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程式性理解     检索到  41831  条相关信息

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问题,是处理宪法与民法关系时的首要问题。旧效力论没有区分情形,便单独适用直接效力说或间接效力说,难免具有片面性。新效力论以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作为保护义务的宪法依据,以立法违宪审查基准体系为内核,对合宪性解释做程式理解,并通过细化新效力论,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并克服片面性。中国语境下,新第三人效力论有相应的规范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宪民关系...

作者:翁壮壮 WengZhuangzhuang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本文指出,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主要聚焦现实生活层面,他们结合个人的生产、生活现实,来表达对乡村振兴概念的理解。这些表达反映了农民心目中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及目标,畅想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预期效果。因此,农民的理解可以按照主体导向、措施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四个维度来划分。同时,本文就农民对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理解作...

作者: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农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有别于城市教育的环境的农村、对象的特定性、内容的地方性、教育结构的低重心多层次、目标的多元性、发展的艰巨性等特点。其发展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致力于将“为农”与“离农”教育有机融合。

作者:姚永强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首先,本文指出了“外地人”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群体认同,并提出了谁是“本地人”的疑问。其次,本文以上海为例,梳理了上海这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上海人”的形成及其认同,并从中分析了一座移民城市的“本地人”意涵的变迁轨迹。再次,本文分析了界定“上海人”的不同标准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本文总结了界定“外地人”的基础,并指出了相对优势和劣势。

作者:康岚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如何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现代性?如何理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如何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如何理解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如何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治基础?这五个问题对于深入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丰富内涵与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试图给出一些基本认识。

作者:蒯大申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本文从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的现状,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听力理解的特点、目的、过程及其对策等方面入手,分析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使用策略上的差异及听力理解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策略上的差异,旨在为听力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者:范祖奎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移民研究在过去20年间发生了彻底转变。大部分学者现在都承认:许多当代移民及其子女在融入定居国家的同时,仍然维持着与祖国的多重联系。民族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特征依旧显著。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跨边界发生的情形也越来越多。跨国研究已经出现,它本身就是个跨学科领域,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与其中,试图描述和分析跨国迁移的动态,并为之创造新的方法论工具。本文概括了这些跨国的...

作者:佩吉·莱维特 史梅 郑佳然 杜洁 PeggyLevitt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中国正在寻求通过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建立更为紧密的东西方合作。全球化进程在几乎所有生活领域更大程度的互联互通、相互理解以及深度融合所创造的机会都可能有助于促进东西方的合作。

作者:哈伦·拉希德·阿斯卡里(H.RashidAskari)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