。因伯母家没什么经济来源,又要抚养自己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难。每学期开学,岑光录会减免姐弟俩所有费用,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送给两个孩子。执教期间,岑光录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了数十个像王氏金姐弟家境贫寒的孩子。就在该县今年1月17日上午举行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后,岑光录草草吃点便饭,不顾大家的强烈挽留,执意让儿子开着摩托车送自己回学校,因为下午还要上课,他心里放不下孩子们。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40多年来,岑光录始终以校为家,多方筹措资金,不遗余力为学校增添一砖一瓦。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腿脚不方便的他,为了节省开支,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看管材料,卸车,扛顶木等。在上级部门的资助及他的努力下,如今的运赖小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教学楼、住宿楼、综合楼逐一建起,学校操场也进行了硬化,教学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事迹感动整个社会

十个到运赖,九个不愿在。运赖村地处山区,常年缺水少电,很少有人愿意到这样一个地方从事教育工作,即便是当地人也希望能够到更理想的工作环境中去打拼。40多年来,岑光录先后经历了45个教师的到任和调离。因此,学校缺少老师是常有的事。直到今天,年近花甲的岑光录依然要负责两个学年的教学工作。

也正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倾注一生的残疾校长,他用自己的大公无私、艰苦创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也感动了整个社会,先后荣获了区、市、县劳动模范,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冰冻灾害的时候,到广西支援的黑龙江大学陈顺达等5名大学生,听说岑光录的事迹后,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运赖小学。当得知学校缺老师时,陈顺达毅然留在了运赖小学做了4个月的教师,并对运赖小学及岑光录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报道,后因身体不佳返回了学校。也正是通过网络,广东省青岛市的任敦群选择到运赖支教,并于2009年5月帮开通了“运赖小学的博客”,访客达3675人次,搭建了运赖小学与外界的桥梁。

今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组的高晨源、汪晓霖两位记者,慕名到运赖村小学进行为期3天的蹲点采访时,深深地被岑光录的一举一动所感动。高记者还告诉我们:“上了年纪的岑校长患上了右肾结石和十二指肠炎,年初又不小心摔断了左腿,病痛使他整晚不能入睡,凌晨四、五点钟就见他起床,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即便是这样,岑光录仍继续上课,没有耽误孩子们的课程。但愿好人一生平安!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记乐业县同乐镇央林村党支部书记李远明

在乐业县1700米的半山腰上,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木瓦结构的特色居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子四周青山树木葱茏,空气清爽宜人,是大石围天坑群生态旅游开发众多景点中的一颗绿色明珠;村里原汁源味的农家菜饭,吸引着到乐业旅游的每一位客人。这就是乐业县有名的“农家乐”旅游点——火卖生态村。

火卖实际上不是一个村,只是同乐镇央林村管辖的一个自然屯。火卖村能如此名声远扬,这离不该党支部书记李远明。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2005年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李远明从班子自身建设出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带领群众搞好生态保护,舞好“农家乐”旅游龙头,做好有机种养文章,真正实现了“抓党建、促经济”的目标。

抓好班子建设当好“火车头”

李远明知道,村党支部是搞好村“四个文明”建设的车头,只有“车头”充满活力,才能带动全村群众在小康路上加速飞驰。因此,李远明不断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等,努力提高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增强班子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如今的央林村四周绿树成荫,各种乔木和灌木相互缠绕、共同生长,丛林中更有果子狸、猕猴和各种鸟类出没,整片森林动静相宜,空气凉爽,是个天然的大氧吧。

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村级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普法活动,扫清诸如“黄、赌、毒”等不良现象,净化了本屯的社会风气,构建了一个规范、文明、和谐的新村。央林村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和谐村以及乐业县文明卫生村等。

立足村情探索经济发展之路

早在2003年,央林村火卖屯群众就紧紧抓住大石围对外开放的契机,开始自发打造了一个集观光、度假、探险为一体“农家乐”生态旅游景区,后来县里投入资金,把它作为新农村试点来建设,自治区也把火卖作为“广西特色名村”进行打造,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火卖屯的“农家乐”旅游也做得红红火火。李远明走马上任后,提出了要紧紧依托火卖屯“农家乐”旅游的成功做法,在全村发展壮大“农家乐”旅游经济,走准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围绕“农家乐”旅游,李远明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甜石榴、白凤桃、猕猴桃、李果以及野菜、绿色蔬菜等为重点的有机果蔬生产,鸡、肉牛、山羊等为重点的有机畜牧养殖,使全村的种养业呈现出规模连片、分布合理的板块格局。

