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记者近日在当地调研了解到,巴马县大部分区域在大石山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贫困发生率较高。近两年巴马县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机制,在扶贫攻坚中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今年预脱贫人口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成以上。
据介绍,巴马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县共有50个贫困村,占比高达48.54%;14237户贫困户、62608个贫困人口,平均贫困发生率为24.12%。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巴马县将精准扶贫作为头号工程,截至目前实现5448户贫困户共计24651个贫困人口脱贫。其中2017年脱贫人口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36.4%。
调研了解到,巴马县脱贫攻坚取得较快进展,主要得益于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巴马县委常委、副县长肖宇表示,结合巴马县实际情况和致贫的具体原因,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党建、产业、教育、医疗等多个维度发力,多管齐下有效带动了当地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2016年以来,巴马县采取“党建+项目建设”模式,在重大扶贫项目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并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团队的原则,从职能部门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投入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党员带头深入项目建设过程,听取意见,查找问题,而后将任务细化到人,在施工现场公示解决进度。
在推进产业扶贫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依托企业带动,打造一批产业示范基地、示范片。肖宇表示,巴马县对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企业给予投资额30%的奖补,最高奖补可达500万元。目前已成功引入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打造燕洞镇年出栏50万头肉猪养殖示范基地等产业基地。此外,以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巴马的机遇,发挥巴马长寿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在贫困村、屯发展乡村旅游。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据当地基层干部介绍,巴马县在扶贫攻坚中的一个亮点是,以教育扶智带动精准扶贫。一方面加强对贫困区域基础教育扶持力度。调研了解到,在寄宿生生活补助及普通高中免学费方面,2017年春季学期该县划拨1600余万元资助26367名学生,秋季学期划拨1100余万元资助20293名学生。此外,巴马县还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春季学期拨付资金1180万元,覆盖228所学校29142名学生,截至10月底,秋季学期已拨付近760万元,覆盖217所学校近30000名学生。另一方面注重职业教育培训,该县与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将深圳、巴马职业教育列为两地帮扶试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一技之长,提高其脱贫致富能力。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接受教育能极大地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或能从源头上改变贫困家庭的生活境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巴马县50个贫困村中,有46个位于大石山区,医疗条件不足,不少贫困家庭是因病致贫、返贫。为此,该县尤为重视健康医疗扶贫,专门出台了健康医疗帮扶措施,组织县、乡、村卫生计生服务人员入户摸清底数,为全县3022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全部建档立卡,将新农合医疗覆盖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此外,与华大基因建立合作,实施婴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医疗健康民生等项目,助力巴马防控地方性疾病、降低出生缺陷等,提升人口身体素质,从源头上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研中,部分基层干部表示,巴马县脱贫攻坚仍面临如下难题,一是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人才缺乏,消化吸收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能力弱。未来需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扶贫产业带动示范作用,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入手,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
内容时间:2017-12-0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