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防救灾系统     检索到  34333  条相关信息

现代政府无不追求提升国内救灾设备之水平,并企图建立一套完善之系统,以充分运用各项资源而减轻灾后损失、加快复原速度,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台北与北京两市,同向美、日等国取法而建立自身之救灾系统。两市在发展救灾体系之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特殊政经体制与社会环境等变项之影响,使两市防救灾系统呈现出若干不同之风貌。本文从政治面角度切入,并以公民参与、公私合伙、政府与民...

作者:赵永茂 左宜恩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在与自然灾害长期作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王朝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集历代封建王朝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实施救灾政策措施的同时,还将其相应制度法制化,制订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救灾法规。从灾荒史和法制史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清代救灾法律及其运作做一认真的梳理,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赵晓华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本章主要就清代救灾官员及机构的组成、职能及其办赈实效等做一点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清代救灾法律的政治运作环境及社会效果的认识。

作者:赵晓华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的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系统阐述了加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目标和重点工程,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从认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统...

作者:张磊 周洪建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救灾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救灾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作者:孟白 杜占彪 鲁磊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基于航空摄影数据可提供高分辨的影像图和三维景观图等测绘产品,能帮助救援队伍及时制订出有效的救援计划并进行合理的人员调度。因此,如何能快速、高效地对航空摄影数据进行处理,及时生成各类测绘产品,成为抗震救灾中测绘应急响应的关键。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单位在汶川、玉树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工作实际,介绍了高分辨率影像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作者:关鸿亮 向宇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近代是中国自然灾害的高发期,西部河谷城市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区位与环境,成为自然灾害频繁侵损与破坏的主要对象之一。多样化的自然灾害对这些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面对灾害,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救灾防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城市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与破坏性影响,有助于西部河谷城市的缓慢发展。

作者:蔡云辉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防灾减灾救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内容,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场域。近年来慈善行业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推进灾害治理的重要方式,慈善组织也日益成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报告致力于:(1)回顾2018年慈善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发展现状,概述我国慈善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规模以及国际化发展情...

作者:张强 张元 林琳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