此外,李远明还利用该县实施的“优果”工程惠民政策,率先垂范,带头发展核桃产业种植150亩,建立了央林村有机核桃产业种植示范基地。目前,核桃长势良好,部分果树已经开始挂果。李远明还计划通过基地的成功示范,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核桃种植。目前,他已育好核桃苗9万株,明年即可分给群众种植,种植面积约1600多亩,预计5年内全村有机核桃产值达2000多万元,人均增收650元。

兢兢业业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作为村级“两委”班子的班长,李远明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生活上、工作中都率先垂范,将村级一班人紧紧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2012年的新农保基金的收缴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群众外出务工人数多,各班子成员、包括挂村领导和干部都心存畏难,但在困难面前,李远明并没有气馁,继续发扬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一家一户进行动员宣传,对外出务工的群众,他想方设法找到群众的联系电话,动员群众交款,或者在征得群众支持的情况下,帮助群众先垫支。在他的真情感动下,群众纷纷找他交款,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各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在短短的10天中,全村全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基金收缴任务。

 

群众满意是我的工作目标

——记乐业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民警廖乐娜

户籍管理工作是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广泛接触的“窗口”,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乐业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干部廖乐娜,虽然才参加工作三年,却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通过调查走访、窗口前移、上门办证等渠道尽力为民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了一名人民警察先锋模范作用。

勤学好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廖乐娜有个优点,凡是自己不懂的,她会勤学好问,直至弄通弄懂为此。刚进户政中队之初,对于自己所从事地工作她一片茫然,无从下手,然而她并不退缩,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虚心地向老同志请教;平时一有时间,她就专进书堆里,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由于她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勤学好问,参加工作不久,她便能熟练的从事业务工作。她还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把学习实践讨论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户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促进户政工作科学发展当中。

大胆负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身为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一名普通民警,廖乐娜坚持在位1分钟、干好60秒的工作态度,对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发放、使用、查验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在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户口整顿、人口核对和户口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指导、监督各派出所依法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租赁房屋和实有人口管理。抓好人口信息计算机系统建设和管理,为基层派出所提供技术服务,为侦查破案提供人口信息查询服务。总之,在工作中,小小年纪的廖乐娜总会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断提高户政工作效率,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强化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廖乐娜时刻以服务为先导,把集体利益摆在首位,接受任务从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从不找借口。工作中,凡事力求做到使领导满意,干警满意、群众满意。在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时,因考虑到部分人群因工作或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跑到户政大队进行办理。针对这种情况,户政中队决定集中时间,带着照相机登门办理身份证。作为户政中队的其中一员,廖乐娜克服困难、积极响应,多次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到新化镇、甘田镇的各村屯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办理二代身份证700余张。

工作中,廖乐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就在日常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中,考虑到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廖乐娜会将所解答事项写成一张小字条并附上联系电话,方便群众事后咨询。此外,在办理户籍业务中,为了方便群众了解程序和咨询,廖乐娜还将办理户籍业务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户政便民措施发放到各村党支部书记手中,并留下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尽量让群众少走弯路。

廖乐娜还勇于接爱批评,在该县开展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中,她广泛走访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并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真正做到内化于心而外践于行。

遵纪守法,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作为一名窗口单位的民警,廖乐娜从始终从规范着装、遵守作息时间、热情接待群众等方面做起。认真贯彻执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廉政准则》等各项规章禁令,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横、硬、推、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拿一把椅子让座,用一杯白水解渴,喊一声你好问候等系列良好执法行为感化前来办业务的群众,用智慧、汗水和爱心谱写了“树形象、解民忧、保稳定”的新篇章,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让青山更绿  让生活更好

——记乐业县雅长乡雅庭村党支部书记黄颖念

她,虽然话语不多,做事却雷厉风行,用她的行动和智慧带富了一方群众;

