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都安县下坳镇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好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3  编辑:崔月

 6月27日,大雨哗哗下着,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车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罗志清在自家一楼客厅悠然而熟练地编织着箩筐,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一到雨天就在土坯房里担惊受怕了。
  
  “能住在这里,全靠党的好政策啊!”罗志清激动地说,老家原住在下坳镇加八村龙岩屯,那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交通非常不便。
  
  近年来,下坳镇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坚持以规划指导搬迁、引领群众脱贫。
  
  其中,车家庄安置点主要安置来自下坳镇隆麻、肯友、高王等12个村的群众,安置规模为100户555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505人、同步搬迁10户50人。下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计划安置936户3913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3户3561人、同步搬迁93户352人。
  
  “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也许我现在还在山上挑水喝。”罗志清说,旱季之时,家里的饮用水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取,挑回两担水,一天就过去了。“我们屯不通路,走路到镇上都需要两个小时,这对孩子们来说,太艰难了。”罗志清家里有6个孩子,学校离家远,孩子上学难成了他的一大心病。现在搬迁到了安置新区,不仅交通方便、饮水便利,孩子上学难问题更是得到了有效解决。
  
  车家庄安置点选址紧靠水南二级公路,距集镇仅4公里,水、电齐全,且对面就建有幼儿园,农户从大石山区中搬迁出来即可享受到交通便捷、上学容易、饮水安全、就医有保、发展有望的良好条件。
  
  为保证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结合实际情况,下坳镇党委、政府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产业。在安置区周围的山上种植百香果、山葡萄等,并依靠二级公路、村级道路的交通优势,鼓励贫困户在原居住地发展竹笋、芭蕉、木材、红薯粉、火麻、瑶鸡等特色种养业。
  
  “雨天或者空闲时间,我就在家里编织箩筐,一个能挣3元。”罗志清指着家里墙角叠得极高的箩筐开心说,老板会定期到安置点收加工编织好的箩筐,“我们不用担心销路,而且也没有任务量要求,收入还不错。”
  
  “以前在老家出来务工,往返差不多要3个小时,别人觉得会误工就很少找我。”车家庄的贫困户杨昌来从事建筑类工作,自从搬到了安置新区,找他做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这里,我们每家每户还分到了一分的菜地,这个细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照顾很细致很贴心。”杨昌来的妻子用一楼经营着小卖部,他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据悉,截至目前,下坳镇已引进广东东莞康音电子厂入驻办厂,为搬迁贫困户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确保每户至少1人进厂务工,使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并在下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附近配套建设电子厂、农贸市场、木材交易市场等项目,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率。同时,推行“党建+教育扶贫”模式,定期为贫困户开展维修电工、混凝土工、砌筑工、焊工和家政服务等多个工种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增收。

内容时间:2017-07-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