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安徽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 因户施策打造脱贫项目
作者:夏海军   发布时间:2015-10-17  编辑:jiangshan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目前各地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基本完成,积极推进个性化帮扶和公正扶贫考评体系——

午后的秋日,照得金寨县全军乡贫困户王金富暖暖的。

聚农E购“今天已发了8度电。”王金富望着墙上的电表美滋滋地说:“光伏发电就意味着有收入,加上补贴,每度电可卖8毛多呢。”今年,金寨县为贫困户大规模建造光伏电站,实施点对点的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近日,记者在我省多个贫困地区采访了解到,作为精准扶贫首个环节的建档立卡已近收官,各地正在紧密锣鼓地为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

“有了这张表,贫困家庭的情况一目了然”

建档立卡,精确锁定贫困人口

10月14日,记者在石台县横渡镇兰关村见到一份《贫困户登记表》。村民李拥军一家5口的个人信息,被详细地登记在表格里。表格还清晰地显示出李家的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贫困类型、帮扶计划、帮扶成效、脱贫评估等信息。“有了这张表,贫苦户如同有了一张身份证,他的家庭情况一目了然。”兰关村负责人李新知告诉记者。

王金富和李拥军两家情况类似: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病致贫。打开我省贫困人口的分布版图,不难发现,有75%集中在大别山片区和皖北片区。其中,大别山片区贫困发生率为19.8%,比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高0.7%。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贫困人口数量和致贫原因。以往粗放式扶贫中,曾经出现抓阄确定贫困户的现象。今年,全省将贫困户精细划分类别。A类是五保户,B类为无劳动能力低保户,C类为有劳动能力低保户,D类为一般扶贫户。但是,在全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里,精确锁定每一个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难度相当大。

“全村257户,有贫困户79个、242人。通过建档立卡,村里不会丢下一个贫困户,也不冒顶一个指标。”李新知介绍说,村里通过实物工作法和民主评议等方式,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政府审批,由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识别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

萧县有21.29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为确保贫困人口的识别精准,县扶贫办分成5个小组,利用3天时间奔赴257个行政村,逐个张贴贫困户公告,接受村民的监督。 “对每一个村民反映的问题,都会有专人快速核查处理。”萧县扶贫办主任李红玲说。

据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刘永春介绍,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工程。为推进建档立卡工作,省扶贫办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和方案,明确在7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目前已对全省3000个贫困村和500多万贫困人口进行了信息录入。

“为每户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政府不再大包大揽”

因户施策,量身打造脱贫项目

对于贫困户来说,一个扶贫项目不能只是听上去很美,而要能赚到真金白银。“10年前,村里家家户户响应政府号召,在林地里种植可用作药材的山茱萸,经过漫长的等待,前两年终于结下了果子。但是,每斤只能卖到12元,远低于前几年,村民甚至不愿意采摘。”李拥军举例说。

记者在兰关村采访时看到,村头成片的山茱萸挂满了红色果实,但路过的村民连看都懒得看一眼。“我们现在鼓励有条件的村民种植用作宣纸原料的青檀树,这种树每年都可以割树皮,为村民实现可持续的增收。”石台县扶贫办主任李勇介绍,全县正在适宜的地方推广种植青檀树,政府每亩补助700元。“我们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每户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政府不再大包大揽。”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全省各地正在落实“双包”任务,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为贫困村、贫困户打造出一条可以脱贫的有效之路。

10月14日,金寨县全军乡的10余名干部领到了各自帮扶的贫困户名单。据该县扶贫办主任刘泽祥介绍,根据省扶贫办制定的规划,全县已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定点帮扶制度,确保每户扶贫户都能被帮扶,避免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当天,距离金寨县300多里的肥东县也正在落实“双包”任务。该县林业局林政科科长陈汉奇领到了陈集镇的包户任务。他说:“我现在感到压力很大,要尽快为贫困户制定适宜的帮扶措施。”肥西县今年初仍有1.79万贫困人口,副县长江阳介绍,已针对13个贫困村的具体情况,通过龙头企业招工、光伏扶贫等多种帮扶措施,为每个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项目,力争今年底见实效。

“包村单位、包户干部不仅要及时了解贫困村、贫困户需要什么,还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解决怎么帮。”刘永春表示,这需要通过建章立规,使帮扶措施一竿子打到扶贫对象身上,减少中间的人力、物力消耗,把最大的帮扶力作用到贫困户身上。

