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村位于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仙寓山深处,四面环山,周围山高谷深,交通闭塞,人多地少、收入单一,属深度贫困山区,是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的定点帮扶村,全村14个村民小组共438户1532人,有贫困户135户,贫困人口362人,贫困发生率约为23.63%,脱贫任务艰巨。
为打赢奇峰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合肥中心支行党委在专门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夕阳动力”系列活动,组织动员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利用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自身的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奇峰村脱贫攻坚注入“夕阳动力”,实现离退休干部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
这不,奇峰村里种下的“幸福菇”就是合肥中心支行离退休干部倾心精准扶贫实实在在的见证。
因地制宜 “幸福菇”缘起
长期以来,奇峰村贫困户的收入以茶叶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产业薄弱、种植结构单一,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需求萎缩,严重影响了贫困户收入的增加。因此,引入新的产业发展种类,拓宽收入来源渠道,成为奇峰村脱贫致富迫切的愿望。
合肥中心支行离退休干部在多次实地走访中发现,奇峰村土壤肥沃、水质洁净、空气清新,全部是高硒土壤,全年中低温期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植食用菌,而且食用菌种植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具有产品多样、种植周期短、产出多、销路畅、效益高等优势,有助于长远脱贫致富,再加上村里耕地面积有八百多亩,规模种植发展也有空间。
于是,利用奇峰村优质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富硒食用菌种植产业,正式摆上合肥中心支行离退休干部“夕阳动力”行动的重要日程。2016年4月,在前期充分调研扶贫项目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原行长宋明、汪斌带领安徽省金汇教育发展基金会会长徐德绵、副秘书长吴南冰,与合肥中心支行离退休干部处及相关人员一行赶赴奇峰村,面对面与村委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种植大户代表进行座谈,耐心细致地从奇峰村的自然环境、生产技能、政策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把脉问诊,并承诺为村民牵线搭桥食用菌种植技术项目,引起了村民的浓厚兴趣。
精准对接 “幸福菇”起航
为确保食用菌种植这一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在奇峰村早日落地、见到实效,合肥中心支行离退休干部实地考察后一直没有闲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处张罗找合适的企业对接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获悉合肥市一家企业在食用菌生产种植方面很有技术优势,素有“蘑菇大王”之称,而且近期正在筛选种植基地,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宋明带头不辞辛劳多次上门与企业沟通协调,不遗余力推介奇峰村独有的生态环境和富硒水土资源,称是难得的食用菌天然基地。在宋明等离退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 企业对奇峰村的自然环境和富硒水土资源也做了实地考察调研,达成共识, 最终同意在奇峰村推广种植环保食用菌,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各种食用菌,由该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提供菌种,帮助联系销售生产出的食用菌产品。奇峰村则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并负责日常管理,带动农户种植“幸福菇”。
在企业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农户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2016年10月,在企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包括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农户种植了第一季食用菌,共试种了近3亩“幸福菇”。经过近一个半月的生长,奇峰村第一季食用菌——“幸福菇”顺利出菇、试种成功。奇峰村富硒食用菌项目首战告捷,产出的2000多斤“幸福菇”让种植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
落地扎根 “幸福菇”扩张
为使引进的富硒食用菌项目真正落地扎根,惠及家家户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宋明的帮助协调下,通过安徽省扶贫办从石台县扶贫办为奇峰村富硒食用菌项目争取到20万财政扶贫资金,同时还申请了相关产业发展配套资金,用于修建保鲜库和购买烘干设备。
内容时间:2018-07-2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