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女性话语     检索到  7443  条相关信息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理论话语体系上存在对域外女性主义话语的明显依赖,这既是其自身知识生产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知识生产话语权的一种折射。本研究认为,女性文学研究要走出失语状态,关键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重新认识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传统乃至本土妇女运动经验,“以中国为方法”重构自己在知识生产中的主体位置,才能争取到话语领导权。

作者:董丽敏 董丽敏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的方法对2002~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展开了性别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有关女性的刻板印象部分消解,但传统的性别意象仍然存在,且女性群体内出现了年龄和职业的区隔。性别图景的复杂化,折射出国家与市场相互交叠与冲突所导致的性别话语的二重性。其叙述方式则表明传统的性别文化以面纱的形式更为隐蔽地存在,限制了两性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建构真...

作者:王小璐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本文通过高校青年学生观赏外来电影电视,分析不同性别话语在文化全球化的今日中国是如何形成话语竞争的。文章认为,消费主义和“传统眷恋”情结成为当下屏蔽和消解女性主义的两大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凭借流行元素巨大的传播能力,不同性别话语得以进入中国,又为中国提供了跳脱单一语境、重新审视性别文化的可能。

作者:金一虹 杨笛 JinYi-hong YangDi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城中村A的拆迁为案例,通过考察村民在拆迁过程中与政府的话语互动,探讨其从抵制拆迁到与政府共谋的立场转变过程及其原因。本文认为,国家将城中村拆迁政策的合法性建立在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之上,形成一套难以反驳的强势话语体系。基层政府在使用这一套话语体系的同时,也采用多重话语策略推动拆迁计划。村民最初试图以基于故土情结和生计忧虑的“家园”话...

作者:刘怡然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本文在对援助有效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的有效性评价的理念、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存在的争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进一步完善国际发展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徐进 徐秀丽 唐丽霞 张传红 陆继霞 董强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交叉理论的概念已经从它的诞生地——美国传播至全球。全球范围内对这个概念的采纳并没有充分注意到交叉分析中差异的重要性,而且经常将该理论简单地翻译为“种族、阶级、性别”。本文对两种重要的交叉理论模型——定位模型和动态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德国和美国对性别平等的不同解读揭示在这两个国家中,国家关于种族和阶级不平等的制度性话语如何有助于对性别政治的思考。作者认为,...

艺术永远钟情于人类两性世界,女性形象是艺术的永恒内容。不论是古老的文学艺术,还是悠久的戏剧艺术,不论是近代的电影艺术,还是当代的电视艺术,概莫能外。但是,这些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载体却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内容。而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大陆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置身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性别文化与商业文化并存的空间文化环境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哪些特点,体...

作者:李慧英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结合具体数据和个案访谈,对调查样本的就业流动经历和选择进行全景描述,全方位呈现:女性就业流动中的身体流动与类聚本能;性别身份的空间分隔与再造,描述不同的文化背景、族群认同、语言分野造成的性别身份的空间分隔和职业层级的差异,女性积极的生存理性和就业入世,在就业流动过程中所遭遇的劳动异化、与父权制的博弈,性别化的自我认同与再生产,以及女性就业流动中正向的经济地位...

作者:严静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