“不仅要奖励‘摘帽’的县,也要奖励扶贫有功的人”

健全机制,公正评定“谁进谁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贫困县“捂帽子”思想较为严重,担心一旦脱贫了,每年数千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就没了,而一些已脱贫的县也出现“摘帽”后的不适感。

霍山县一位县领导抱怨称,霍山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成为大别山片区第一个“摘帽”的县,全县上下都感到自豪,但是“脱帽”后的境遇就完全不一样了。“去年修了一条连接周边某县的公路,对方因为是贫困县几乎未掏钱,而霍山县掏了好几个亿,当时心理落差很大。”

“由于缺乏对脱贫县的激励措施,影响到了脱贫积极性。未来,不仅要加大对‘摘帽’县的奖励,也要奖励扶贫有功的人。”刘永春说,在多年扶贫之后,可以说剩下的全是硬骨头,现存贫困地区大多生存、生活条件艰苦,脱贫难度很大。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趋势加重,这些都挑战着传统扶贫开发方式,健全扶贫机制显得愈发重要。

我省一些县区在健全扶贫机制上,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岳西县每年对村书记、村主任进行“双十佳”评选,凡是任职三年以上,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十大优秀村支部书记或主任,就解决事业编制。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村支书胡志东因为带领村民脱贫成效明显,今年可望获得事业编制。“是灵活的机制,让我实现从农民身份向事业编制的转变。”胡志东深有感触地说。

据岳西县扶贫办主任黄根元介绍,岳西已建立以扶贫成果为导向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引导贫困地区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贫困户的身份同样需要可进可出的机制。以往有的贫困户脱贫了,还拿着扶贫补助,而一些因多种原因致贫的人却得不到补助。“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户的进和出也必须精准。”合肥市扶贫办主任肖波认为,一方面应该及时请脱贫的人出来,另一方面应及时让致贫的人进来,当然,这个权利得交给村民来决定,既透明又公平。

齐啃扶贫“硬骨头”

今天是全国首个“扶贫日”。各地举办多种活动,为贫困地区捐款、捐项目,让贫困群众倍感温暖。仁者莫大于爱人。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体现,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设立“扶贫日”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体的关注,献爱心、促帮扶。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支持和努力下,我省扶贫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过去两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217万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达6201元。然而,我省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73万人,扶贫开发任重而道远。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同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扶贫开发期待更多人的参与。但现实中,有些人误认为扶贫是扶贫系统的事,与己无关,偶尔看到贫困人口艰苦的生活境遇时,才会想起扶贫的重要性。殊不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全社会共同筑牢扶贫路,才能走得更坚实、更长远。因此,扶贫不分你我他,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全社会参与扶贫,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过去,大量的扶贫款和扶贫项目倾力支持贫困地区,但是部分地区的扶贫成效并不理想,甚至陷入越扶越贫的怪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扶贫工作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未能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无法啃下“硬骨头”。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扶贫力量不断壮大。从近期开展的扶贫捐赠活动来看,企业、个人扶贫热情高涨,捐赠的资金和项目正源源不断地涌向贫困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部门要注意整合各界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企业的优势,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的扶贫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爱心人士的积极性,走出一条政府和民间协作帮扶的新路。

·基层声音·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合作社接受近80万元扶贫资金的资助,大大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合作社流转周边农户1000亩土地,带动80位村民入社,去年全社纯收入200万元。我们用这些收入修建了道路、大棚等基础设施,扩大了合作社的规模。我认为,在一个村,应做大做强一个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这比向单个贫困户输入资金效果可能还会好一些,因为单个农户发展项目,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其脱贫项目容易半路夭折。

——利辛县刘家集乡双飞合作社负责人江叶林

“扶贫项目实施前要做足调研功课”

项目扶贫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无法有效与市场对接。有的项目在刚刚开展时,市场前景看好,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后,市场又不景气。贫困户投入了资金和人力,却得不到理想的收益,甚至损失较大,因此叫苦不迭,政府的扶贫资金也因此打了水漂,好事没有办好。这些情况都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我认为,实施扶贫项目前要做足调研功课,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石台县扶贫办副主任储邦华


  


内容时间:2014-10-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