她,虽然是最基层的普通一员,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先后荣获百色市首批农村实用拔尖人才,乐业县“双学双比”先进个人、先进女能手,乐业县平安创建先进个人、十佳经济女能人、十佳道德模范、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创先争优明星党员的“带富星”等殊荣;

她,就是乐业县当得最久,被媒体报道最多,在乐业出了名的女支书——雅长乡雅庭村党支部书记黄颖念。

黄颖念今年45岁,身材瘦小,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给人的印象是成熟干练。近日,当我们再次走进雅庭村时,所见所闻,不禁让我们喜出望外。

为了让青山更绿,她带头上山育苗

当我们走进黄颖念家时,她正好从山上回来,满脸的汗水。“趁着早上凉爽点,多干点活。”她一边擦汗,一边告诉我们。“为了把清洁乡村的工作做好,让山上都披上绿装,我正在山上培育树苗,现已投入30多万元,育有杨子金、秋风等树苗20多亩。”黄颖念介绍说。

自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黄颖念花了不少心思。雅庭村座落在大山森林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清洁乡村活动贡献一份力?为此,她专门跑到柳州、南宁等地考察,当她发现很多地方的绿化树苗紧缺,而且绿化树苗所需的杨子金、秋风等树种在当地随处可见时,于是她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先育苗,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后再带领群众一起做。这是她长期以来的一贯做法,不管上级有什么号召,她都先带头示范。

说干就干,回到家之后,她发动全家上山采集树苗,在自家的山坡上建起了苗甫。为了把苗甫护理好,黄颖念以山为家,在山坡上建起了一个棚子,还雇请了4名工人,一起护理苗木。为了方便出行,黄颖念还出资10多万元,开通了从山脚到山顶长3公里的公路。

“5年之后,我要把这片荒坡变成绿洲,苗甫达到300亩以上。到时候,我希望自己培育的树苗,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其它地方,让山头更绿、城市更美。”望着绿油油的树苗,黄颖念充满憧憬。

为了让群众生活更好,她率先垂范

黄颖念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也是个敢于尝试的人,每次不管乡党委、政府发动种植什么、养殖什么,她都会率先垂范,况且每样都做得有声有色,形成一定的规模。如今,光是她一家,就种有沙糖桔200亩、高产软枝油茶80亩,养有肉猪80多头、母猪30头、林下养鸡2000多羽、黄牛30多头。一年下来,她总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成了当地致富的“领头羊”。

然而,黄颖念却不满足于现状,她常说:“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裕才算富。”为了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她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动村民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猪、林下养牛等,并用自己的行动树立榜样。为让村民掌握种养技术,她还经常组织村民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带领村民到罗甸、平果等地参观考察种草养牛等。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发展林下养鸡8000多羽,养殖山羊3000多只,养牛100多头;发展网箱养鱼110户,建成网箱1600多箱,投放鱼苗300万尾。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600元提高到2012年的3620元。

黄颖念一心想着村民,更多的是关爱特困户、困难户,在她的工作计划中有这么一条:“一年帮扶一户特困户。”黄颖念是这样计划的,也是这样做的。困难户岑世群、王亚恩、王亚亮等人,就是在她的帮扶下慢慢摆脱贫困的。如今,岑世群养牛12头,养羊40只;王亚恩养牛16头,养羊62只;王亚亮养牛12头,养羊36只。这几家成了当地牛羊养殖能手,不但不再等靠救济,而生活也慢慢得以改善。在雅庭村,一样得到黄颖念帮助的贫困户就有15户。

为了地方的稳定和谐,她尽己所能

雅庭村地域宽广,居民居住分散,作为一个支书,她经常下到各村屯了解情况,每次下队都要2、3天,有的屯与屯之间要走3、4个小时,但她从来不说一声“累”字。雅庭村居住在林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用地是林场划给多少就种多少,因为土地问题,当地居民与林场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通过她的努力,密切了场群关系,拉近了村民与林场的距离,为群众和林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一心为民谋发展

——记乐业县新化镇伶弄村党支部书记黄永生

一个拥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能十几年如一日的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乐业县新化镇伶弄村党支部书记黄永生。

踏破“铁鞋”终有路

伶弄村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332户,1491人,耕地面积1100多亩,其中水田590亩,2005年以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过千元。

