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主要就清代救灾官员及机构的组成、职能及其办赈实效等做一点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清代救灾法律的政治运作环境及社会效果的认识。
本书在利用大量的历史档案、实录、方志、文集、报纸等史料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清代救灾立法的内容及特点、清代救灾行政体系及其运作、清代的赈捐制度、因灾恤刑制度、因灾禁酒制度、灾荒中的耕牛管理制度、灾荒中的妇女买卖及其法律救治等。由于学术界以往将灾荒史与法律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极少,本书因而能够拓宽相关学科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外,在21世纪...
在以上各章中,我们对清代救灾法律的内容及其运行进行了大致的介绍和分析。清朝集历代救灾制度之大成,建立了相当完备、系统的救灾法律制度。可以说,清代救灾法规的形成及变化与清代救灾活动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清朝初建,国家的救灾法律制度处于恢复和重建时期。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在与自然灾害长期作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王朝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集历代封建王朝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实施救灾政策措施的同时,还将其相应制度法制化,制订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救灾法规。从灾荒史和法制史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清代救灾法律及其运作做一认真的梳理,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荒政和法律制度的集大成者,清朝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救灾法律制度。如前所述,学术界清代救灾立法关注极少,尤其对清代救灾立法整体状况的研究,基本缺乏专门探讨。事实上,我们钩稽史料发现,清代的救灾法律不仅反映在会典、则例、《大清律例》等行政、刑事法典中,还反映在省例、救灾章程等地方性、临时性的法律规范及其汇编中。清代许多荒政著述对救灾法律做了整理和归纳,...
大体来说,救灾过程中,清代政府除了更大力度地严格执行禁止宰杀、偷盗耕牛的法令外,还通过代为赎买、减免牛税、大规模采买等手段,加强对耕牛贸易的调控,又通过实施借贷耕牛制度,从而力求保证灾后农业生产的及时恢复。
新中国对灾害救济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晚清和民国。新政权一建立,就提出了积极的、长远的抗灾救灾方针,湖北省抗洪救灾研究(1949-1956)建立了权责分明、分工明确的防汛救灾机构,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抗灾救灾机制。在法规制度运行的过程中,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一开始就力图杜绝赈灾腐败。无论从应对灾害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是救灾结果来看,都远远超过旧政权。但是,由于建立...
总体来看,对清代赈捐制度特点及变化、影响等,还缺乏相应的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本章拟就清代赈捐制度的内容、变化及其在灾赈中的作用进行一点分析,以期对清代救灾法规及其与财政、吏治等方面的关系寻求新的认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