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晋书     检索到  43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从《资治通鉴》《通鉴考异》《晋书》《宋书》记述石邃作乱的时间不同入手,对石虎一系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崔鸿对石虎、石邃等人的褒贬完全被司马光继承下来,同时司马光的再创作使得《资治通鉴》中的后赵史实更为漶漫不清。本文旨在通过史料的考辨对石邃谋反案的时间重新考订,同时也对《资治通鉴》一书保留的后赵史料做出新的认识。

作者:温拓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成汉政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李氏家族与六郡大姓之间较为封闭的利益共同体,控制了成汉的权力核心,蜀地大族则被排斥在这一集团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李氏家族在关陇地区长期发展以及入蜀后对蜀地大族、民众的伤害。但成汉统治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并不稳固,继承法则的缺失、政治制度体系的不完备以及六郡流人集团内部权力分配的不合理使统治核心不断受到挑战,并最终导致了成汉政权的崩溃。

作者:范双双 高然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岭北”是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概念,其大致范围在陇山以东、子午岭以西关中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东汉以降,大量羌胡迁入泾河上游岭北之地。于是该地既有连通秦凉、朔方与关中之地利,又有丰厚的人力资源。十六国诸政权重视岭北之得失进而对其着力建设。如汉赵国于高平置朔州,至后秦时原魏晋安定郡已分出五个新郡。“岭北”地名正是在西北诸政治势力尤其是后秦与苻登、赫连夏连年...

作者:牛敬飞 NiuJingfei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关键词:岭北后秦安定

本文以对十六国史书的体裁、成书过程的考察为中心,从修史运作的视角来观察十六国时期官修史的发展。十六国诸国官修史书以编年体为主流体裁,修史运作主要是“起居注”与编年史两步,所例外者,十六国前期的汉赵在刘渊、刘聪时期是修撰纪传体史书,十六国中期的前秦、后燕很可能出现了从“起居注”到纪传史的修史运作。十六国的编年体官修史在修史运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近于后世《实录》...

作者:聂溦萌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自永嘉之乱以后,全国又陷入了大分裂的局面。淮河流域成为南北政权争夺的战场,农业生产又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稍作具体考察就会发现南北政权对这一时期的流域经济并非毫无建树。在各个休战阶段,南北政权为了解决军食民食,加强自身力量,巩固地盘,并伺机攻灭对方,都因时制宜地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在特殊形势下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也是...

作者:王鑫义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金猥墓志是近年来陇东地区发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休屠人的重要石刻文献,墓志通篇记载了其家族世系,对研究金氏休屠家族及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

作者:王怀宥 郭永利 WangHuaiyou GuoYongli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河南卫辉市出土隋代乞伏令和夫妇墓志铭做进一步考释。首先,讨论乞伏令和的族源系建立西秦的乞伏鲜卑一支,早在西秦灭亡之前即投附北魏,居马邑;其次,因其系唐时祔葬于夫人墓,故墓志较其史传所记简约,对其迁葬原因也做了一些推测;最后,对令和夫人郁久闾氏墓志内相关的族属(柔然)、封号及葬地等问题做了一些考释。

作者:周伟洲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纵观石勒集团的发展史,永嘉四年至五年的“葛陂之役”和太和三年石勒称天王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转折点。“葛陂之役”前,石勒主要倚重的是以“十八骑”为核心的旧将群体。此后,以石虎、程遐为代表的亲贵势力开始在石勒集团中逐渐占据显要位置,但旧将群体依旧被委以重任。而在石勒称天王后,旧将群体则集体淡出军政舞台,代之而起的则是一批与石勒关系密切的石姓将领。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凸...

作者:崔启龙 张荣强 CuiQilong ZhangRongqiang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