当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时,也荡涤着伶弄村人封闭已久而又渴望致富的心。可伶弄村的致富之路在哪里?身为党支部书记的黄永生倍感肩上担子的份量,时常面对家乡的荒山发呆。祖辈生活的小山村,由于贫穷,自己从小就发誓要发奋读书,离开这个偏僻而又穷得叫人害怕的山村,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自己不但不能跳出这个穷山村,反而成了这个村的“领头羊”。

如何才能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生活,过上美好的日子呢?当黄永生在苦苦思索时,2002年,新化镇党委政府开始在全镇试行种植烟叶、茶叶、桑叶(俗称三叶)。当镇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时,时任村主任的黄永生当时就意识到种植“三叶”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他告诉大家:“我们发家致富的时候到了,如今政府推广‘三叶’种植,我们必须抓住有利用时机,充分发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利用荒山种植茶叶,利用水田种植烟叶和水稻,利用山坡种植桑叶,并要形成规模。”他的号召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村里确定了做好田里和山上“两篇文章”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即水田以种植烤叶和水稻轮作为主,山上以种植茶叶、桑叶和柑果为主,并制定出村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当年,他自己就带头种植烟叶6亩,茶叶8亩。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田地种植“三叶”,并逐年扩大规模。截止2012年,全村种植烟叶530亩,桑叶400多亩,茶叶400多亩,砂糖桔200多亩。通过种植“三叶”,群众也慢慢走上了致富路。

出谋献策助发展

为提高村民种烟的积极性,在烤烟生产初期,黄永生经常组织党员和群众到先进烟叶生产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他们学用先进技术的水平,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充分利用农家课堂以及远程教育等平台,邀请县、乡烤烟生产专家和烟叶技术员对烟农进行培训。几年来,共举办烤烟、茶叶、柑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0多期,发放资料2000余份。

    对发展慢的村民小组,黄永生采取“三抓”的办法,即对有兴趣的先抓,对有发展能力的先抓,对不懂技术的全力抓,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全村协调发展。为了不让全村有一户掉队,真正实现屯屯有特色产业,户户有经济来源,黄永生经常帮助群众出谋献策,对于想发展生产但又缺乏资金的农户,他主动联系镇信用社帮忙贷款;对于有土地又有劳动力的农户,他引导他们改变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采访时,该村村民黄家明指着建好的漂亮楼房告诉我们:“黄永生真是我们致富的领头羊,当初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和引导,别说建楼房了,就连基本生活也难以保障。”话语当中难于掩饰心中的感激之情。

群众冷暖挂心头

黄永生作为一名村官,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多年来,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跑项目,挣取资金,努力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先后争取到资金100多万元,修建了百福水泵滚水坝、百吉滚水坝,硬化了百吉、百福、伶弄屯屯内道路2.6公里,为村里修路10余公里,如今伶弄村已组组了通公路。同时,还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努力改善村小学教学环境,几年来共争取到资金30万多元,修缮了伶弄村小学校舍和配置新桌椅等。

黄永生在带领大多数群众致富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弱势群体,对待五保户、孤老户、特困户更是百般关心,时常惦记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充分发动本村有能力的党员,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定点包扶困难户。黄永生也自己带头包扶困难户,定期到包扶对象家走访,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永生的努力下,如今伶弄村取得了巨大变化,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黄永生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勇挑重担的女支书

——记乐业县幼平乡马三村党支部书记农彩换

 

她,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倾心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充分展示了一名女共产党员的风采;她,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悉心照顾孤寡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演绎了人间的真爱,她就是乐业县幼平乡马山村党支部书记农彩换。农彩换是乐业县88个行政村(社区)中仅有的几名女村支部书记之一,也是百色市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乐业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劳动模范。

