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成立30周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3  编辑:崔月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于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目前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6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60%。3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前行,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亿元,是1987年的27.6倍;  财政收入3.55亿元,是1987年的4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6元,是1987年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的15.4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122元,是1987年的40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二是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成功探索生态扶贫“肯福模式”、整乡推进“大安模式”,并大力实施“扶贫+”创新攻坚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最近10年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39.2个百分点。三是旅游产业风生水起。我县紧紧抓住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地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发展契机,大力推进环江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牛角寨瀑布、文雅天坑群、古宾河漂流等一大批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成功创建3A景区一家(牛角寨景区)、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区两家、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两家。全县旅游发展资源丰富,目前可打造为5A级景区的有2个,可打造为4A级景区的有6个。环江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成号。今年前三季度我县预计接待游客总数82.4万人次,同比增长24.8%;旅游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27.3%。四是产业发展显著提速。我县大力发展香猪、菜牛、核桃、特色水果等八大特色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种养业逐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成功举办三届环江红心香柚节,红心香柚成为环江新的特色名片。工业实现较快发展,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晋级自治区A类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家,逐步形成农林产品加工、茧丝绸、有色金属、新能源、饮用水等产业并举的新格局面,成功打造“中国优质蚕丝生产基地”县。五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按照“一桥一路连成线,三横六纵形成网”目标,改造旧城区、拓展新城区,城市综合体、花竹帽广场等项目的建成,县城外立面改造工程的竣工,改变了环江的形象,提升了环江县城的功能和品位,让各方来客最直观地感受到了环江的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六是民族团结事业繁荣发展。重点打造“壮族三月三”“毛南族分龙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大力弘扬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展现民族团结发展成果;大力传承和保护特色少数民族文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毛南族“肥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傩舞等民族文艺作品成功登上德国、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舞台,毛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得到广泛宣传。

  环江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上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经济下行压力,环江以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为重大契机,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体的措施和成效有:

  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新提升。深入实施“一园二带三区”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速,优势产业增量提质明显,林产加工业、茧丝绸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5.30亿元,增长5.7%;财政收入3.55亿元,增长6.9%;工业总产值21.20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066元,增长6.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122元,增长8.4%。二是扶贫攻坚精准发力,开发扶贫实现新突破。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拓宽贫困群众致富空间,大力推进下南乡“整乡推进”开发扶贫、扶贫产业“8310”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等工作。2016年以来,我县多次在全国、全区和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先后两次代表广西圆满通过国务院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三是“世遗”品牌成功打造,旅游发展迎来新纪元。启动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大会战,旅游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毛南族分龙节影响力越来越广泛,我县荣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称号。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呈现新风貌。按照“三横六纵形成网,一桥一路连成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城中心城区功能和城镇电网布局不断完善。我们还建设一批能源、水利、人畜饮水等重大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完成一批等级公路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村村通水泥(柏油)公路基本实现。五是重点保障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发展的普惠性和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成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社会救助和弱势群体关爱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医疗、入学、住房、交通条件得到有力保障,群众文化体育等事业繁荣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环江结合自身优势在经济建设中践行这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环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环江从“世遗时代”步入“高铁时代”,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三年打基础、五上水平、八年大发展”的发展路径,按照“大不变、小调整、不反复、不折腾”的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始终坚持“54321”长远发展战略不动摇,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三靠拢、三融入”发展策略,在全社会唱响世界自然遗产和神秘毛南文化两大品牌,把环江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

  为加快环江发展,从2016年起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12345”的具体工作思路。即坚持奋勇争先、赶超跨越这“一条主线”不动摇,用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大工程巩固年”活动“两个抓手”,深化旅游基础设施攻坚战、精准扶贫攻坚战、城乡统筹建设攻坚战“三大攻坚战”,构建“高、果、游、园”四大发展支点(即加快高速交通网建设、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推进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区六园”的现代新型产业园),营造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五种风气。从经济工作角度概括来说,就是狠抓“一个三”和“一个四”,“三”指的是深化三大攻坚,“四”是构建四大发展支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苦干实干加巧干,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建成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我们毛南山乡的跨越发展。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十三五”时期,环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8%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居民消费率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是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国家级贫困县和60个区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四是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五是生态环境优美宜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森林覆盖率、城乡空气质量、主要江河流域水质、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乡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六是改革开放持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进展,法治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开放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七是民主法治健全完善。深入施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发展。

  (二)环江的发展优势

  环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优势在生态,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境内有木论喀斯特和九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最大的品牌是世界自然遗产,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广西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大的潜力在旅游,全县旅游发展资源丰富,境内有牛角寨瀑布群、喀斯特地貌景观、文雅天坑等生态旅游区。目前可打造为5A级景区的景点有2个,可打造为4A级景区的有6个。最大的特色在美食,环江的“香猪、香牛、香鸭、香粳、香菌”等五香食品美味可口,享有“飘香”之乡的美誉。同时,环江又称“硒旺之地”,多数作物达到富硒水平,其中爽口甜美的“红心香柚”更是成为环江新的品牌标志。

  (三)环江在新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自治区全面实施“四大”战略和“三大”攻坚战,这些为我县带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

  一是中央给予广西新的定位带来的机遇。借助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对广西新的战略定位,环江作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将迎来加快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改善面貌的新机遇。二是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环江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开发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加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三是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自治区作出全面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将加大对重点生态经济、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财政扶持的力度,我县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完全吻合自治区的战略决策。四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带来的机遇。自治区将重点帮助落后地区打造基础交通运输网络和相关配套设施,尤其是贵阳—南宁高铁规划过境我县并在县城附件设站,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将给我县在布局重大产业、发展商贸物流和跨省旅游业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五是实施脱贫攻坚战带来的机遇。自治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将安排4万人左右实施扶贫移民集中安置,这为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带领民众脱贫致富带来了新机遇。六是“申遗”成功带来的机遇。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的重要部分“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我县地处桂西巴马、桂林和贵州荔波等三大国际旅游区的结合部和交汇点,“世遗地”旅游特色品牌的创建必将为我县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新的有利契机。

  (四)环江的发展商机

  当前,环江将围绕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培育生态产业、延长产业链要求,搭建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努力构建以休闲养生旅游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旅游业、生态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招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宽松的投资环境。

  环江精神特质 招商引资

  环江的精神特质,概括起来就是“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勤劳朴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治县成立以来,环江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克服了自然条件的羁绊、摆脱了艰苦环境的束缚,奋力建设好幸福美好的家园。同时,我们秉持“海纳百川、无私奉献”的情怀,在本身就是国定贫困县的情况下,1993年以来先后接收安置了都安、大化、东兰三个县6万贫困人口,2002年又接收原广西红茂矿务局政策性关闭破产后2万多职工及家属的安置任务。30年来环江各族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通过勤劳的双手谱写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辉煌篇章。

  对广大海内外读者和投资界的朋友,我想说:环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毛南族自治县,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俗风情,丰饶的物产和秀丽的风景让外来游客流连忘返,诸如环江的五香食品,香猪、香牛、香鸭、香米、香菇驰名中外,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追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环江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是旅游的天堂。随着党的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我县将紧抓机遇,乘上世遗、高铁的东风,扬帆远航,走出广西,向中国,向世界展示神秘毛南的风采。我们亦将坚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尽全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环江持续发展的互利双赢局面。


内容时间:2017-11-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