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以对十六国史书的体裁、成书过程的考察为中心,从修史运作的视角来观察十六国时期官修史的发展。十六国诸国官修史书以编年体为主流体裁,修史运作主要是“起居注”与编年史两步,所例外者,十六国前期的汉赵在刘渊、刘聪时期是修撰纪传体史书,十六国中期的前秦、后燕很可能出现了从“起居注”到纪传史的修史运作。十六国的编年体官修史在修史运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近于后世《实录》...
“岭北”是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概念,其大致范围在陇山以东、子午岭以西关中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东汉以降,大量羌胡迁入泾河上游岭北之地。于是该地既有连通秦凉、朔方与关中之地利,又有丰厚的人力资源。十六国诸政权重视岭北之得失进而对其着力建设。如汉赵国于高平置朔州,至后秦时原魏晋安定郡已分出五个新郡。“岭北”地名正是在西北诸政治势力尤其是后秦与苻登、赫连夏连年...
1992年,沈阳市成立了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这是我国除上海陆家嘴外唯一的金融商贸开发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沈阳构建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地处太原街、中街和北行金三角商业区域的中心地带,占地263万平方米,是沈河、和平、皇姑、大东四个市辖区的交会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2002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后,沈阳积极争取在金融商贸开发区筹建区域产权交易所、债券交易所、...
北方胡族内徙汉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向中原制定法的转变是其汉化的重要部分。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内徙时间、汉化程度、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因此其习惯法的转变各有特点。各民族政权汉化程度及内徙时间长短是影响习惯法演变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原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变革产生了影响。
1993年,成都市就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2004年1月,成都市发改委明确提出“成都要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本成果的主要内容:考、辨、述、论结合,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东晋南朝的侨置制度及其流变,复原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具体设置,例说了东晋南朝侨流人口的状况及其影响,考释了研究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问题的关键文献资料与主要研究成果。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