不负重托真抓实干

现年45岁的农彩换从1999年开始,从村妇女主任做起,先后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2011年9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她以高票当选马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作为一名女性,虽然在村里做过村干多年,但要自己独挡一面,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对于农彩换来说,确实有很大压力。然而农彩换却善于把工作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杂,征地、危房改造、新农合、低保、社保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村干部的辛勤工作。每次上面有任务下来时,农彩换从不喊苦、不喊累、不抱怨,总是带领村“两委”成员走村窜寨,挨家挨户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指标分配。在开展工作中,难免也会碰到一些刁蛮的人。就在该村低保补助问题上,该村一黄姓村民总认为别的困难户可以评得上,为什么自己不比他们富裕,怎么每年都评不上,心里一直有种抵触情绪。农彩换了解到情况后,亲自找到该村民,将低保补助政策以及评选条件一一向他讲解,并鼓励他趁着自己还年轻力壮多找点事做。在农彩换的劝说和帮扶下,该村民不但不再闹情绪,还把自家的3亩多地拿来种植白凤桃。如今,他一年光是买桃子的收入也有4000多元。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马三村经济条件紧张,土地资源人均面积少,村里缺少支柱产业,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农彩换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文章,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调查了解,得知乡里推广的白凤桃经济作物,投资小,收益大,非常适合当地村民种植。农彩换随后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提出在村里大力发展白凤桃种植的想法,得到了村干部们的支持。但是,由于村里之前还没有人种植过白凤桃,很多群众对种植白凤桃的收成心存疑虑,都不愿意去尝试。无奈之下,农彩换只好发动党员和村干带头种植,自己也带头种了30亩白凤桃。几年后,村党员、干部们种植的白凤桃获喜获丰收,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把自家的自留地拿来种植白凤桃,农彩换也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农户,还组成村民互助小组,结对子,相互给予苗木和技术上的扶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马三村共种有白凤桃1500多亩,占了全乡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仅此一项,该村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很多农户通过种植白凤桃建起了楼房,买起了高档家具。在尝到白凤桃种植甜头后,当地群众对种植经济作物热情高涨,就在2011年该县推广的砂糖桔种植中,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村砂糖桔种植面积就突破了1000亩,成为幼平乡沙糖桔种植示范点。

用爱温暖孤寡老人

现年92岁的农富志,虽然年过九旬,身体却还很硬朗,每每谈起农彩换,她都异常激动。她说:“是彩换,她让我感觉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也是她,让我感受到了女儿般的温暖,弥补了我今生不能生儿育女地遗憾。”40多年前,嫁到幼平乡上里村的农富志,由于不能生育,在丈夫离世后,跟随侄子们一起生活的她,经常受到他们的虐待。农彩换的爸爸实在看不过,就把她接到家里来赡养,那时的农彩换也只有4岁。

小小年纪的农彩换,却非常懂事,有什么好吃的,她都要先拿给农富志吃,和父母一起照顾好老人。时光流逝,转眼农彩换长大成人了,考虑到哥哥长期在外工作,两个姐姐也已远嫁它方,作为家里最小的她只好留在家里招上门女婿,孝敬父母和老人。开始父母还能上山下地干活,家里家外有人帮着做,农彩换感觉不出什么压力。随着父母渐渐老去,身体也越来越差,打针买药、洗衣做饭全落到了农彩换的身上,但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让三位老人安享晚会,她早出晚归、吃苦耐劳,把自家的70多亩土地全部拿来种植桃果、板粟、彬木都经济林木,还在家养猪养鸡等。然而,让农彩换伤心的,尽管她努力拼命创造美好生活,却始终没能延长父母的寿命,双亲已于去年先后离逝,如今让她感到欣慰的,身边还有健在的农富志老人。

 

用忠实履职的情怀铸就基层法官的“中国梦”

——记乐业县花坪法庭庭长廖厚新

今年56岁的廖厚新,自1991年调入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审判的第一线。在从事审判工作的22年里,他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把每一件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铁案、精品案,用自己的忠实履职情怀铸就了基层法官的“中国梦”。

雷厉风行办急事

廖厚新一直以来养成速审速结的办案作风。他说:“作为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最希望的是没有案子,那样的话我们就轻松了,而更重要的是说明矛盾纠纷减少了,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可现实是不可能的,那咋办呢,答案只有一个,把案子办快、办好。多办案、办好案才是我们为百姓服务最好的方式,也是我们尽职尽责的唯一渠道。”

2013年1月3日,南干村十子路屯的龙孟成、龚竹香两夫妇走进花坪法庭接待室,泪流满面的诉说着其所养的五个儿子不孝顺,一年到头不但不称粮食、不给钱用,病了也没有哪个帮买药送医,生活很无助,要求把五个儿子告上法庭,让他们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听完两位老人的诉说,廖厚新马上整理口诉笔录,并叫两位老人先回家,法院一定会主持公道。

