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吸纳“地气”战贫困——凌云县大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
作者:邓红青 杨媛   发布时间:2015-07-02  编辑:骆敏婷

云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车子行驶在盘旋的公路上,放眼望去,连绵的群山尽显青翠,山脚的梨花争先恐后地绽放,如同一片片洁白的积雪。大自然的季节循环,带回了万象更新的气息。

2012年2月1日的上午,还有些许寒冷,许多普通人家还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而凌云县的行政广场早已是彩旗飘扬,鲜花艳丽,人头攒动。因为这里将启动一场声势浩荡的以“吸纳地气谋思路,服务基层破难题,创先争优促发展”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扶贫大调研活动。

2011年,是“十二五”扶贫开发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之年,中央、广西、百色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未来的奋斗目标、任务和要求都已经明确。凌云县已经被列入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域,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号角已经吹响,今后扶贫开发工作该如何抓好落实?这是摆在凌云县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凌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战鼓擂响了。

吸纳地气 创先争优

早在2011年,凌云县就着手考虑准备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方案。为了使扶贫工作更有科学依据,更符合县情民意,2012年前,县委书记黄彩华、县长方立斯深入凌云贫困村,进行扶贫调研。年前的天气十分寒冷,县领导一行沿着崎岖的山路,深入贫困群众家中,和他们促膝长谈,听取他们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想法和建议。调研后一致认为:只有对全县110个村(社区)全面开展扶贫调研,才能全面掌握和了解贫困状况,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想法,把扶贫宣传工作做到位,激发基层干部群众为凌云县新一轮扶贫工作建言献策热情。

为了确保这次活动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吸纳地气谋思路,服务基层破难题,创先争优促发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实践活动和贫困人口识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扶贫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发改、财政、扶贫、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县四班子领导成员对所联系的乡镇、村扶贫调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整个工作顺利进行。

凌云县扶贫办积极响应 “吸纳地气谋思路,服务基层破难题,创先争优促发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成立了调研小组,前往扶贫联系点下甲乡坪山村调研。

下甲乡坪山村位于凌云县东北部,是全县“十二五”整村推进的34个贫困村之一,属区级一类贫困村。该村有27个村民小组,涵盖了106个自然屯。虽然已经进入春天,但周边的山窝地和坡地还没开始耕种,光秃秃一片。

调研小组向村支书了解了坪山村的基本情况,并作了详细记录。走访中,调研人员看到,平坦的油路沿村而过,村内道路也得到了硬化,村民出门办事方便多了。屯级路两边,不少农户建起了坚固的新房。村里还建有卫生所,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值班,条件虽然简陋,但是一些基本药品还是比较齐全,村民要是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都能很快得到医治。尤为令人欣喜的是,村里99%的村民都参加了合作医疗,降低了因病返贫的几率。

调研人员来到一处房子前,和户主聊了起来。

“去年玉米收了多少斤?”

“家里现在有什么困难?”……

户主姓李,两个孩子初中毕业就到广东打工,他和妻子留在家,种自家的几分水田和玉米地,闲时给人打零工。

“想养猪,但是没本钱,出去打工,又没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虽然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没什么余钱,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门路。”户主说。

对此,调研人员向这位村民介绍了近来的扶贫惠民政策,希望他把握好机会,好好筹划今后的增收问题。

经过多天的调研,调研组对坪山村的人口状况、基础设施、贫困原因等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提出了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解决坪山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个月的时间里,发改、财政、扶贫、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千名干部,深入到各个贫困村,进村入户,与当地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倾听贫困群众的心声。他们详细记录贫困村的信息,每一串数字,每一个意见,都不放过。调研工作细致入微,民情、民困记挂心中,掌握好数据和建议,成为每一个参加调研活动干部的自觉行动。

通过这次大调研活动,县里全面掌握了全县农村交通、人畜饮水、能源、社会事业和产业开发现状,为今后制定扶贫政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资料。每名深入一线的干部从基层带回民意、带回实情,还带回思路、对策和措施,为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真实依据。

认清形势 抢抓机遇

这场以“吸纳地气谋思路,服务基层破难题,创先争优促发展”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扶贫大调研活动,让凌云县对县情和各个贫困村有了更深入透彻了解,过去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凌云依然面临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返贫率高的问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作为优先发展地带;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的基本思路,指明了今后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国家特殊的扶持政策为凌云县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划分14个连片特困区域,作为新10年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今后财政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片区扶贫开发,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也指出,“集中力量”推进重点贫困村区域开发,凌云被划入滇桂黔石漠化特困区域,将获得国家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扶持。

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将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鼓励后发展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这有助于凌云这样的贫困地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新一轮“两广”对口扶贫以及区内对口扶贫、定点扶贫,将给凌云县扶贫开发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凌云县将得到技术、资金等更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结合县情,抓住机遇,凌云县提出了“整县推进”的扶贫思路,明确了未来10年扶贫开发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整县推进”为工作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加快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完善扶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着力解决扶贫开发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到2015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34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凌云县将重点抓好九大扶贫工作,从而达到“两个实现,两个改善,两个优化,三个提升” 。

通过大力实施 “整县推进”工程,全面实现贫困村屯脱贫致富。在全县“十二五”整村推进的34个贫困村实施 “整村推进”工程,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加以扶持。

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利用建设示范村、发展林下经济和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全面实现贫困人口增收提速。

建设“54311增收”示范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设5个凌云有机白毫茶示范村、 4个桑蚕产业示范村、3个能繁母猪养殖示范村、1个烤烟种植示范村、1个特色水果示范村。初步建立贫困村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全面提升林下经济效益。建设林下养殖示范带、铁皮石斛种植基地,10大功能种植基地等,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努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深入推进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特色优势种养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继续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全力推进贫困村屯水、电、路、住房、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凌云县已经被纳入滇桂黔石漠化特困区域,未来要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凌云县将在整片石漠化山区实施大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重点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主的易地移民、劳务输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发展山地中草药业等综合治理,探索出大石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扶贫新路子。

在利用扶贫培训工程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生存技能方面,强化三个内容,即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积极优化培训资源。站在新的高度来看待扶贫培训,把培训作为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抓。

此外,还要大力实施易地扶贫移民安置工程,全面优化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优化贫困人口居住环境;大力实施科教扶贫工程,全面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养。统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等民生工程,在保证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水平。

解放思想 创新工作

“整县推进”,是从县情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扶贫思路,是凌云县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创举,这意味着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上,投入的资金更多、力度更大,措施更实。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凌云县的贫困人口约有11.4万人,贫困面宽,致贫因素复杂,贫困程度深,因灾因病返贫突出,贫困村屯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公共服务能力低,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就必须结合凌云实际,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整县推进”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维护弱势阶层根本利益、加快脱贫致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加快凌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新时期,凌云县还将每年拨出专项资金50万元,对各行各业对扶贫工作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这一激励措施,在全区是不多见的。

2月22~23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到凌云县进行扶贫调研,宣布凌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项目正式启动,这对凌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区轰轰烈烈地开展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之时,凌云县的全体干部群众正以奋勇争先、赶超跨越的气势,为实现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凌云努力奋斗着!


内容时间:2012-07-0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