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防救灾现行制度     检索到  43817  条相关信息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四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世纪90年代政府主办了另外一个重要制度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另外,由于江苏省经济发展较快,征用农民的土地较多,省政府已出台文件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从江苏省目前的情况看,在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

作者:孙文基 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本文介绍了中国现行慈善事业管理体制,现行的体制缺陷在于“淹没式”的管理体制,即政府的“全能主义”下的政府型慈善。这一管理体制是不契合现代慈善事业的,其存在三大致命缺陷:方向不明、范围狭窄、过度干预,所以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作者:褚蓥 蔡建旺 余智晟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从那时起政府便承担起救灾济贫的责任并延续下来。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与旧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直接继承关系。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57页。其发展以1986年为界郑功成教授提出以1986年为分界点,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4月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

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关键词:

现代政府无不追求提升国内救灾设备之水平,并企图建立一套完善之系统,以充分运用各项资源而减轻灾后损失、加快复原速度,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台北与北京两市,同向美、日等国取法而建立自身之救灾系统。两市在发展救灾体系之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特殊政经体制与社会环境等变项之影响,使两市防救灾系统呈现出若干不同之风貌。本文从政治面角度切入,并以公民参与、公私合伙、政府与民...

作者:赵永茂 左宜恩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救灾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救灾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作者:孟白 杜占彪 鲁磊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在与自然灾害长期作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王朝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集历代封建王朝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实施救灾政策措施的同时,还将其相应制度法制化,制订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救灾法规。从灾荒史和法制史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清代救灾法律及其运作做一认真的梳理,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赵晓华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本章主要就清代救灾官员及机构的组成、职能及其办赈实效等做一点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清代救灾法律的政治运作环境及社会效果的认识。

作者:赵晓华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阐述贫困脆弱人群具备的特征,并给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展开研究的原因分析。第二部分,以甘南藏区为例,从政府、家庭所在社区、家庭三个不同层面,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救灾情况和救灾效果等,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三部分,以农牧区五保户、残疾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我国现行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并进行政策建议的讨论。

作者:丁赛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