这事拖不得。当天,廖厚新就立了案,并为两位老人预交了案件受理费。3月4日,廖厚新深入到该镇南干村十子路屯、田湾屯找五个被告,由于当时只找到两个被告,案件无法调解。3月7日,廖厚新第二次前往调解,由于老大龙某逃避,案件仍调解无果。3月13日,廖厚新再次前往,这次五兄弟终于全部在家,经过廖厚新四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五兄弟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今年春节前夕,廖厚新再到南干村回访,两位老人满意地告诉他:“粮食得到了,钱也得到了。”

想方设法解难事

雅长乡百康村奖理屯卢某因经常喝酒后打骂妻子,妻子岑某一气之下一纸诉状把丈夫告上法庭。在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时,卢某气急败坏,情绪异常激动,坚决不同意离婚,并扬言说如果法庭判决其离婚,就要杀死原告及子女。

廖厚新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及时赶到卢某家,考虑到卢某、岑某都还在气头上,如果岑某执意离婚,势必会弄出个人命来。廖厚新要求岑某从家庭、小孩的角度出发,冷静对待此事。开始,岑某还是执意说要离婚,但在廖厚新的多方劝说下,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岑某与卢某还是有感情的,只是卢某喝酒后喜欢动手打人,迫于无耐岑某才提出离婚的。知道事情的原委,廖厚新又找到卢某,对他的酒后打人行为进行评批教育。经过八个多小时的耐心疏导,夫妻双方终于解开了心扉,卢某最终向妻子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不再酗酒打人,尊重妻子的人格。2013年2月2日,双方达成了和好协议。近期,廖厚新到卢某家回访时,双方感情和睦,正在共同努力建设新房。

全心全意化小事

在花坪法庭,廖厚新每天面对的基本上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他想:这些小事对于一个农村百姓来说,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因此,他总是以处理复杂疑难案件一样的工作状态来处理看似简单琐碎的纠纷,从来不敢懈怠和疏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他不是端坐法庭审案,经常是走村串户,找亲属、找干部,协力调解,使很多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没出村就彻底化解了。

雅长乡村雅庭村村民岑亚亮,因与岑亚串有土地纠纷,经乡、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后,遂将岑亚串家的一片油桐树砍毁。今年5月16日,岑亚串把岑亚亮告到法庭,要求岑亚亮赔偿其油桐树经济损失3360元。考虑到涉及的经费不多,双方又是兄弟关系,廖厚新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同月29日,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告岑亚亮当即赔偿原告岑亚串经济损失400元,双方并表示今后土地保持现状使用,不会再发生矛盾。

真心实意管闲事

廖厚新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乡朴实的民风造就了他善良、淳朴的品性。他时刻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把来法庭打官司的乡亲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用真情实感认真处理着每一个案件,努力化解着每一起纠纷,帮助他们解决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工作中,难免会有人找他请托,但每一次,廖厚新都会采取非常“艺术”的方法来拒绝。

吴某是廖厚新的同班同学,也是亲戚关系。2013年3月8日,吴某的女儿要起诉与丈夫离婚。作为父亲的他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为了帮助女儿多挣些财产,3次提着鸡、糯米、烟酒来廖厚新家,要求他在判决时多偏向于女儿这边。每次都被廖厚新拒绝了,廖厚新还告诉吴某:“这个‘忙’我一定会帮,‘礼’我绝对不收,如果你还认我这个同学、亲戚,你就把礼物拿回去,法官是依法办事的。”

正在吴某几次送礼不成担心女儿在离婚问题上吃亏时,女儿两口子还带着小孩有说有笑地踏进了家门。原来,接到吴某女儿的起诉书后,廖厚新和往常一样,深入到当事人的家里,了解事情原委,经过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教育、劝解,两人终于和好。

这样的案例很多。采访时,廖厚新告诉笔者:“现在的年轻人缺少互相理解、互相容忍的情怀,一点点不合意就把对方告上法庭,如果真按他们当时的意愿去办,不懂要拆散多少个家庭。据不完全统计,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调解这样的案件恐怕有几百件了。”


内容时间:2013-07-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