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近代青海     检索到  7161  条相关信息

世人以青海地处偏远,民众智识落后、保守成性,不思改革。实则不然,民间在防灾备荒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而对此鲜有人论及。本文拟从食物的储存、水利的建设、耕作方式的探索、防雹措施等方面对近代青海民间防灾备荒的情况加以论述,并指出这些探索和实践大部分是青海各民族人民主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灾害规律的结果,也是传统知识和信仰在灾害应对方面的反映,在防灾备荒方面起到了...

作者:王梅 出版时间:2018-07-01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作者:王英 出版时间:2016-06-01

本书将近代甘宁青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依照时间线索,划分为晚清、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对不同时期中央及地方军政势力的民族政策与措施对地区民族和民族关系产生的主导性影响,以及甘宁青各族人民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等都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论述,揭示了整个近代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尤其是对地方回族军阀的盛衰以及其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民族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

作者:朱卫 出版时间:2017-03-01

近代交通体系建立后,对于农畜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加快了三级或四级销售市场的出现,以铁路为主要流通渠道的近代商品流通体系随之形成,进而在生产领域推动了农畜产品商品化迅速提高及商业性种植专区的初步形成。

作者:李丽娜 出版时间:2023-02-01

近代是中国自然灾害的高发期,西部河谷城市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区位与环境,成为自然灾害频繁侵损与破坏的主要对象之一。多样化的自然灾害对这些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面对灾害,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救灾防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城市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与破坏性影响,有助于西部河谷城市的缓慢发展。

作者:蔡云辉 出版时间:2014-09-01

本文介绍了拉萨市的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拉萨得到了相应发展,奠定了拉萨作为吐蕃王朝中心城市的地位。元代(1271~1368年),西藏纳入了祖国版图,接受元中央政府的统治,拉萨古城在西藏地区的政治、宗教、经济、军事、文化地位逐步提高。清代(1644~1911年),中央政府积极治理西藏、保卫西藏、在西藏全面行使主权,促进了西藏经济、社...

作者:格勒 朱春生 雷桂龙 出版时间:2008-11-01

鸦片战争后,作为仍在独立行使国家主权的中央政府,针对英法的入侵和省内土司势力强大且易发生事端的地区,积极加强军事力量和边境管控,采取了诸如加强少数民族土兵建设、设置特别政区等措施,对稳定边疆,维护国家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翟国强 出版时间:2014-12-01
报告

青海

青海2004年出口额在全国排名第三十位,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名第三十位,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名第二十四位。青海2004年没有强势出口产品。十四类产品中,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位没有进入前十名的产品,排名最高的矿产品,全国第十九位。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名的有皮革及制品、电子器件、运输设备和矿产品。

作者:出版时间:2007-08-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